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点击音频可直接收听!

高梁河,是明清时皇帝太后乘龙舟往返之地,既是北京大运河的一段,如今也是北京市海淀区和西城区的界河。当年元朝建大都后,为了解决城市水源和漕运,由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了引昌平白浮泉水至大都的水利工程,高梁河西接长河,东连北京城护城河及城内积水潭,对当时的农业灌溉、城市生活用水和漕运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1张图片



01

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


俗话说:饮水思源。历史上的北京城是大受惠于高梁河的。所以溯其源流,穷其演变,是我们的责任。


高梁河是北京市内积水潭、中南海以及紫禁城内金水河的上游,在城市建设中,保证高梁河河水的清洁不受污染,是至关重要的。明代北京地理文献《长安客话》里曾有这样的记载:“高梁河离西直门仅半里,桥跨河上,兹水源发西山,汇为西湖,东为小渠入大内,称御河。水急而清,鱼之沉水者,鳞鬣liè皆见。”

  

此外,明清之时,高梁桥畔筑有船坞、码头。帝王、皇后、太后去西郊寺庙敬香时,在这里换乘龙舟经水路往返。此外,高梁河沿岸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便满坐于两岸绿荫之下,桥头的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大胜景。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2张图片


高梁河上的高梁桥,原来在桥的南北各有牌坊一座,南牌坊之南额题为“长源”,北额为“永泽”,北牌坊之北额题为“姿安”,南额为“广润”。这座桥是单孔石桥,有十二对望柱,十一对栏板,栏板镂空雕有云纹,两头有抱鼓。桥西有水闸,闸口、闸臂和滑轮现在都保存完好。


说起来啊,高梁桥古时的宽度6米左右,为石桥。新中国成立后,屡经拓宽维修。后来,在保留古桥原址不动的情况下,在古桥的左右,各修筑一座钢筑水泥结构的公路桥,分上下道,桥长14米,宽18米,荷载单行15吨,拖挂60吨。高梁桥是北京市西城区同海淀区的界桥,桥南归西城区展览路办事处管辖,桥北归海淀区北下关办事处管辖。20世纪50年代以前,桥南归西直门关厢,桥北就是乡间了。如今桥南桥北都已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景象了。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3张图片



02

大钱市胡同的前世今生


说到桥南的大钱市胡同,很多人不知道地名的来历。那据《北京西城区地名志》中的介绍:说大钱市胡同清代称钱市,据传此处原有“官钱帖”市场以兑换钱币而得名。1911年后形成两条胡同,分称大小钱市胡同,其中胡同规模较大的成为大钱市胡同,规模较小的称为小钱市胡同。不过,现在这里虽然还叫胡同,但已经成为高楼大厦的小区了。

在这里居住了多年的原住民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清代帝后当年到了高梁桥,再往前不远就是他们“体验民情”,可以随便买点什么玩意儿的“苏州街”了。于是从宫里带出来整钱就有换成零钱的需要。高梁桥南端,建有三间西房,这里首先可以拆换零钞。乾隆呢,癖好坐在船轿吸长管铜锅的大烟袋;随身侍护一时忘了引火点烟,而高梁桥的钱铺子主人见机连忙给乾隆点上了烟;乾隆很高兴,说你这钱铺子干脆卖烟,也负责点烟吧....所以,后来高梁桥这三间房,有叫“钱市”的,也有叫“烟市”的,不过,后来还是“大钱市”叫开了,总不好叫它 “大烟市”吧!

(以上选自《走读北京大运河》杨良志著)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4张图片



03

高梁桥的前世今生

高梁桥实在太有名了,所以,这里除了高梁河成为水路,也修建了高粱桥路。高梁桥路原为金中都通玄门,也就是今天白云观附近通往居庸关的古道。古道必经的高梁河的名字始于辽代,金代称金水河、玉河,清代俗名长河,现名南长河。金代按照这条河道疏浚开挑海子,也就是现在的什刹海、北海等。元代依托这条河的水系兴建大都城,高梁桥也使通往塞外的道路顺畅,便于元代皇帝每年四月前往夏都上京,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避暑,加强了中原与“肇基之地”的联系。明清两代时,这条路为皇帝前往西郊各行宫御苑的主要干道。清末长河御道废弃,后成为百姓清明节郊游踏青之地。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5张图片


从高梁河再往东,就是现在特别值得一说的转河。清代以前长河水出高梁桥入积水潭,也就是当年太平湖的一片水域,是没有转河的。转河是清末在长河下游高梁桥以东的一段河道,与护城河相接。


清末,北京城旧有封建帝都的传统格局随着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开始发生变化。1900年京奉铁路通车。1909年,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的平绥(京张)铁路建成通车。铁路修筑过程中,为保证站区铁路安全运行和河道正常输水,将长河过高梁桥后改道向北拐,经娘娘庙至净土寺南向东过京张铁路桥、车辆段铁路桥、笑祖塔院至索家坟折向南直至东小村分水入西北护城河、西护城河。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6张图片


改道后河道平面呈几字形,即长河过高梁桥向北转一弯儿又回到原河道,通称“转河”,全长约2公里。这一代,其实正是我们之前讲述过的宋辽高梁河大战的主场战,大致就在今天的德胜门沿高梁河至索家坟,也就是转河东北角一带。


明清时城内的皇家园林都为皇帝贵族们所独享,平民百姓不得进入。北京的河流水域,凡是有闸有桥的地方,往往储起一泓宽阔水面,水色澄清,游鱼悠然,舟船往还,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风景区。


民国时,转河右岸大部分被西直门火车站区用铁丝网圈用,其余被西郊粮库围墙占用,无路通行;左岸断续有滨河土路;后北岸被农用抽水泵站、民房、北郊木材厂篱笆墙占用,只能过人; 南端东小村一带左堤, 每到雨季常有漫溢,灾情不断。沿河垃圾渣土、污水到处都是,河道破烂不堪。


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府多次疏浚长河,1950年在转河尾闾修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岔口分水闸。自永定河水引进北京,长河---转河成为向内城河湖水系、东北郊工农业供水的唯一输水河道。由于河床土质、水深、日照因素影响,每到初夏,也就是5、6月份的时候,河中水草长草长势十分茂盛,河道过水断面相应减小,顶托上游来水,在高梁桥上游北岸头堆村一带,经常出现险情。当时,打捞水草是一项重要任务,从西北护城河松林闸上游开始,由十余人穿上皮衩,也就是橡胶做的连脚裤,迎着水流站成一排,每人手中握一把特制的除草刀,这种刀都是特制的,是在一根五六米长的竹篙的尖端,用铅丝穿过竹篙绑上一个人字形割草刀,刀宽5厘米,长40厘米,迎水面刀刃做成锯齿,对准水草下部,一齐用力推着往前走,水草被割下顺水漂流,下游有专人在水面用斜向绳子拦截打捞上岸运走,水流立即通畅,沿河水位很快就下降了。这样,打水草成了当时京城河道春夏之间的一景。


此后,长河水质曾严重受到污染。1971年修建环城地铁,将太平湖填埋,建成地铁车辆段。从此,古代高梁河上的太平湖消失了。接着于1977年2月,北护城河改建工程开始,又填埋废除长河下游段,也就是转河。将高梁桥至三岔口向东穿过西直门火车站11股铁路,建成长860米暗沟与原河道相接。经长河来的水,到高梁桥进暗沟入北护城河。到东北城角后又变成暗河,直到东便门才又成了明河。原来一个完整的河道水系,人为造成残缺不全断断续续、忽明忽暗的河道。


转河是南长河的下游,是玉泉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世纪末,恢复转河道,改善地区环境,已成为居住地百姓的迫切要求。2002 年5月,市政府决定进行北环水系转河综合治理工程,25年后转河重见天日。新建的转河,自北京展览馆后湖至北护城河,全长3.7公里,水面宽度15-25米。河道沿途共有六大景区,将历史文脉的延续性与都市生活的现代性有机交融,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提升了北京城市形象。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7张图片


转河“转”过西直门,再往东流,从“汇通祠”的“水关”,就流入“积水潭”了。而汇通祠,就是现在的郭守敬纪念馆。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8张图片



04

郭守敬纪念馆

作为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展示窗口之一,经过2017-2018年的展陈改造提升,郭守敬纪念馆已于2018年11月20日起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此次重新开放,西城区特别探索引入专业博物馆运营团队,承担纪念馆业务运行,经过至今为期近两年的社会化运营,运行效果良好,辐射人群不断扩展,取得良好社会声誉,年度参观量突破十万人次,为此,我们的节目制作人小强也再度走进郭守敬纪念馆,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也许无法专业、准确的把郭守敬介绍清楚,那我们还是来听运河水系专家,中国水利史专业研究员蔡蕃先生,对郭守敬的介绍和评价。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9张图片

蔡蕃先生近照


郭守敬是元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天文、水利、历法、算学等方面都获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取得了十多项领先于当时世界水平的发明创造,为中国及世界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10张图片


最重要的是,他与我们生活的北京城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郭守敬开创的永定河、白浮泉引水方案,奠定了今天北京的城市供水格局,使元大都成为了历史上北京水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时期。他设计和主持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通惠河等工程,使江南漕船能够直接航行到元大都城内的积水潭,真正实现京杭大运河这条水上交通大动脉的全线贯通。

去郭守敬纪念馆,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它南面的西海北沿或是西海西沿上山进汇通祠,也就是郭守敬纪念馆。

还有一条路线,是从积水潭地铁站出来后,直接进汇通祠的石门,先上山,绕到郭守敬纪念馆的后身,也就是北面,去看看也许您总是忽略的一些风景。这里有乾隆汇通祠诗碑、简仪、浑仪巨大模型以及著名的鸡狮石。


浑仪模型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11张图片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12张图片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13张图片 鸡狮石


也许很多人还是对郭守敬纪念馆和汇通祠有什么关系不太清楚, 制作人小强去采访时,正值大风。郭守敬纪念馆业务副馆长佟怡天在大风中为小强做了这样的介绍。
汇通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引玉泉山之水入京城,此处为水关。为了防止水患,在这里兴建法华寺,供奉镇水观音菩萨,因此也叫作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改名汇通祠,并立御制诗碑。这座碑就立在山下的碑亭中,是积水潭地区变迁的历史见证,也是西城区的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北京修建地铁时,汇通祠被拆除。


1986年9月,西城区政府决定复建汇通祠,辟为郭守敬纪念馆,纪念郭守敬的历史功绩。纪念馆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为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配合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展示,我们对展览进行了整体的展陈提升,以全新的面貌对社会公众开放。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14张图片


新展以“世界名人郭守敬、世界遗产大运河”为主题,通过四个主题展厅系统介绍郭守敬一生的功绩:第一展厅主要介绍郭守敬生平以及他在天文、水利、历法等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第二展厅主要介绍郭守敬对元大都水利系统的规划及作用;第三展厅介绍了郭守敬在贯通京杭大运河中的作用及意义;第四展厅介绍郭守敬治水的历史遗产对今天北京城的影响。

1977年,经国际小行星研究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在1964年发现的小行星2012,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郭守敬是名副其实牛上天的人物,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出现过郭守敬是位将军还是位文学家的错误理解。

郭守敬纪念馆最早是在19 88年创建的,那我们也再来请蔡蕃先生为大家讲述一下,当年在汇通祠原址上建立郭守敬纪念馆的初衷,因为蔡蕃先生也是郭守敬纪念馆建馆时的主要参与者和顾问。


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_第15张图片




FM1039:周一至周日

早6:00-6:30

徐徐道来话北京

[email protected]

扫描关注 线下活动早知道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本节目图文音频所有权利归属于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位牛上天的郭爷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梁河当年到底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