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纪念金庸大侠

我在校园门口等孩子的时候,无意识地刷新闻,看到了这则消息——《金庸逝世……》,还以为愚人节到了,哪家自媒体敢这么大胆。等点进去看的时候才感叹:竟然是真的!久久震撼,无限感慨。

第一次看金庸的时候是小学二年级,学校要求带喜欢的书籍到学校,阅读课可以互相交换着看。同学带了本小人书——《碧血剑》,年代太远了,那本小人书的样子我已经记不清,依稀是年轻的袁承志在一个山洞的外面,小人书只有一本,一节课的时间,我很快翻完了。

第二本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依然是小学,依然是小人书的形式,买书的是一位女同学,她十分新奇地跑来跟我说,“你知道这个完颜洪烈叫包惜弱什么吗?‘娘子’!”了不得啊,我好新奇,立刻翻开小人书去找这两个字,现在想想都会笑起来,那个年代孩子的快乐就那么简单。

真正接触第一本武侠小说,依然是金老头的——《笑傲江湖》,依然是小学(我的小学阅读经历好丰富好快乐啊),四年级的时候老哥拿回一本,给老姐看,老姐看完了给我看,并再三叮嘱,“不要让咱哥知道。”我嘴里“嗯、嗯”地应着,后来看的太入迷了,让我老妈看见了,问我在看什么书。我吓得一哆嗦,趴在床上把它捂在胸口下面,死活不让她看到,老妈无奈地训了我一通走了。当时老哥老姐都在旁边,老哥得知我看的是《笑傲江湖》,不满地跟老姐说,“她这么小,看什么笑傲江湖!别让她看。”结果当然是被老姐没收了。

我对《笑傲江湖》相当有感情,因为此后再一次接触武侠小说,又是可爱的《笑傲江湖》。是一位前坐的男同学上历史课时在看。后来我找到了书的主人,让他借给我,“就一晚上!”那时男女授受不亲,他肯搭理我还借给我一晚上,已经是本宝宝运气好人缘好了。

当时是一晚上是躺在被子里看完的。可惜那时家里也没手电,否则我就能打着手电筒看了,房间里锁门的插销也叫老爸拆了,昏暗的灯亮着,我一边聚精会神地看书,一边心惊胆颤地听着老爸老妈的动静,终于在半夜两点左右看完了。只可惜那书只剩下了那一本,其余的都让别的男生弄丢了,“男人靠得住,母猪能上树” 啊,那时候我就领教了。

但好日子仍然继续着,缺了此一套,还有彼一套啊。初中时期是武侠小说最流行阶段,随便翻翻一个小男生的书包就能翻出一本,我终于不再发愁书源,而且阅读范围也开始扩展。先后读了金老爷子的射雕三部曲,碧血剑,又是飞狐系列;随之而来的就是古龙的楚留香系列;再是梁羽生《萍踪侠影》系列;最后是萧逸的小说。但由于在下起步较高(毕竟从小学灌输的就是金老头风格吗),其他人的总是看不顺,其中代表人物是古龙先生。

说到这里忍不住插一句,看古龙的小说真是其乐无穷,他的小说总是一阵风一般,倏忽而至,转眼便飘忽而逝。大概是这样的:

一只右手

一只鲜血淋漓的右手

它已从主人的躯体上分离

手的主人是中原一点红……

这几个字要一字句一段地罗列成阶梯状,还不知道他想说什么,一页已经完了。古龙先生长年居于港台,对大陆也不太了解,还记得他对山西的形容,“几里无人烟,长年黄沙肆虐,当地最好的酒楼,酒杯中尚有黄沙……”,导致如今每当沙尘暴来临时,我都会想起古龙先生的这两句话。怎么说呢,山西当年是中原繁华地,彼时晋商全国闻名,金融业发达,读到这些内容真是太替古龙先生遗憾了,尤其在金大侠考究的山水物志、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故事性极强的文笔映衬下,他显得实在是幽默过头了。

言归正传。在看了这么多书之后,我总结出规律来。古龙小说是后现代,且其小说中的一些经典语句颇有几分道理,比如,“良家女子像青楼女子往往有很多人追求,青楼女子如果像良家女子往往红得发紫”,颇得三言二拍的真传,但风格过于非主流;梁羽生先生是真古风,他的小说文化传承性很强,很符合传统小说的理念,但其格局也十分刻板,至今还记得他的《散花女侠》中一句话,“于承珠于姑娘由张丹枫大侠做主许配给叶成林了”。我的老天,当时我正青春年少啊,喜欢上一个人那就喜欢了,难道没人做主还不能嫁人吗?这种话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金庸的小说中的;说到底我最欣赏的还是金老头啊,那绝对是现代风格。洒脱如杨过,一定要取师父为妻,令狐冲一定要取魔教主之女,连老实的郭靖都被安排和古怪的黄蓉在一起……那是真正的洒脱不羁、特立独行,豪气畅快得直通年轻人的胸口,怎一个舒服了得!

后来慢慢对武侠小说不太感兴趣了,碰到特别好的偶尔会看看,只是一直没有再看到过《笑傲江湖》。上高中后,班里一个女同学也很喜欢看书,中午我们在附近书店闲逛时候看到了它,这本书于我就像一篇未完成的文章,不把它写完,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每天中午我都去那个书店读这本书,渐渐地把它读完了,书店老板也婉转地叮嘱我以后不要再去了……

如今那个借书、熬夜、读书、还书的青春已经离我一去不复返了,我儿子又开始读起这些书,经我和老公的一番探讨,认为他读《射雕英雄传》是最合适的,有家国情怀,有人文道义,又有情趣,还便于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可惜孩子只看了十来页就丢在一边,他只喜欢看漫画,那些厚重文字对他来说味同嚼蜡。

只是没想到和儿子的这番读书论尚未探讨完毕之时,就看到了这个消息,一时感慨万千。风靡了几代人的金庸大侠也有这一天啊。生老病死无疑是人生的一部分,即使一个名人的离去,哀伤的也只有家人,会雁过留声成为传奇,会留下一堆堆的感叹让人铭记,然而历史始终在创造在更迭,所有深刻的印迹都会慢慢风化,只有偶尔被人想起的时候,才会从那些旧书拨拉出那么一两片记载着的相关过往。

当然,不能因为历史终将被淹没被虚化而蹉跎地过下去,大侠精神继续缔造着社会的诚信和道义,这正是金庸小说中大侠的灵魂所在。金大侠本身,也无疑是中华文坛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凡提起“武侠”二字,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拿来与他、与他笔下的大侠作对比,成功者所以成功,就在于即使有关他们的一切都被历史淹没,也终将成为中华文化底蕴的奠基部分。

用泰戈尔的诗来描述: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

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纪念金庸大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纪念金庸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