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蜒河畔-蒲塘里

    在苏北里下河平原地区,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绵延近四十八公里,西起兴化老阁,东至东台的黄海,叫蚌蜒河(奕称,驳盐河)。蚌蜒河曾是历史上魏国和吴国疆域的分界线,重要的水上盐道,水路是古代运输极其重要的一种方式,蚌蜒河当之无愧的可谓是一条黄金水道,蚌蜒河一直都被村民称之为母亲河。

      蒲塘里,就坐落在蚌蜒河的南岸,南面圩下有一个一亩多地东西走向的蒲草塘,村民习惯把圩南叫里面,圩北叫圩外,所以蒲塘里的庄名就因蒲草青青,据水塘而丰腴,富强旺盛之意,先祖们就把村庄叫蒲塘里。后来解放以后庄上设立学校,被一校长大笔一挥,蒲塘村名落在纸上就成了蒲场一直延续至今,但蒲塘人骨子里,嘴上还是叫蒲塘里。

蚌蜒河流经蒲塘里后面,水面变得十分开阔,足足有原河面的数倍之宽,蒲塘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代下江南唯一通道,加上开阔带很多很多深浅不同的水道,人们习惯叫豁口子,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了叫蒲塘口子,方圆百里,几乎提及蒲塘口子无人不晓。

有很多商人,因见河面宽阔,不知道深水道在哪,经常搁浅,费很多力气才能脱离浅滩,有的载重吃水深的经常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只能独守船头,等待救援,或差人进庄请人帮忙。蒲塘口子绝不是浪的虚名,要进庄的河面位置,可谓一船当关,万船莫行!过去官府曾在蒲塘口子设立关卡,查运私盐!

    蚌蜒河水经过蒲塘口子,转过一个垛子,这个垛子可不简单,蒲塘里人都称之为龙球,向南就是就是蒲塘里人所说的龙潭河,龙潭河把蒲塘里一分为二,分为河东庄,河西庄,庄中心在最窄的地方建了一座桥,方便两岸来往。

河西北头叫龙头,河东北头就叫龙下巴,河东河西的两口井,就叫龙眼。但人们习惯把龙潭河又称之为龙岔港,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栩栩如生形似一条五爪金龙,爪就是五条支流河流,龙岔港大约数公里蜿蜒曲折至杨家庄和唐刘的交界处,村里人都叫那里是龙尾。

    把龙潭河叫做龙岔港还有一种说法,因蚌蜒河水分开村庄之后,在庄前又形成一个比较开阔的河面,过去往来的商人,晚上看不见行船,都在此打烊休息,买点物资,多时船队一字排开,十分壮观,颇像一个港口港湾似的。

蒲塘里的前庙码头,据说当时就是主要为客商服务的,当时是庄上最热闹的码头,以前村里来戏班,有时都不要上岸,直接在大船上铺开舱版,咚咚呛呛的开始吆喝起来,引得前庙门口广场上是人声鼎沸,络绎不绝。前庙码头和前庙广场都是蒲塘里曾经繁华的代名词。

    蚌蜒河乳汁般甘甜的河水流经龙岔港,滋润着一代代蒲塘里人。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蚌蜒河畔-蒲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