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昆仑山“寻宝”......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它横贯新疆、西藏间,最终伸延至青海境内,是中华大地的“万山之祖”。
它平均海拔5500米以上,雪线之上是终年不化的冰川,最干燥的山麓,年降水量还不到50毫米。 在这座延绵2500多公里的大山中究竟藏着多少危险,谁也无法预料,但偏偏就有这么一群人,不畏艰险,励志战昆仑。


抛去神话、宗教、文化属性,昆仑山的一切,都与想象中的“仙山”相去甚远,六月飞雪,风沙肆虐,这是昆仑山的常态。 “刚参加工作报废了两双登山鞋,裤子也磨烂了好几条。 ”说话的人,是“南疆大型资源基地调查团队”的地质队员。

他们是昆仑山下的志行者,也是祖国最西边的开拓者。

那一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了加强新疆的地质找矿工作,专门部署了南疆地区大型资源基地调查工程,常年的工作区域,就是昆仑山。

“在工作当中最煎熬的时候,是做了很长时间的调查工作,但是又没有找到矿。等你真正找到矿的时候,其实也是另外一种煎熬。比如我们在大红柳找到锂矿,要进到腹地20多公里,还要走5公里的路,再爬上五千的海拔......”这些,都是地质队员的日常。

远离城市的喧嚣,他们就犹如“野人”一般在常年天寒地冻的野外穿梭,荒野峭壁、山峰险峻、凉水冷风、淋雨啃馕。 “在我们这个地方,馕是最好吃的食物,一个是保质期比较长,再一个是充饥。”

这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对于他们来说,找矿,搞科研,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对地质工作精神的传承,也更是肩负国家使命、助力脱贫攻坚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想用我们这些知识,能够在艰苦的地区找到一些国家的宝藏,它可开发,可以惠及当地的老百姓,促进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
“我们做的工作至少在当地来说实实在在的,对他们当地人是能感受到的,能改善他们生活的,我觉得找到了我工作的意义......”

截至目前,团队在南疆地区新发现6处矿产地、提交57处找矿靶区、促进形成4处大型资源基地,推动绿色矿业发展,带动地方就业约2000人。
2019年9月,国务院授予团队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称号。


撰稿|顾茫茫 设计维尼
点亮“在看”“点赞” 向地质人致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们在昆仑山“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