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千等万等,原名《中国女排》的《夺冠》终于在十一前回到了电影院。
我们是春节前看了一遍,然后这个传说中的2020最强春节档就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消失了。整整大半年里,电影院空无一人,但《夺冠》等海报却在最明显位置标着春节见,像在另一个平行时空。幸好重逢都会到来。大半年后再看一遍,竟然觉得比第一遍感受还好些,也许是在这黑天鹅的一年,更需要热烈的生命活力。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1张图片


去年巩俐拍摄《夺冠》的花絮就引发了热议,她为了演活郎平提前做了细致认真的功课,站在球场边记笔记。 (图via@搜狐娱乐)

她说,要跟球过上日子,还学了郎平的各种小动作,片场路透照曝光时,已经有网友感叹巩俐就是人肉复印机。
《夺冠》成片中巩俐的表演也的确很优秀,明明是巩俐的脸,但好像又变了个人,教练脸上焦虑沉着掺杂的神情很准确。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2张图片


黄渤跟陈忠和的外形有差距,不过还是能让我入戏,他对勤勉周全中年人的塑造很生动,担忧女排未来的内心戏很好,接一个电话里就有很多层次,放下电话时如释重负。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3张图片


而观众印象最深的可能是非职业演员。青年郎平的扮演者白浪是郎平的女儿,外表气质无可挑剔,那种拼搏的感觉,已经说不好是基因带来的,还是导演的功劳,亦或是兼而有之。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4张图片
而到了2016年的部分,找的都是女排姑娘自己演自己,没有那种非专业演员演戏的违和感,朱婷的内心自我拷问戏大约就是她本人经历过的,所以也很有感染力。
(以下内容有剧透)

剧情方面,很多人没想到,这部电影等于只写了三场比赛各自的前后,代表着女排的三个阶段:80年代辉煌期、08年被质疑期(郎平执教美国女排)、郎平13年回国16年奥运重新崛起。

有人说三场比赛会不会少,但把三场比赛的前后拍好也足够有代表性。
有意思的是2016年奥运会的部分选择的并非最后的决赛,而是逆转局势的转折点对战巴西,看完再想想觉得这样的选择和取舍是最优解。
这部电影的结局是在2016年就已经写好的,正如标题一样,《夺冠》。现在要重新呈现一场气势如虹的胜利,最有戏剧冲突的当然是进入死亡之组熬到转折点。至于后面的连胜,大家已经在四年前被真实的战绩震撼完了。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5张图片 (△2016年奥运女排被分入“死亡之组”,郎平本人说:“从来没见到过这么强的分组。”)
女排的故事,时间跨度太长、人物众多、故事丰富,陈可辛取舍出三场比赛,总时长其实不算短了,整体节奏并不慢。这种取舍方式可能存在争议,因为有观众的期待值是看更多“背后的故事”。我自己的感觉是,看到这种类似新闻片的质感,觉得很不错,电影介入的是一个我们都经历过的现实,我没有违和的感觉。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6张图片
三场比赛不仅各自代表了女排的不同阶段,也巧妙地传达出了不同年代的价值观,以及国人价值观演变的重要意义。
去年《我和我的祖国》已经提前展现了女排在80年代之于国民精神有多么重要,《夺冠》里也有类似的场景。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7张图片
《夺冠》第一个篇章道出最初女排选手们“夺冠”背后的代价,一种特殊年代的代价。
当其他国家队都是最科学的训练方法、最好的营养师,甚至用电脑来计算规则时;中国女排是生生用人力和意志赢回来的比赛。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8张图片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9张图片
《夺冠》的海报上写着: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这句话坚强而又痛苦。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10张图片
无法跳出时代来评价说这种价值观不够人性。想赢,疯狂地想赢,想要夺回失去的时间,就是那时人们最大的欲望,这也是一种人性。
陈可辛导演为这种女排精神加上了一个精准的注脚。吴刚为女排队员们励志,说自己一出国就着急了,因为国外太发达了,总是想快点再快点,想用一切方法证明:“中国人,行的。”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11张图片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12张图片
而多年后巩俐扮演的中年郎平这段话呼应着吴刚一代人的心情:“曾经一位外国记者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看重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呢。我说,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我们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的唯一的价值。”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13张图片
体育上的胜利诚然激励着我们,但把太多的情感都放在女排胜利上,是过去。
过去是真实的,是有原因的,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能走出来才是真正的强大。
郎平本人的经历就是很有现代意识,她渴望接受最先进的教育,有把体育科学化人性化的愿望。她放弃了外人看来很好的工作机会,只带着150美元自费前往美国读书。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14张图片
电影中,白浪扮演的青年郎平,始终有个铺垫是:她在想体育是什么,人生除了训练和比赛还要有什么。
青年郎平提醒身为陪练的青年陈忠和:我们不可能打一辈子球,你还有远大的前途。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15张图片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16张图片
在为比赛流血流汗之余,年轻的郎平没有停止过思考,她学英语学文化,知道外面的世界更大。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17张图片
这就决定了她日后的高度,也为集体意识的年代添上一丝人性的色彩:“我”的成长,也很重要,每个“我”成长了,这片土地才会成长。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18张图片
而在80年代强烈的求生欲背后,酝酿的也都是人的情感。女孩子们为了训练备战不可以回家过年,但不代表不允许她们想家,她们的父母被邀请来一起过年。陈忠和身为一个男性,但出于对女性的欣赏、尊重和理解,超越了性别偏见,成为了女队员们的好朋友。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19张图片
郎平和陈忠和一生的友谊也是电影中的一条暗线,从队友到对手到同事,但始终都是好朋友,这种感情也是体育精神的一部分,无论是在集体主义年代,还是在今天。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20张图片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21张图片
在08奥运阶段,中美女排对决,郎平带着美国女排赢了中国女排,电影大胆地放入了郎平因为实践体育专业精神指教美国女排而被国人质疑的片段。寥寥几笔却凸显了人们对于“专业体育”理解的偏差。我想即便是公认郎平是英雄的今天,再到微博上问“郎平可以执教外国女排吗?”还会有很多网友不同意。但这个问题本身需要被提出和思考。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22张图片 (△08年众媒体评郎平指教美国,当时媒体的态度还是很开放专业的。)

郎平在经历过把体育和集体精神强捆绑的年代后,主动站到了专业和科学的这一边,以国际化的姿态开展自己的教练事业,是非常了不起的选择。这和民族情感也并不冲突。
电影中对郎平的展现就很生动地体现出了两个侧面:她爱这片土地,爱自己的朋友和老队伍,但也要对专业教练的岗位职责负责。中国女排输了,郎平并不高兴。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23张图片
现实里的郎平解说12年伦敦奥运目睹中国女排失败后非常心痛,2013年前排球国手陈招娣的去世更加重了她的情绪,这些都促使她在身体已经很不好的情况下重新回到中国女排当教练。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24张图片 (△12年伦敦奥运解说后的郎平)

电影《夺冠》以更戏剧化的手法,呈现出郎平令女排重新崛起的原因:讲科学、讲人性。
她宣布会大刀阔斧改革,用“大国家队”的策略,培养更多数量的选手,用自己的方式排兵布阵,尽管一开始没有立竿见影,但是她还是坚持这样做下去。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25张图片
郎平在意女孩子们的个人感受和情感。她给队员们留出休息时间,告诉她们训练结束后可以谈恋爱。她用科学作为训练依据,而不是一味地吃苦和折磨自己。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26张图片
有队员退队去考大学的选择,郎平也能尊重和支持。她对于队员们的心理疏导是:“你们爱排球吗?”先有热爱,才有体育精神。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27张图片
她带着女孩子们去感受老女排队员们的过往,但也要追问她们:为什么打球?想明白了才能打好。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28张图片
我在听到“去休息,去玩,去谈恋爱”那段之后,意外地特别感动。这个细节不光呈现的是一支排球队伍的变化,也是我们每个人所经历过的教育命题。
父母和老师们对努力和成长的理解,就是无穷无尽的吃苦,我们从小被教育,快乐是错误的。这种包袱可能到现在还存在,可休息和快乐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体验。
把人还原为人,在人的基础上再做科学的努力,是这些年来我们普通人对自己的功课,是《夺冠》最后一部分的意义。
讲人性讲科学,这种叙述并非是导演的强行升华。在女排带给重新带给我们冲击的2016年夏天,郎平就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她本人并不愿意用精神替代掉一切。
在这种主题之下,《夺冠》体育场面的“燃”,也是恰到好处的,没有那种无穷无尽的煽情。大家最感动的时候,吴刚会说一句别哭。在情绪最满时,电影戛然而止。
《夺冠》最让我喜欢的地方就是它最终把笔触留给了人,把价值观留给了更开放的现代、科学和人性。这种改变并非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彻底理解为什么那时一场输赢如此重要,才有了后面的郎平和新女排。
青年郎平对打排球的想法是一定要赢,赢了才有机会,才能去看世界。而朱婷对打排球一开始的想法是只能干这个,后来是“成为你(郎平)”,最后是“成为自己”。 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_第29张图片
女排精神当然包括那种热血力量对我们的鼓舞,也有对胜利的渴望。在当下,这种精神还承载了“成为自己”,而且是“快乐地成为自己”,这太让人欣慰了。
(文中配图来自公开海报或宣传片)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给你严肃的八卦 想要复习以前的推送,直接点这里就好~ ↓↓↓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女排故事触动我的点,竟然是那句“去谈恋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