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尽头是铁岭,而中国美食的尽头,是薯片的包装袋。
——这,是我无数次在超市货架前徘徊、震惊并试图消化这份震惊后,得出的又一宇宙真理。
不然你无法解释,为什么小小的薯片要以这么多花里胡哨的样子,在超市货架上争奇斗艳,用预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全新口味不断撩拨人们的好奇心。
事到如今,从前“软萌樱花味”薯片和“原谅抹茶味”薯片的较量,在《薯片口味101》的激烈竞争中只能算是挠痒痒了。
给现在的薯片一个研发实验室,它恨不得把全中国的厨房搬过来。
左手一口藤椒钵钵鸡,右手一口京酱烤鸭,水煮鱼酸菜鱼小米椒爆炒小公鸡还在后面拿着爱的号码牌。
曾经有人说薯片在零食界地位比较高贵,相当于主食,现在看着这些读出来就有味儿了的包装袋,我不得不信了。
更神奇的是,像大白兔奶糖、辣卤鸭脖、咸蛋黄肉粽这种小吃,居然也能成为薯片口味的复刻对象。
甚至连喝下肚的酸奶柠檬茶乳酸菌,它们的口味都没有逃过薯片的觊觎。
都没给你留出猜测“奶茶味薯片是不是要搞起来了”的时间,就已经让人见证了食物界两大快乐顶流的同框联动。
这让人不得不相信,世界上唯一能比你买奶茶的样子还积极的,只有薯片复刻奶茶口味时的行动力。
正如有网友所说,薯片可能已经不满足把自己当一种零食了,俨然要颠覆一切食物在市场上存在感的革命家。
其他各界食物都需要保持警惕了:薯片只是在拿你当灵感吗?不,它一定是想从你那儿学到点什么,然后取代你。
毕竟是连海鸟都pick的世界顶流食物
其实,作为一个有点儿年纪的吃货,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黄瓜味薯片是如何像哪吒降世一般震惊了零食界。
哪料到短短几年,无数人就完成了从“这也能吃”到“我还能吃”的转换。
就像下面这位第一次尝试黄瓜味薯片的老哥一样,经历过从味蕾窜到天灵盖的美妙体验后,终于心甘情愿加入了薯片神教内部的新兴派别:
“黄瓜味薯片,永远的神”。
或许这是来自薯片星对地球的“阴谋”。它不断挑战着人类味觉接受新鲜事物的底线,驯化着我们到底能有多少种“真香”的方式。
但人类依然对它甘之如饴。
因为当薯片被年轻人尊称一声“肥宅快乐片”,在名号上与肥宅快乐水平辈的时候。
你就该知道,它存在的意义已经站上了名为快乐的制高点,其他啥都不重要。
如果世上有一种职业叫“薯片试吃员”,我毫不怀疑它将拯救数以万计没有梦想的咸鱼年轻人。
“薯片又双叒叕有新口味了?扶我起来我还能吃!”
这就是他们在生活中仰卧起坐的最大动力。
这种食物带来的快乐是如此直白、如此普遍,以至于这份快乐也让人忍不住斤斤计较,誓要把吃薯片这件事的每一个细节都钻研明白。
如果世界上有无聊诺贝尔奖,那么薯片爱好者为之付出的心血一定能在上面拔得头筹。
比如——怎么吃薯片才能不弄脏手?这是人类在21世纪提出的最难搞的需求。
因为它无形中揭示了一个真理:快乐和勤奋,可能是无法共存的。
毕竟,一个忙里偷闲的社畜无法做到一边吃薯片一边双手打字;一个打游戏的阿宅即便杀到忘我,也不愿意让心爱的手柄蒙上一层油渣。
此时人们才会醒悟,当年《康熙来了》里刘伊心说自己“用筷子吃薯片”,凭什么被群嘲公主病好多年?
这明明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薯片这东西,就应该躺在沙发上,两眼空空、心无旁骛地吃,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快乐!
但讲究效率的日本人就是不信这个邪,用拿手好戏——沙雕且无用的发明,硬要向世界证明,懒惰和效率是可以并存的。
只不过看了他们为了吃薯片不脏手而研发的成果,让人想感叹我们那些后宫娘娘的长指甲套有点生不逢时。
同时,这也构成了薯片宇宙里一个令吃货争论不休的母题:吃完之后连手都不用舔的薯片,到底香不香?
日本人还研发了加在薯片袋子开口处的小装置,可以轻松把吃到最后的碎片精确倒进嘴里。
这可是让原教旨主义舔手指党大呼,吃薯片最质朴的快乐又被你们这些技术流削弱了几分。
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技术流VS体验派之争,集中体现在这个迷思上:
吃薯片到底应该哪面朝上才更好吃?
到底哪里烧脑了
因为有挑剔的美食家指出,有些薯片只有一面是有味儿的。
更神奇的是,居然真的有薯片品牌发言人证实并解答了这个问题:
是的,你感受到的没错,有的薯片确实是只有一面有调料,因为调料在和舌头形状完美契合的那一面上最容易集中。
错误示范,这样是舔不到调料的
但这种困扰,似乎在薯片形状毫无章法的原切薯片世界里并不存在。
原切薯片党原教旨主义者们,早已因为生产方式带来的灵魂口感而在品鉴薯片时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快乐,而快乐的样子在他们眼中长这样——
“薄薄的、形状越丑越好的”。
殊不知当薯片口感原教旨主义者还在混战的时候,博爱且先锋的泛薯片食用主义者已经把薯片带到了美食文化的层面上。
曾经有明星在节目上带火了“薯片配粥”的吃法,当时我还震惊于他对厨艺的理解竟如此异想天开;
直到看到网友们热火朝天地交流“薯片的100种吃法”时才发现,我才发现是我唐突了。
《天气之子》里的薯片炒饭还不是终极王者
更有甚者,对薯片的爱好已经进行到了玄学的阶段。
哪怕只是观看纪录片里一个薯片工厂是如何运转着庞大的机器,都足够让他们的眼泪从嘴角缓缓流下。
你看,在传送带上一颠一颠的是已经成型的薯片吗?
不,是我馋得恨不得冲进屏幕里的心。
出自《每一片只为你的微笑》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像那个段子道出的令人无法反驳的真理:
-薯片吃多了脸上会出现什么?
-会出现笑容。
毕竟从理论上来说,薯片简直就是一种为了快乐而生的食物。
且不说它本身就就是吃饭界两大幸福元素——土豆和油炸——的结晶,光是它咬在嘴里“咔嚓”的一声就大有玄机。
国外曾经有科学家做实验测试,发现“咬碎薯片的时候听起来有多碎”,对于大脑认为薯片够不够好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你就理解了,在气候潮湿的南方,为了吃一口开袋之后不会第二天就变软的酥脆薯片,人人都想变身能逆转时间的灭霸。
但是除了自带的快乐buff,还有一个“冷知识”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
为了一片小小的薯片给所有人带来的快乐,有很多很多人在努力守护它。
最近,知名导演陆川的这部新作,就将主角对准了快乐食物顶端的它——
乐事薯片。
在这部名为《每一片只为你的微笑》的品牌纪录片中,不看不知道,原来我们从小吃到大的乐事薯片在生产全过程中还有那么多令人惊讶的细节。
《库布齐沙漠农场》篇章,讲述了乐事在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的土豆种植农场,是怎么种把一颗颗优质土豆种出来的。
我们不论吃多少薯片也很难了解到,乐事的土豆原来会在条件如此艰苦的农场中种植出来。
没有污染的土地,也带来了残酷的、大到能一次次把幼苗从地里吹翻出来的风沙。
这片农场的守护者,却像照顾孩子一样扎根在这里,给予土豆24小时的照料,用心呵护原材料的品质。
走出沙漠、走进工厂的土豆,则在《乐工厂》部分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在乐事武汉工厂的流水线上,你会看到属于乐事薯片的细节控和数据控——
每一道关卡,处处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玄机。
200帧/秒的高速摄影技术,用来精准剔除瑕疵土豆;
每片薄厚程度误差仅有0.1毫米,严格监控的油炸时间、温度,确保片片都有黄金薄脆口感。
正是因为有这些“强迫症”一般的要求和对品质的严格把控,才能换来我们吃到乐事薯片时脸上最满足的笑容。
而乐事薯片在生活中无数场景给我们的陪伴,就像《追光的人》篇章里,乐事运货员穿梭在城市中看到的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看完这个短片,一直没想明白的一个问题好像得到了解答:为什么薯片总是在跟别人一起分着吃的时候格外地香?
大概是因为,陪伴和分享就是放大快乐的buff吧。
小时候,简单一袋薯片是家人、同学、朋友之间分享的快乐;
长大后,它依然凝结着我们的回忆,也联结着我们渴望与彼此亲近的心。
开心的时候,乐事是锦上添花的庆祝;慵懒的时候,乐事是无所事事的幸福。
失意的时候,乐事或许又是重新找回笑容的灵丹妙药。
它或许并不起眼,却总能让你在酥脆的“咔嚓”声中一秒回血,好像所有的烦恼都立刻烟消云散。
它平凡而忠实的样子,像极街头巷尾那些不起眼的小店——是城市不可或缺的脉络,也是温柔陪伴着普通人的一盏盏灯。
从头到尾的每一个环节,乐事都在认真地守护着薯片的品质。
对品质的坚守,对细节的执着,最终让快乐在每个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地方扎根。
这,又何尝不是在守护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爱的是薯片,也是吃薯片时什么都不用想、尽情沉浸在简单快乐里的舒服。
在忙忙碌碌、每分钟都被追赶着的快节奏生活里,我们嘴上说着“快乐最大”,却又有多久没有真心地开心过了?有多久没有过发自内心的笑容了?
乐事只想将真诚的微笑传递给每一个人,哪怕载体只是一片小小的薯片。
让快乐在一次简单的咀嚼中产生,在分享中加倍;
也让一切的不开心,都在一口完美的薯片之后变成过眼云烟。
这是一个专业的食品工业链条,更是一条关于传递幸福感的链条。
我知道,在这个点儿看到了这里的人,现在肯定不是饿了,就是想跳出去下单乐事了。
别犹豫,就让乐事陪你,用微笑开启每一个充满挑战的明天吧——
薯片虽小,快乐长存!
·END ·
感谢你读到这里,我们为明天准备了更加精彩的内容,不想错过的你,就把Vista看天下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Vista看天下”,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