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如何解决跑调(一)

第一节:跑调的原因

      如果把歌唱中的各种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那么唱歌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跑调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调是什么?

        我们说话的时候有语调,唱歌的时候有音调,无论是说话还是歌唱,都是有一定高度的音来连接起来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语言的本身也是带有音高的,只不过语言的音高变化没有那么大,而歌唱的歌曲本身音高的变化会更加强烈。至于跑调就是指歌唱者的音高与歌曲的音高不相吻合,跑调有很多种,有的歌唱者只是在部分音高上不吻合,而严重的则是演唱者的所有音高都与歌曲的音高不吻合。

        这里我们有必要以歌唱者的角度来了解音高的特点,声音震动频率的不同决定了音的高度变化,而实际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震动频率的,因为物质世界的本身,就是由于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构成的,事物的基本稳定特征跟运动的频率是有关系的。比如人的性格就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而情绪的本身所代表的就是人的振动频率。

        如果我们以情绪的角度来了解音高,也会发现音高与情绪的关系。音越高,震动的幅度越小,震动的速度越快,代表的就是情绪越激烈,而音越低,震动的幅度越大,震动的速率越慢,代表的就是情绪越低沉。于是,如果我们把因从低到高排列起来,再用不同的颜色,对音的频率进行描述的时候,就会发现,音乐

越高,颜色就会越亮丽,音乐低,颜色就会越沉暗,而颜色的特征就等同于人的情绪特征。

        以这个角度上来解释歌唱的状态是最合理不过的了。那就是所有的音高都具备一定的情绪状态,如果歌唱者也具有同样的情绪状态,发出来的音高与歌曲的音高就是吻合的,如果歌唱者的情绪状态低于或高于歌曲音高的情绪状态,就会出现跑调的情况。

        很显然,那些歌唱者之所以发生了跑调的情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歌唱者在歌唱的时候,情绪缺少了变化,没有与歌曲的音高变化相吻合,而歌曲的音高变化本身也代表的就是歌曲的情绪变化。如果我们把歌曲比作一个人,那么歌唱者歌唱的时候就等同于歌唱者与另一个人在相互交流,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歌唱者,需要不断的了解对方的情绪起伏和变化,并试图让自己的情绪与对方的情绪相吻合,我们可以把这个方式称之为善解人意。很显然,只有在情绪相吻合的时候,两个人才可以取得最好的沟通效果,实际上,在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只要双方很希望能够获得沟通的效果,就必然会相互观察对方的情绪变化,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也会被对方的情绪所感染,最终形成了互相接近的情绪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沟通感受。

        这种状态,在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会很常见,比如,我们经常会在沟通中发现有很多人与我们聊得来,而聊天的结果,会使两个人的情绪都发生变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两个恋爱的人,他们在沟通的时候,由于关注对方的感受,而受到对方情绪的影响,于是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表面上是语言的沟通,实际上是情绪的相互交织和影响,最终形成了相互接近的情绪感受,在情绪接近的时候,两个人的思想和追求也会比较接近,于是,两个人就发现有共同的想法和聊不尽的话题。

        歌唱者在歌唱过程中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歌曲不会像人那样是相互影响和改变的,歌曲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歌唱者只能仔细的了解和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并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状态去符合歌曲的情绪变化。当然我们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选择一种与自己的性格以及当时情绪状态相吻合的歌曲。于是,有很多歌唱者跑调的情况,并不是发生在所有歌都跑调,是与他的性格和状态相吻合的歌,就会不跑调,而遇到那些与他的情绪反差比较大的歌曲,就会发生跑调的情况。同时歌曲本身的情绪也是不断的在起伏和变化,于是,当变化的状态与歌唱者的状态相吻合的时候,就不会跑掉,而歌曲的情绪变化这歌唱者的情绪,不吻合的时候就容易发生跑调的情况,这就是造成跑调的基本原理。

      很显然,造成跑调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歌唱者听不出歌曲的音高,而是由于歌唱者感受不到歌曲情绪的变化。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师在解决学生跑调的时候,采用了先调整学生对音高的听辨能力在解决学生的音准问题的过程中效果非常差的原因。因为最重要的问题根本不在音高,而是在于音高所代表的情绪上,学生不仅仅要听出音高所代表的情绪,同时还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与音乐的情绪相吻合。对于比较理性的人,对于情绪反映没有那么敏感和强烈的人来说,即使他听准了音高,他的情绪反应不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也依然会跑调。

      为什么有些人对于情感会不敏感,对于情绪的调节能力会很差呢?这主要是由于人的性格决定的。

        这世界的本身就是处在一种对立统一的状态当中,男人女人,感性理性,对于感性的人来说,就是属于表现力强,情绪起伏比较大的性格。而造成表现力气和情绪变化的原因,就是因为感性的人更敏感,更喜欢用自己的感受来判断事物。而对于理性的人来说,他们更喜欢用思想的思考来判断事物,而思想对于信息的反应会比较快,却无法捕捉到情绪的变化,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身体上的感觉系统是用于捕捉感受和情绪的,而思想,适用于捕捉信息并加以记忆和分析的,思想和情绪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于是我们完全可以确定,跑调的群体当中,绝大部分人就是性格比较感性的人,这也就是歌唱的基本特点,歌唱的本身就是感性的,感性性格的人就更适合从事歌唱工作,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具有歌唱天才能力的人,其实就是非常感性的人,他们非常敏感,他们的情绪起伏变化很大,音乐上的情绪可以明显的引起他们的情绪反应,于是他们不仅不会跑掉,而且还可以主动的与音乐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这时候,我们不仅听到了非常准确的引导,也会听到了充满感情充满激情的歌唱。而对于理性的人来说,他们很难能够理解,歌唱中的感情和情绪的起伏和变化,他们总是试图通过某种动作,或者某种思考的方案来获得某种声音,于是他们歌唱的声音不是与歌曲相吻合的,而是他们自己头脑中想象出来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必然不会与歌曲的声音相吻合,有些人只是情感上不吻合,而有些人甚至连音高都无法吻合。

        在跑调群体中,金融、财务、编程、数据等行业,往往是跑调比较严重的群体,这是因为这些岗位的从业者大多性格理性,缺少情绪的起伏和变化。于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歌唱状态,反过来看到歌唱者的性格,这就是闻其声如见其人的道理。

       

第二节:付出与获得

        在跑调的群体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属于假性跑调,他们在表面上表现出来的,就是自身的情绪变化与歌曲的音高不吻合,但是他们并不是由于完全的理性和思考造成的原因,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进行歌唱角色的转化。

        前几天我的一个学生给我发了一条信息,告诉我说,他在去KTV唱歌的时候,想按照上课的内容演唱芦花,当他刚唱完第1句的时候,他以为原唱没有关,结果发现竟然是他自己唱的,把他给惊住了。然后他发现他竟然把这首歌完整的给唱下来了,虽然他知道还有很多问题,但是他的歌唱能力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想象。

        我告诉他,祝贺你,你完成了声乐学习的第一关:角色转化。

        所谓的第1关,就指的是,他开始通过客观状态来了解他自己的歌唱了。在平时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很主观,我们的主观状态就是追求快乐幸福,换句话说就是舒服,我们永远分不清轻松和轻快的差别,轻松指的是什么都不做,而轻快,是指你经历了艰难之后的放松,这两种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作为歌曲的倾听者,是一种享受状态,就永远无法知道歌唱者在歌唱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不同,我们坐在舞台下听听歌曲的时候,歌唱者会带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在舞台上歌唱,他为了一场演出为了一首歌可能练了无数次,听了某一个声音,可能会练习成千上万次,甚至他可能紧张到用全身的力量去演唱歌曲的某一句,甚至有些演员在演唱了一首歌曲下台之后会眩晕,会瘫倒在舞台后面,而这些都是在演员表演过程中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也就是说,我们想象中的学习感受和实际的经历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喜欢弹钢琴,说弹钢琴非常美非常好听,我告诉他,你不要学了,你直接听就可以了,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必须要把一首乐曲练习无数遍才能演奏熟练,你经历那么多次的练习,在演奏那首乐曲的时候,你很难还能感受到喜欢。是演奏者,是要在观众的掌声中来获得满足感,而欣赏者则是在整个的欣赏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这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在我们学习课上的过程中,我们最终获得的那种满足感一定是在搁上之后获得的,而歌唱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状态,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歌唱当中,而且需要我们忽略自身的感受,用最大的力量和饱满的精神去歌唱,也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演唱出美妙的歌声来,于是学习声乐的第1步就是要完成这种感受的转化,绝会忍受歌唱状态过程中的难受、难听、难看。

        为什么在歌唱过程中非要经历难受、难听、难看的过程呢?

        学习意味着改变,当一个人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不是舒服,他一定是难受的,因为他的习惯被改变了。

        比如说你现在每天都是8点起床,现在因为有事,你需要6点起床的时候,你就不可能舒服,一定很难受。可如果你连续很多天,都忍受着这种难受,坚持6点起床,你会逐渐的适应,并接受6点起床的状态这个时候1你6点再起床就不会觉得难受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角色转化的过程。

        我们必须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我们要主动的配合和追求难受、难听、难看的状态。难受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身体对于疲惫和劳累有一种判断,我们永远会把付出当做难受,这是人的本能,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本性就是不劳而获,所有的人都懒惰,所以在歌唱中出现跑调和音高问题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因为懒。而这个懒惰的问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具有的,而是所有的人都一样,所有的人都喜欢不劳而获,这是人的本性。为什么有的人具有这种懒,却没有跑调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的懒惰程度不同。专业的演员,在相同的音高下,所付出的力量几乎是我们正常说话付出力量的5~10倍,而很多人几乎就是在用说话的力量在歌唱,我们知道,歌唱跟语言的最大不同是在于歌唱在表达更丰富的情绪反应,因此歌唱中的音高远比语言中的音高要高很多,前面已经讲过了,不同的音高,就需要不同的情绪,而情绪的支撑就是靠力量来获得的,也就是说当我们演唱更高音的时候,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力量来推动,如果我们不想用力,还想演唱更高的音高,必然就会出现难听,甚至跑调的情况。

        就是说,只要我们在歌唱的时候,不断的追求内在的某种舒适感,一定就会出现跑调的状态,因为真正的付出和用力是不可能很舒服的。

        在生活中我们强调做人做事儿的付出,既然付出无法给我们带来舒适感,我们为什么要做呢?

        如果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关注过程,就等于我们关注自己的感受,可如果我们关注结果,往往我们关注的是别人,当我们关注别人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忽略自己不舒服的感受。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很关注歌唱的时候,歌曲的变化,很关注歌唱之后观众的反应,我们就会忽略在歌唱过程中我们自我的感受。于是即使我们非常用力的歌唱,我们也不会感受到不舒服,这时候就会发生角色上的变化,就是那些原本难受的状态我们感受不到了。

        我们平时都习惯于自己说话的声音了,当我们加大力量,提高情绪,发出来的声音必然不是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我们会惊异于自己发出的某种声音,我们会对这种声音完全失去判断标准,这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这样的声音是非常难听的,实际上,发出声音是真的难听吗?

        我们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和别人听到我们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别人听到的就是在我们口中直接传到他们耳朵里的声音,而我们听到的声音,则是这些声音通过墙壁反射又回到耳朵里,同时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口腔的震动直接传到耳膜里的。正因为如此,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听到录音中自己的声音的时候都觉着那个声音以我们平时自己听到的声音不太一样。而实际上只要我们加大力量发出声音,这个声音就一定会比力量的声音要好听,只不过由于我们没有了判断标准,我们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周围的同学,或者录音的方式给予判断。

        我们切记,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就是能量守恒的,我们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虽然懒惰和投机取巧都是人的本性,只要我们想要发出美妙的歌声,我们就必须遵循这个世界的规则,尤其是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逃避开自然规则,可以不用付出或很少的付出就会获得美妙的声音。所有声音的基础,所有歌唱的基础,就是需要我们付出力量来获得的,无论是音准、音高、呼吸还是情感、共鸣、歌曲表现都是以力量为基础的,没有力量,就没有歌唱。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章:如何解决跑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