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研究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截至2018年,70%以上的中国Top1000大企业都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的战略核心。如何组合利用最新的数字技术支持业务创新、克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打造适应未来的组织成了用户的三大核心诉求。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数字化转型大潮中,政企客户首当其冲。
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在6月23日举行的“南京·进而有为,华为云与计算城市峰会2020”上指出,在新经济催生新业态的过程中,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应用创新,同时,围绕用户侧持续创新变革的需求也在倒逼技术的进步。这正是创新2.0时代下,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相互促进和齐头并进的重要表现。
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
上云是智能升级的必由之路
政企上云正步入“深水区”,企业的云化和智能化水平将成为政企新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从IT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角度看,IT架构的云化都是必由之路。”浙江移动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王晓征表示,“如果IT架构不能云化,就不能满足我们的业务需求。”
与此同时,此次疫情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企业必须拥有更强的数字化能力,才能化危为机,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那么,政企客户如何才能打破封闭,获得更开放的生态应用呢?唯有通过智能升级,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从容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
IDC研究显示,中国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入,转型不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层面的运营模式的转变,而是要逐步延伸并扩展到信息与数据、客户体验、工作资源等层面的全方位转型。政企上云的需求千人千面,而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就必须在技术、安全性、稳定性、复杂性等元素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智能升级如何挑选个靠谱的云伙伴?
“敏捷、创新、安全、协同”,这8个字基本可以概括政企上云的关键需求,同时也是政企上云面临的最现实挑战。
洪方明谈到,“业态是否敏捷决定了企业能否快速响应业务变化,根据复杂的经济形势及时调整,创造新的价值;创新的应用技术则是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全新生产力,是决定企业能够跑多快多远的关键;安全与协同则相辅相成,是政企关注的重中之重,安全合规是政企的‘红线’,在此前提下,如何实现生态协同、获得更多应用能力,是大多数政企的一致需求”。
具体来看,传统IT架构各自为政,容易造成信息孤岛,数据不能自由流动和充分共享。在这种僵化的架构下,IT服务不仅数量少,而且更新慢。如何才能让政企客户获得业务的敏捷性,并加速创新呢?唯有覆盖云边端的全场景云解决方案和服务。
但上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众多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和创新实践的集大成者,只有实现生态协作,才能让政企客户获得专业化的运维能力,保证云的平稳、安全运营。
政企上云只是一项“技术活儿”吗?肯定不是,云计算只是手段和工具,最终目标还是帮助政企客户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因此,政企需要一个与之拥有相同战略眼光、可以共同成长的云战略合作伙伴。
衡量这样一个云战略合作伙伴是否合格?一项关键指标就是它能否为政企客户做云化赋能,在为政企客户指明前进方向的同时,又能在项目的落地和实施过程中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所以除了过硬的全方面的技术产品能力外,云商还需要对政企行业有很深的理解,同时具备丰富的数字化转型经验。
为什么华为云是智能升级的首选?
依托华为30年ICT技术积累与长期耕耘政企市场、服务政企客户的经验,并且作为全球化企业,华为自身也经历了10余年的数字化转型,可谓深谙政企转型升级之道。说华为云是政企上云的首选,并不夸张, 抛开软实力先不谈,先看华为云面向政企打造的一揽子产品与解决方方案能力,其全栈创新的“硬核”实力,可见一斑。
洪方明在“南京·进而有为,·华为云与计算城市峰会2020”上介绍,华为云正通过1个云基础设施底座,3个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4个面向场景化的联接服务,支持不同部署场景,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的最佳数字基础设施。
1.三大典型场景全覆盖
Gartner发布的最新《Market Share: IT Services, Worldwide 2019》研究报告显示,华为云2019年在中国IaaS市场排名前三,全球排名第六,在全球市场增速最快。2020年一季度,华为云全球收入同比增长3倍,全球付费用户数增长3倍。作为公有云服务,华为云服务的企业用户和开发者超过300万,解决方案覆盖数据湖、数据治理、AI、大数据、IoT等诸多领域。
面向政企,华为云可以在包括公有云、混合云和边缘云的全场景中,提供由华为云、华为云Stack与华为云边缘共同构成了最稳固的支撑。
尤其面向混合云场景,5月份发布的华为云Stack可谓是为政企客户智能升级的“终极武器”。它拥有“四大基本能力”:首先,提供包括基础版、智数版、全栈版在内的全系列版本,并可实现一体化交付,和整柜扩容,可以满足不同规模政企客户的需求;其次,提供用户视角的“一朵云”,实现统一的运营和运维,即管理一朵云、数据一盘棋、应用一张网;再次,实现云服务和生态的协同,提供专属Marketplace,让客户拥有像公有云一样的快速创新能力;最后,贯穿全局的安全能力,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这种数据安全是芯片级的,它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华为云“从芯到云”的整体安全能力。
华为云Stack是行业内唯一一个打造了一致架构、一致体验、一致生态的整合云服务,它提供了基础版、智数版和全栈版三个版本:针对传统应用云化或云原生建设应用场景,政企客户可以选择基础版构建云数据中心;针对大数据和AI创新应用场景,可以选择智数版;大规模分布式、微服务化业务改造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全栈版。基础版、智数版都可以无缝叠加演进。政企客户能够一键获取海量,且不断增加的行业应用。这些对大多数政企客户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
华为云Stack的设计初衷就是为匹配政企客户的上云诉求,为他们提供智能升级的最佳路径。目前,华为云Stack已提供10类、70+云服务,同时通过专属Marketplace,又联合500+行业顶级ISV,为政企客户提供了更多选择。截至目前,华为云Stack服务的政企客户已经超过4000家,覆盖千行百业。
在具体实践中,以中国人寿为例,在华为云的助力下,中国人寿对原有资源池进行了整合,接入华为云全量服务,构建了支持200+云服务的金融云平台,并逐步整合华为云50+生态应用到统一门户中。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寿可对10+集团成员公司、36+寿险省分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
2.一个坚实的底座
无论是私有云、公有云还是混合云,甚至多云,在用户眼里,最好只是一朵“云”,屏蔽底层的复杂性、差异化,让服务、应用、数据更加流畅。华为云、华为云Stack和华为云边缘之所以能为政企客户提供一致体验与一致生态,其根本在于有一个历经8年技术积淀的坚实底座——华为云擎天架构。
擎天架构从2012年启动预研,2014年构建软硬协同系统,2017年应用于华为云,由500+专利加持、10万+节点打磨,实现了“业界最早支持共享存储的裸金属服务器”、“业界首个千万级PPS转发实例”、“业界首家40G带宽裸金属服务器 ”等多项创新突破,持续业界领先。基于擎天架构,华为云近期还推出了“零损耗”第二代裸金属容器解决方案,其网络性能提升40%,用户成本降低30%。
正如其名,擎天架构的名字取得好,“立地擎天”,引领云基础设施升级。在擎天架构的加持下,华为云从算力选择、稳定性能、极致效能等方面提升了用云体验:从算力角度看,擎天可为多样应用提供包括x86、鲲鹏、昇腾在内的最丰富云端算力选择,配合智慧云脑感知业务负载,智能推荐最佳算力; 从性能和稳定性来看,存储时延低至100μs,为AI提供更多可能性,比如在华为小艺语音助手AI训练中,模型迭代效率提升7倍,时间从7天缩短至1天;从效能角度看,基于擎天架构提供的虚拟机、裸机、容器的共池能力,让算力100%可用,特别是在华为云Stack场景,可帮助客户大幅提升资产利用率。
总之,基于擎天架构,华为云为用户提供了硬核性能、极致稳定、多样性算力、极优效能的云基础服务。
3.三大平台相辅相成
研究显示,企业的应用与数据集成是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华为云企业应用与数据集成平台ROMA,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鸿沟,有效解决了企业能力构建与开放的难题。比如,ROMA一方面通过与边缘ROMA Site配合,可实现多云环境部署,完善混合多云的集成能力;另一方面,通过Link打破空间鸿沟,实现IT与OT完美融合。
华为云企业智能(EI)则是政企客户实现智能升级的阶梯和最重要的支撑平台。它包括基础平台服务、通用服务(大数据、视觉认知、语音语义)、行业场景解决方案三类企业智能云服务。从发布以来的近三年中,华为云不断丰富EI的基础平台服务和通用服务,比如增加了深度学习服务和镜像、图引擎服务等,同时扩大应用覆盖,不断推出新的行业场景解决方案,如智能水务、智能制造、智能电力等。目前已服务10多个行业、500多个项目。
华为云智能数据湖FusionInsight近日有好消息曝出,华为流程IT的大数据集群使用FusionInsight升级管理可视化服务工具,成功处理了升级过程中每天10万+任务要求,并且保持业务不中断、大版本滚动升级。升级后的华为流程IT大数据集群规模达到10000+节点,数据容量1000+PB。
基于三大平台,华为云可为政企客户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数据服务。
4.实现四大联接
基于华为云打造的云基础设施和平台,实现了最广泛的联接,包括联接万物、联接开发者、联接应用和联接组织。以实现组织联接的WeLink为例,在此次疫情期间,使用WeLink的政企客户数量猛增。WeLink脱胎于华为全球19万员工日常使用的协同办公系统。华为的成功实践通过产品化和云服务化,促进了全球政企客户的远程办公协同,加速了业务数字化、在线化进程。
对于大多数政企客户来说,最大的困扰在于:一方面,外部云服务产品和内部业务不匹配,而盲目地重构会造成政企资源的浪费与遗失;另一方面,本地化数据安全与合规是“硬核需求”。
面对变革,人们常说“不破不立”。云计算是一场变革,但有能力做到“立而不破”的才可能是政企客户的首选。因为云化一定要考虑到政企客户的现状,有效保护原有投资的同时,更好地支持云原生和更多创新。
华为云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能够切实做到“立而不破”,而这又得益于华为多年来持续不断在研发上的大投入。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华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达9.6万名,超过公司总人数的49%;研发费用支出为131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15.3%。近十年,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6000亿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华为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在全球持有有效授权专利80000多件、中国有效授权专利30000多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
现在,无论是互联网厂商,还是传统IT厂商,都将服务政企客户的云化和数字化转型作为头等大事。互联网厂商虽拥有先进的思维和技术,但对政企客户应用需求的理解还欠火候,虽冲劲十足,但积累不足;传统IT厂商,虽有服务政企客户多年的经验,但在云化路径选择、落地、支持等方面仍有短板。华为云胜在“两条腿”走路,将服务政企客户的经验与先进的云化方法论和解决方案完美结合,兼顾传统应用与云原生应用,速度与安全皆有保障。
在“新基建”时代,政企需要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拥抱数字化转型,迎接智能升级。华为云具有卓越的技术领导力,表现在拥有全局技术能力,以及端到端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这正是政企客户实现智能升级的重要保障。在上云的征程中,华为云致力于成为政企智能升级的首选伙伴,与政企一起进而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