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光·金玲365天通情达理功课(254)

宏光·金玲365天通情达理功课(254)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功课第254天(20190703)

                        人生的意义

      早上开车去参加一个会议,按照目的地设置了导航,根据3条备选路线所标示的里程、时间等信息,选择了时间最短的一条路线。一路上,什么时候直行,什么时候转弯,某个路段的里程等,都会提前得到提示。按照导航的语音指引,很顺利地抵达了目的地。

      虽然是去到一个不熟悉的地点,但因为有一张清晰的路线图,整个过程都感觉很轻松。在路上,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要是人生有这样一张路线图该多好,人生可以更加从容、稳健。但转念一想,如果每个当下都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遇到什么人,那么人生将会变得多么无聊、乏味,将会减少多少乐趣,失去多少惊喜。

      上午开会的行程,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目标的重要性。不管从哪里出发,如果不知道最终要去到哪里,今天向东,明天向西,那么即使有再好的交通工具也是徒劳,最终只会在起点附近兜圈子。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这样,许多人在生命尽头回首往事,会充满悔恨,会认为人生白活了一场。虽然拥有足够的长度,但却是日复一日、毫无方向的重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我想,人生应该活出本有的意义,这既可以如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也可以像稻盛和夫说的那样: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宏光)

宏光·金玲365天通情达理功课(254)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柔软的童心

      晚上照例去妈妈家。妈妈告诉我,下午小朵朵看到奶奶和姐姐都躺在那,便也学她们躺,结果往后一仰,把脑袋给磕疼了,哭得稀里哗啦。面对这种情况,奶奶的做法特别智慧。她把小朵朵抱在怀里安慰了一会儿,就趁机教她应该怎么躺才不会磕到脑袋,还和她一起玩了几次“躺躺”的游戏。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又不知轻重,没有安全意识,这种机会教育特别必要和重要,真心为妈妈的智慧赞叹!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小故事《给木板凳揉揉痛》,故事中的小女孩被小板凳碰痛了,妈妈没有去打小板凳,而是亲亲她的痛处,给她揉揉,安慰她。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说实话,在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场景却是这样的: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身边的大人就会赶紧跑上去哄,边哄边假装打地,还会说:“打你个坏蛋,让你把我们家宝贝儿给摔疼了!”然后孩子也会跟着伸手打。又比如孩子刚打完针,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这个时候,往往身边的大人就会一边假装打护士,一边说:“都是阿姨坏,把我们宝贝给打疼了,看,奶奶打她!”其实,孩子小时候,碰伤碰疼是很常见的,父母却把这种事情当成不得了的大事,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还用这种方式给孩子制造一个“假想敌”。随着类似事情的一次次上演,孩子就会认为发生的这些事情都是对方造成的,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凡事找借口,喜欢推卸责任,挑别人毛病的习惯。

      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故事中妈妈的做法就非常明智可取。她没有过分的大惊小怪,而是以一种轻松快乐的方式去对待,让女儿觉得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她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女儿的对立面,成为女儿心中的“坏蛋”,反而让女儿认为小板凳是可以分担痛苦的朋友,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情,要互相体谅。女儿在给小板凳吹吹气、揉揉疼时,也就忘记了自己的疼,情绪很快就好起来了。多么智慧的、可爱的一句话:“给小板凳揉揉痛吧”,不知不觉中,这位妈妈就教给了女儿什么是善待、什么是体谅,也保护了一颗柔软的童心。

      如果我们这样去引导孩子,每天友好地对待孩子;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用心灵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如果我们能够放慢脚步,给予孩子耐心、用心的陪伴;如果我们能够从内心中真诚地为孩子竖起大拇指,无条件地赞叹与欣赏……那么,孩子自然会与他本来的自己来一场最完美的遇见,那会是多么的契合,并令人心生感恩。

      罗曼·罗兰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善良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体谅他人的孩子,一个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相信他会拥有自如的处事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他的舞台会更加宽广,他的人生会更加顺畅。让“给小板凳揉揉痛吧”成为我们对待孩子的一种柔软的态度,也让“给小板凳揉揉痛吧”成为孩子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如此,我们就会成为有着柔软心的父母,而孩子就会成为乐于给予他人理解、善意和尊重的,人见人爱的小天使!(金玲)

你可能感兴趣的:(宏光·金玲365天通情达理功课(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