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毕淑敏老师《非洲三万里》的第四章,原始人洞穴的天光。
参观位于斯泰克方舟山谷的古老原始洞穴,毕老师真的是感概千万,故事主要描述了洞穴的的地理位置和地貌,以及洞穴内部的崎岖陡峭。
参观的过程比较辛苦,因为洞穴基本保持了原貌,在各种蜿蜒的小道上匍匐前进,加上光线不足,欣赏起来好似没有什么乐趣,出洞之后还尽显疲惫。
参观的过程虽然没有特别之处,但故事里很认真的介绍了这个山谷里出土的化石:普莱斯先生,汤恩幼儿,以及小脚。这些化石的发现为人类进化史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人类可能就是从这个地方诞生并不断进化的。
总之,斯泰克方舟岩洞是窥探人类祖先最老的窗口。
故事读完,我并没有特别的感想,只是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寻找自己的来路,这是人类的天性。
人类考古学家不停的研究人类的起源,探索人类的进化过程,以求得几百万年来人类得以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归根到底,就是要寻得真相,我们到底是谁,是怎么来的,我们人类最初的母亲是谁?
这些问题在普通人的世界里也是存在的,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往哪里?不仅仅是人类学家在追求人类的真相,心理学家也在做这样的事情。
对了,我发现这次的故事里有几个好玩的词语,这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词语。
平凡的景色,在非洲 俯拾皆是。
“俯拾皆是”:也说“俯拾即是”,出自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意思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到处都能得到。
“比比皆是”,“触目皆是”,“不胜枚举”作为近义词,倒是常用得多,俯拾皆是这个词我是第一次见,不得不说我自己学识太浅薄了。
貌不惊人的山洞地区。
“貌不惊人”: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1回:“看你这般人不出众,貌不惊人,有何本事,要想做状元么?”意思是,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近义词如相貌平平,如果在文中用这个词,显得档次有点低呢!
斗转星移,沧海并未将这里变成桑田, 宽宏大量地让它依然保持着大致相同的地貌,只是森林已然消失。
“宽宏大量”: 居然用宽宏大量来形容沧海,这样把沧海拟人化,看得出来毕老师很喜欢这片土地呢。
刚开始,还有依稀的洞口光束送我们往深处走,但很快就沉入 黑暗渊薮。
“渊薮(yuan sou)”:聚集,深广,深渊,根源,鱼和兽类聚居的处所等意思。比喻某种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
毕老师在这里用了这个词语,我的第一感觉是很高大上,第二感觉是,黑暗的深渊好像并没有那么令人恐惧了。
参见老祖宗的故居,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参见”,为什么不是参观?好奇的我去百度了一下,这个词的出处。
“参加”,指谒见,也就是拜见,以一定礼节晋见上级。语出《旧唐书•舆服志》:国学、太学、四门学生参加则服之。
用这样的敬词来表示毕老师对老祖宗故居的尊重和认可,可见毕老师的每个用词都是认真斟酌的。
看大咖的文章,了解其用词酌句,能更接近作者的感受和想法。
以后看书要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