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vSwitch 入门实践(1)

OVS简介

Open vSwitch 是什么?

Open vSwitch(以下简称OVS)是一个用C语言开发的多层虚拟交换机,使用Apcahe 2开源许可证,现如今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开源SDN(软件定义网络)基础设施层的事实标准。

OVS支持哪些功能

  • 支持NetFlow、sFlow(R)、IPFIX、SPAN、RSPAN和GRE隧道镜像等多种流量监控协议
  • 支持LACP (IEEE 802.1AX-2008)
  • 支持标准802.1Q VLAN协议,允许端口配置trunk模式
  • 支持组播
  • 支持BFD和802.1ag链路监控
  • 支持STP(IEEE 802.1D-1998)和RSTP(IEEE 802.1D-2004)
  • 支持细粒度的QoS(服务质量)配置
  • 支持HFSC qdisc
  • 支持接管每一个虚拟机的流量
  • 支持基于源MAC的负载均衡、主备模式和L4哈希的端口绑带
  • 支持OpenFlow协议(包含了很多对虚拟化的扩展)
  • 支持IPv6
  • 支持多种隧道协议(GRE、VXLAN、STT、Geneve和IPsec)
  • 支持C和Python的远程配置协议
  • 支持内核和用户空间的转发引擎选项
  • 具有流缓存引擎的多表转发管道
  • 转发层抽象以简化向新软件和硬件平台的移植

OVS的术语解释

Bridge

中文名称网桥,一个Bridge代表一个以太网交换机(Switch),一台主机中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Bridge,Bridge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把某一个端口接收到的数据报文转发到另一个或多个端口上,也可以修改或者丢弃数据报文。

Port

中文名称端口,需要注意的是它和TCP里面的端口不是同样的概念,它更像是物理交换机上面的插口,可以接水晶头的那种。Port隶属于Bridge,必须先添加了Bridge才能在Bridge上添加Port。Port有以下几种类型:

  • Normal

    用户可以把操作系统中已有的网卡添加到Open vSwicth上,Open vSwitct会自动生成一个同名的Port开处理这张网卡进和出的数据报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添加的Port不支持分配IP地址,如果之前网卡上配置的有IP,挂载到OVS上面之后将不可访问。此类型的Port常用于VLAN模式的多台物理主机相连的那个口,交换机一端属于Trunk模式。
  • Internal

    当Port的类型是Internal时,OVS会自动创建一个虚拟网卡(Interface),此端口收到的数据报文都会转发给这块网卡,从这块网卡发出的数据报文也会通过Port交给OVS处理。当OVS创建一个新的网桥时,会自动创建一个与网桥同名的Internal Port,同时也会创建一个与网桥同名的Interface,因此可以通过ip命令在操作系统中查看到这张虚拟网卡,但是状态是down的。

  • Patch

    Patch Port和veth pair功能相同,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在其中一端收到的数据报文会被转发到另一个Patch Port上,就像是一根网线一样。Patch Port常用于连接两个Bridge,这样两个网桥就和一个网桥一样了。

  • Tunnel

    OVS 支持 GRE、VXLAN、STT、Geneve和IPsec隧道协议,这些隧道协议就是overlay网络的基础协议,通过对物理网络做的一层封装和扩展,解决了二层网络数量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底层物理网络拓扑的依赖性,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对网络的控制。

Interface

(iface/接口)接口是OVS与操作系统交换数据报文的组件,一个接口即是操作系统上的一块网卡,这个网卡可能是OVS生成的虚拟网卡,也有可能是挂载在OVS上的物理网卡,操作系统上的虚拟网卡(TUN/TAP)也可以被挂载在OVS上。

Controller

OpenFlow控制器,OVS可以接收一个或者多个OpenFlow控制器的管理,功能主要是下发流表,控制转发规则。

Flow

流表是OVS进行数据转发的核心功能,定义了端口之间转发数据报文的规则,一条流表规则主要分为匹配和动作两部分,匹配部分决定哪些数据报文需要被处理,动作决定了匹配到的数据报文该如何处理。

OVS常用操作

安装

yum install openvswitch
systemctl enable openvswitch
systemctl start openvswitc

Bridge 操作

添加网桥

ovs-vsctl add-br br0

查询网桥列表

ovs-vsctl list-br

删除网桥

ovs-vsctl del-br br0

Port 操作

  • Normal Port

    # 将物理网卡eth0添加到网桥br0上
    ovs-vsctl add-port br0 eth0
    # 移除网桥br0上的Port
    ovs-vsctl del-port br0 eth0
  • Internal Port

    # 添加Internal Port 
    ovs-vsctl add-port br0 p0 -- set Interface p0 type=internal
    # 把网卡p0启动并配置IP
    ip link set p0 up
    ip addr add 192.168.0.1/24 dev p0
    # 设置VLAN tag
    ovs-vsctl set Port p0 tag=100
    # 移除p0上面的VLAN tag配置
    ovs-vsctl remove Port p0 tag 100
    # 设置p0允许通过的VLAN tag
    ovs-vsctl set Port p0 trunks=100,200
    # 移除p0允许通过的的VLAN tag配置
    ovs-vsctl remove Port p0 trunks 100,200
  • Patch Port

    ovs-vsctl add-br br0
    ovs-vsctl add-br br1
    ovs-vsctl \
    -- add-port br0 patch0 -- set interface patch0 type=patch options:peer=patch1 \
    -- add-port br1 patch1 -- set interface patch1 type=patch options:peer=patch0
  • Tunnel Port

    #主机10.1.7.21上
    ovs-vsctl add-br br-tun
    ovs-vsctl add-port br-tun vxlan-vx01- -- set Interface vxlan-vx01 type=vxlan options:remote_ip=10.1.7.22
    ovs-vsctl add-port br-tun vxlan-vx02- -- set Interface vxlan-vx02 type=vxlan options:remote_ip=10.1.7.23
    
    #主机10.1.7.22上
    ovs-vsctl add-br br-tun
    ovs-vsctl add-port br-tun vxlan-vx01- -- set Interface vxlan-vx01 type=vxlan options:remote_ip=10.1.7.21
    ovs-vsctl add-port br-tun vxlan-vx02- -- set Interface vxlan-vx02 type=vxlan options:remote_ip=10.1.7.23
    
    #主机10.1.7.23上
    ovs-vsctl add-br br-tun
    ovs-vsctl add-port br-tun vxlan-vx01- -- set Interface vxlan-vx01 type=vxlan options:remote_ip=10.1.7.21
    ovs-vsctl add-port br-tun vxlan-vx02- -- set Interface vxlan-vx02 type=vxlan options:remote_ip=10.1.7.22
  • 其他基本操作

    # 设置VLAN mode
    ovs-vsctl set port  VLAN_mode=trunk|access|native-tagged|native-untagged
    # 设置VLAN tag
    ovs-vsctl set port  tag=<1-4095>
    # 设置VLAN trunk
    ovs-vsctl set port  trunk=100,200
    # 移除Port的属性
    ovs-vsctl remove port   
    # 查看Port的属性
    ovs-vsctl list interface 

接下来我们将使用OVS来实现单机和多台物理服务器下的虚拟VLAN网络。

本文首发 Open vSwitch 入门实践(1) 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ovs,sdn,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