跑在SOA上的出版社

 我国出版社一直是遵循“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运行模式。按照总体布属,出版社都要进行转制,转制后的出版社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这就要求信息化的强有力支持。

  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应用在出版领域,激光照排技术替代了铅字排版;上世纪90年代,窗口化软件的推广和普及,实现了出版社内部编、印、发各环节的办公自动化;现在,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传统的出版、发行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数字出版、网络发行、按需印刷等新业务模式正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新趋势。

  七、八月,正是学生们最开心的时候,精彩的奥运比赛、快乐的夏令营、美丽的旅游景点,一定让他们过了个充实的暑假。然而对于人民教育出版社来说,寒暑假却是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间,因为必须在开学前将下学期的教材送到各个中小学校。

  这段时间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焦民也更忙了。“寒暑假是我们信息中心系统使用的两个高峰期,这也是与其他行业,也是与其他出版社的不同之处。这段时间信息系统的稳定、安全特别重要。”焦民说。

  

  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中心主任焦民

  改制、迁址带来数据中心发展新契机

  我国的出版社一直是遵循“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模式在运行。作为转型时期的一种过渡状态,这种双重身份一直持续了十多年之久,随着市场经济的 深入,其弊端也日渐明显。按照总体布属,出版社都要进行转制,转制后的出版社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这就要求信息化的强有力支持。

  200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碑——迁址,由沙滩后街迁至中关村南大街。新的办公地点是一幢现代化的5A办公楼,与原办公区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建设过程中也根据数据中心的需求,进行了必要的改造。

  原来的数据中心机房分布在不同的楼内,共有200多平方米。随着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设备也越来越多,机房感到十分局促,给日常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设备高密度摆放,基础设施没有升级的空间,导致机柜内热点频发,多次威胁到设备的安全运行。

  周密考虑,安置新数据中心

  新址的数据中心机房设在了22层,面积增加到400平方米。宽敞的空间、洁净的防火玻璃幕墙、清晰的空间划分,使机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中心在设计上也有很多的讲究,首先是选址。

  大厦一共23层,为什么把机房设在22层?考虑到雷电的影响,机房不能设计在顶层,但机房内需要单独的制冷设备,设在高层可以将空调主机安置在楼顶,缩短冷风管的长度的同时减少了电能的浪费,并且也不影响大厦的外观,所以最后设在了22层。

  其次是空间上的设计,整体的空间由玻璃幕墙分隔成为机房、监控、供电和空调几个空间,这样即方便了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又减少了进出机房的频率,减少了冷空气的浪费。

  再次,楼层内还有一些打好隔断的小空间,在空间不足时可与机房合并,这样即减少制冷、照明的电能浪费,打通后又能满足今后20年的空间发展需要。另外,机房内采用了下送风、上出风的设计,增加了单位电能的制冷效率。

  

  信息中心全景

  基础设施整合成为新需求

  随着竞争的加剧,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出版品种已增长到每年4000多种。本着“先把内部信息化搞上去”原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96年就开始使用ERP平台,十多年的建设历程,也打造了出版社较好的信息化基础,目前信息中心共拥有PC服务器30多台,包括IBM i825、i570 、P系列及HP小型机共6台,其中IBM i570支撑起人民教育出版社的ERP平台,P系列小型机支撑着人教网站,HP小型机运行着电子商务平台。每个平台都采用了双机进行冗余备份的方式来确保业务连续。

  “今后PC服务器将 主要采购刀片式的服务器,即节约成本又便于管理。”焦民说。焦民的话中也体现出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对于IT基础设施整合的思考。“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应用虚 拟化,主要是因为现在的设备还能够满足业务系统运行的需求,今后的应用还要以需求为导向,在需要的时候当然会加以应用。”焦民说。

  虚拟化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主流的IT设备也都能够支持虚拟化的应用,因此数据中心用户在虚拟化应用方面应该已不存在任何顾虑。

  并且,虚拟化架构能够对系统资源进行动态调配,在节能方面的表现也和很突出的。但是,虚拟化的应用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并且对设备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很多企业级用户会根据实力和实际需求加以应用。

  

  信息中心的服务器设备

  分级备份,保证业备安全

  处理数据量的增涨也引发了IT设备的增加,信息技术处现在运行着ERP、网站和电子商务系统及内容管理系统,存储数据量已达到10多个TB。

  人民教育出版社焦民表示:“由于每本书内容数字化可能会达到几个GB,服务器每天处理数据达到几百G,每年3000~4000本书的出版量,对存储、服务器的要求比以前大了很多。”

  出版社的领导对于数据保护也都十分重视,信息中心采取每周对生产数据进行一次全部备份,每天进行一次增量备份的方式,备份出的磁带会放置到位于社内其他楼层的保险柜内,电子商务系统则采用实时备份。焦民表示,在空间问题解决之后,未来还会采取异地数据备份来进一步确保数据安全。

  同样重要的还有ERP平台的维护及升级,维护及升级工作一般会安排在没有业务进行的晚上或者周末进行。网站是通过在临时的WEB服务器上提供临时服务的方式来维护主服务器。

  SOA增强业务灵活性

  互联网时代,企业应用软件成为支撑企业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但是日益复杂的应用系统、不断变换的商业环境带来的无尽的业务需求,却使得快速实现满足业务要求的应用系统遭遇到严重挑战。

  接触信息化十余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此感受颇深,从初期的主机模式、PC仿真到现在,由于不同时期、不同需求的应用,IBM DB2 400 、Oracle、 SQL server三种数据库支撑起出版社的不同业务平台。各个项目形成的孤岛、项目周期超过预期、无法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变化、软件人才流动等问题造成的影响也 愈发严重。

  从接触SOA概念,到2004年采用SOA架构,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将J2EE体系规范、构件技术、XML技术和可视化开发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图形化的构件单元作为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元素。

  焦民表示“SOA走了好几年,最关键的是能够把资源、成果留下来,图形化、构件化的开发方式也便于持续开发,还能快速响应新的业务需求。”

  随之改变的是ERP系统,从传统的 C/S结构,变为B/S结构,作为生产系统,ERP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内部叫做管理信息系统,涵盖出版社的编务、印务、发行、财务等业务,焦民表示,“人教 社的社属企业也都在使用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整个系统都也由我们信息技术中心统一负责管理、应用,数据全部集中、共享,这样的结构让我们省钱省力。”

  自从人教网1999年开以来,网络流量也稳步提升,“访问量在国内出版社领域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焦民还表示,目前的网站是主要针对教师开展业务,日后还可能会对学生进行服务。

  用流程保障IT对业务的支持

  目前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中心已建成一系列的监控系统:“对于主要服务器、主要机柜我们都有温度采集,可以远程监控,并能进行报警,网络、路由器方面也都有,连机房漏水都可以进行远程监控。”焦民表示,“当然,我们要求员工时常去,要每天巡视机房并进行记录。”

  对于办公用机,出版社颁布的《信息系统管理规定》明确了信息中心需确保上面拥有工作所需包括ERP在内的所有软件的正常运行。

  “如果业务需要其他共享软件,用户需要向信息技术中心提出需求申请,会由专门的网络安全员下载,并上传的局域网的文件服务器上。”焦民表示随着业务与信息化结合紧密程度的提高,会推出更多的制度和流程来保障业务的平稳运行。这也成为了人民教育出版社IT服务管理的雏形。

  “教育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每年有两个业务低谷,而供书的高峰则在新学期开学前形成,工作量会随时间而剧烈波动,而整个流程的拖延又会造成人员,运 输等一系列成本的增加。”焦民表示,“IT支持上,我们已经可以做到按周、按天的时间来规划,并有流程化的管理措施,包括问题的上报,升级等。”

  信息技术中心的人员实行细致的分工:一部分是对外,也就是对用户 ,比如Call Center的接听、桌面服务、网络服务;另一部分则是对内,负责系统管理,主要面向机房、安全、软硬件维护等,此外还有部分员工担任业务顾问,负责应用软件设计。

  

  Call Center

  采访快要结束时,焦民主任跟我们说:“等我干不动退下来,就当个巡检员,每天定时定点来机房看看。”眼里流露出了担心和不舍。

你可能感兴趣的:(SOA,soa,出版,教育,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