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


一、


最近,这么个现象引发了不小讨论:


现在大型连锁店这么多,小卖部为什么还没有消亡?


乍一看确实如此。


“小卖部的商品对我没有吸引力!”


“好多年没去小卖部了,大部分不是都被便利店取代了吗?”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1张图片


似乎各大城市的街道都被标准化的连锁店占据,它们统一销售、统一价格,干净整洁,24小时服务。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渗透率由11438人/店上升至了10407人/店。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2张图片


也就是说,连锁便利店正在快速的吞噬着小卖部的生存空间。


小卖部们在后退,退到哪里都不知道了。


难怪乎很早就有种声音:


“再见了,我童年的小卖部。”


可要是仔细在城市转转,去郊区或农村逛逛,你就看得到,小卖部很忙碌。


POS机或二维码收款盛行,如果你冷不防掏出现金,反倒让他们为难,那为难程度比连锁店、大型商超更甚。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3张图片


很有意思的现象——一场连锁店与小卖部之间的战争,似乎都没有输家。


在一些大城市里更明显。


比如在北京与上海之间,前者是烟酒专卖小店的不胜枚举,后者是24小时便利店的俯拾皆是。


在北京,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小卖部。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4张图片


2014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曾经发布过一份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北京排名倒数第二。


得分远远低于纬度相近的太原、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城市。


2018年末,东莞有接近9000间连锁便利店,上海有7594间。


而北京只有2613间。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5张图片


北京面积是上海2倍,便利店数量却是上海的1/3。


更令人惊叹的是便利店的便利性。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6张图片


每万人的连锁便利店数量排名中,北京排到了全国第20位。


要知道单纯便利店数量,北京虽然落后,那也位居全国第九。


当然形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很多,包括地区文化、气候因素等等。


这个问题也在网上引发了热议——这样的北京能叫大城市,能算得上现代化吗?


但至少说明,小卖部有小卖部的厉害之处,它的生存法则也许不为常人所道。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7张图片


实际上,小卖部没有消失是件好事。


对于许多人来说,它是童趣的留驻,它是时光的回声。


它让人感到一阵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


二、


用一个字来形容小时候的小卖部,我愿意是——


野。


一毛钱就可以买上许多的粘牙糖,当你请5个以上的小伙伴一人一根,你就被夸是高富帅。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8张图片


酸甜味的无花果,吃完嘴边变白……多年以后才知道是萝卜丝。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9张图片


能让别人帮自己写好数学作业的唐僧肉……多年以后才知道是杏干做的,还放了糖精。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10张图片


多年以后,许许多多人才恍然大悟,禛香肥牛里面没有肥牛,北京烤鸭里没有烤鸭……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11张图片


很多人到三十岁也不会明白,吃再多老婆饼,也可能没有老婆。


奸商啊,他们还卖:


舌头能变红、变紫、变绿的魔鬼糖。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12张图片


只能看着别人吹出来的大大泡泡糖。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13张图片


当然少不了镇店之宝:辣条。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14张图片


难怪乎我国著名高考作文素材创作者兼鸡汤文鼻祖周树人先生说过:


“没在小卖部买过5毛钱一袋的卫龙,不足以谈人生。”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15张图片


还有为人热捧的炸年糕、炸香肠……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16张图片


佐料涂得越多越好。


口腹之余,为了孩子心灵健康,小卖店还良心推出了2元奖状服务,让学生们一个学期不至于空手而归。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17张图片


一个学期拿到的压岁钱、零花钱,最后不还是乖乖交到小卖部老板手里啊。


坏,大大的坏!


有时候,他们就是针对人似的,卖永远凑不齐的水浒108将卡。


就算吃了几十箱小浣熊干脆面,也集不到传说中的“大刀关胜”。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18张图片


接着很多商家似乎发现了财富密码,专门大卖各种玩具、棋类。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19张图片


什么影视作品火,就卖什么?


电视机放动漫,就卖漫画书。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20张图片


《风云》大热,就卖血饮狂刀和绝世好剑。


(对不起,我只认郑伊健是聂风。^_^)


《陀螺战士》大热,就卖陀螺。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21张图片


还有永远缺货的偶像海报,但神奇的是,你加钱就能买到。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22张图片


(对不起,我觉得周渝民更帅一点。^_^)


或者干脆摆上了永动的“老虎机”、游戏机,硬币滚滚来。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23张图片


讲究一点的老板偷放几台电脑,有人在这里写下QQ空间的签名:


“我什庅都莈冇,褦給你の呮是些殘屾剰氺の熱情。”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24张图片


慢慢地,他们卷光了孩子们的钱。


又是坏,大大大大的坏。


所以,罗大佑在很多年前只能唱道: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这个福利社就是台湾的小卖部,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就是漫画角色。



所以,你知道童年的小卖部有多野了吧。


什么赚钱,他就能给你卖什么?


那才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财富密码。


2016年,在广西一所中学的食堂小卖部竞拍,成交价达到了173万元。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25张图片


高兴的不只是校领导,还是拿下了店的老板。


因为他知道他人生高峰的一本万利时刻到了。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26张图片


因为他知道“中国人到底有多爱小卖部”的答案——


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小卖部。


没有小卖部,也要创造条件诞生小卖部。



唯一令人辛酸的是,再也没有5毛钱一包的零食了。


就像隔壁班的那个女孩,其实从来都没经过我窗前。


三、


在我们尽享食物欢乐时,商家们早就以假乱真了。


运动完去买饮料,喝下最后一口,才发现叫:冰动、激动、咏动。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27张图片


早餐吃完,感觉味道有点不对,才发现是营养直线。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28张图片


课间补能量,竟然找到了错别字:奥利粤。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29张图片


满心欢喜地想跟老师报告,发现了错别字。可是读不出它的牌子叫什么名?


雪碧、雷碧、雲碧、雪露傻傻分不清。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30张图片


初高中一些住校的孩子得自己洗衣服,后来穿上总感觉哪里不舒服,才想起来,买的洗衣液叫:


蓝日月亮、篮月亮……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31张图片


当然了,举报不谢。


维护消费者权益,得从娃娃做起。


再怎么不讲究,也不能损害自己身体健康。


实际上“五毛食品”泛滥校园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这在农村地区更甚。


所谓“五毛食品”就是包装粗糙、口味浓重、单价低于1元的食品。


在经济参考报的报道中,1元的花生牛奶包装上没有生产日期;


30多种“辣条”产自小村镇的小作坊,生产厂家地址、电话等信息有不少是虚假的。


“五毛食品”添加成分、调味剂不少,孩子吃了太多重口味的食物后,就容易变胖。


在全国中小学生逐渐“圆圆”化的基础上,各地更是竞相争当“出头鸟”。


长沙中小学生肥胖比例从2002年的9.8%,上升到2019年的13%;


上海中小学生肥胖比例从2005年的11.35%,上升到2018年的18.27%。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32张图片


在管不了外面商店的情况下,学校、家长将肥胖等很多问题转嫁到小卖部身上。


于是,2019年就出了这么一个规定: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33张图片


后来,这样的规定深入推进和细化。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34张图片


能看出国家对于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决心。


但也导致怨声载道:


“高中下课时就指望小卖部的烤肠和汽水活着了,还有体育课后,打完篮球累成狗后不喝点凉的怎么行?”



“没有小卖部的学校没有灵魂”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35张图片


“这个管的太宽了吧,没小卖铺我们怎么活?”



还有人说,关了小卖部,食堂就会变着法子卖高热量的油炸食品。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36张图片


他们吐槽归吐槽。


这些人也能理解国家对校园和青少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但其实,也有一份希望在。


希望有人能理解零食,能理解分享咪咪虾条的快乐对童年的价值。


许许多多的人情味,许许多多成长的意义正是从小卖部而来。


四、


韩国电影《隐秘而伟大》,金秀贤扮演的特工从北来到韩国,寄居在小卖部里干活。


他装成傻子,看到邻居小孩偷吃小卖部的零食而不亦乐乎,看到落魄的美女歌手买烟消愁而睁只眼闭只眼,看到店主婆婆斤斤计较却养活了儿子和他而内心触动。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37张图片


小卖部就是这个小区的信息和食品中枢。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38张图片


更是许许多多人一时失意时,短暂休憩与逃避的温暖港湾。


所以,真正隐秘而伟大的不是特工,而是小卖部。


它隐藏在闹市,又提供了居民所需的柔情。



小卖部这种“人情味”的特点是大型连锁超市没有的,也无法替代的。


这些小区里小卖部的顾客大都是附近邻居,来来往往、互相熟络。


他们锅里正炖着菜发现家里没盐了,随口对楼下一句“老板给我拿袋盐”,就能解决。


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小吃饮料中,永远有你喜欢的那款;在一堆快递里,永远有你忍不住拆的货。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39张图片


偶尔忘带钱包,忘带手机,赊个账也是可以的。


偶尔不喝百事,而买康师傅了,他就会关心你最近怎么样了?


“我大姑家的女儿28岁,条件很好,要不加个微信?”


他们冷不防地温暖一下你,告诉你这个城市有人总会牵挂你。


就像学校的小卖部,时不时能帮你解决寝室生活问题,时不时能提供学习、娱乐的小道消息。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40张图片


小卖部颇有人情世故。


实际上,生活中我们能经常看到这样的瞎想:


18岁,我的理想是安逸的开个小卖部,有错吗?


没有错。


也许他们并不是真的要开小卖部,而是要重回那段能被呵护的岁月静好生活。


小卖部就是人情味的代名词。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41张图片


便利店亦如此。


有温度的便利店,才是成功的便利店。


便利店与小卖部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在互补中满足了居民的需求。



去年的时候,商务部就鼓励品牌改造小卖部,借力新零售发展。


除去经济与商业考量外,还有一份人文的思考在:


“要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利用疏解整治腾退出的空间资源,鼓励品牌连锁便利店入驻经营。”


其实说的是,对小区文化的尊重——


这也是上文强调的,无论小卖部抑或便利店需要做到的温暖关怀。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42张图片


无论它在青岛叫小铺,它在黑龙江叫卖店,


它在河南叫门市,它在广东叫铺头仔,


它在南通叫台小店,


都没关系。


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_第43张图片


暖心、便民,被生活其中的人赋予意义,才是重中之重。


如何打开里面的意义和承载的记忆呢?

有一个方法,那就是:


“走,逛小卖部去。”



来源|雷叔电影(ID:normalbeauty

作者|小林编辑|亚亚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小卖部,怎么还没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