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使用频率和实用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来聊一聊几个Lodash数组类工具函数。对于大多数函数本文不会给出Lodash源码的完整实现,而更多侧重于实现思路的探讨。
本文共11371字,阅读完成大约需要23分钟。
扁平化(flatten)
用法
flatten这个函数非常实用,面试的时候大家也很喜欢问。先来看下用法, 对于不同深度的嵌套数组Lodash提供了3种调用方式:
// 展开所有的嵌套
_.flattenDeep([1, [2, [3, [4]], 5]]) // [1, 2, 3, 4, 5]
// 展开数组元素最外一层的嵌套
_.flattenDepth([1, [2, [3, [4]], 5]], 1) // [1, 2, [3, [4]], 5]
// 等同于flattenDepth(, 1),展开元素最外一层的嵌套
_.flatten([1, [2, [3, [4]], 5]]) // [1, 2, [3, [4]], 5]
不难看出其他两种调用方式都是由flattenDepth
派生出来的, flattenDeep
相当于第二个参数传入了无穷大,flatten
相当于第二个参数传入1。
实现思路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可以指定展开深度的flattenDepth
函数怎么实现呢?
一个简单的思路是: 我们可以利用展开语法(Spread syntax)/遍历赋值来展开单层的数组, 例如:
const a = [1];
const b = [
...a, 2, 3,
];
那么递归地调用单层展开, 我们自然就可以实现多层的数组展开了。
Lodash的实现方式
在Lodash中这个函数叫baseFlatten
, 各位需要对这个函数留点印象,本文后面讨论集合操作的时候还会看到。
// 保留predicate参数为本文后面几个函数服务
function baseFlatten(array, depth, predicate = Array.isArray, result = []) {
if (array == null) {
return result
}
for (const value of array) {
if (depth > 0 && predicate(value)) {
if (depth > 1) {
// 递归调用, 深度-1
// Recursively flatten arrays (susceptible to call stack limits).
baseFlatten(value, depth - 1, predicate, result)
} else {
// 未达到指定深度展开当前一层
result.push(...value)
}
} else {
// 一般条件
result[result.length] = value
}
}
return result
}
典型的迭代+递归函数,迭代时不断将非数组元素推入result实现扁平化。对于指定深度的调用,超出深度的只展开当前一层, 否则深度递减。
另类的实现方式
另外数组扁平化还有一种比较简短的实现方式, 利用toString()
或join()
将数组转为字符串, 然后将得到的字符串用split()
函数分割。不过这种方式有个比较大的问题在于会直接忽略数组中的null
和undefined
元素, 且得到的数组是字符串数组,其他基础类型(如布尔值,数字)需要手动转换。
这种写法运行效率与递归差别不大,在特定场景也可以有其使用价值。
[1, [2, [3, [4]], 5]].join().split(',')
// or
[1, [2, [3, [4]], 5]].toString().split(',')
去重(uniq)
用法
数组去重也非常的实用,Lodash为不同的数据类型提供了两种调用方式:
_.uniq([2, 1, 2]) // [2, 1]
_.uniqWith([{ 'x': 1, 'y': 2 }, { 'x': 2, 'y': 1 }, { 'x': 1, 'y': 2 }], _.isEqual) // [{ 'x': 1, 'y': 2 }, { 'x': 2, 'y': 1 }]
实现思路
数据去重有众多的实现思路, 其中流传程度最广的当属利用Set数据结构性质进行去重的实现。
其余的都是对数组进行单次遍历,然后构造新数组或者过滤掉重复元素。
不过有需要注意的点: 如何处理NaN
的相等性判断(NaN !== NaN
), 延伸一下就是如何控制元素相等性判断策略(例如如何能传入一个函数能使得认为[1, 2, 3]
和[1, 2, 3]
是相等的)。
引用下MDN上的说法, ES2015中有四种相等算法:
- 抽象(非严格)相等比较 (==)
- 严格相等比较 (===): 用于
Array.prototype.indexOf
,Array.prototype.lastIndexOf
- 同值零: 用于 TypedArray 和 ArrayBuffer 构造函数、以及Map和Set操作, 并将用于 ES2016/ES7 中的
String.prototype.includes
- 同值(Object.is): 用于所有其他地方
实现方式一(Set)
利用Set数据结构性质进行去重最为简洁且大数据量下效率最高:
// 数组转为set后转回数组, 无法区分±0
const uniq = (arr) => [...new Set(arr)];
需要注意的是Set中的同值零(SameValueZero)相等性判断认为NaN
之间,±0
之间都是相等的, 因此无法区分±0
,且无法传入相等性判断策略。
实现方式二(单次遍历构造新数组)
单次遍历并构造新数组, 空间复杂度O(N)。
需要注意的是NaN
的判断,Array.prototype.indexOf
使用的是严格相等性判断策略, 无法正确得到NaN
元素的索引。例如:
[1, NaN, 2].indexOf(NaN) // -1
于是我们需要使用Array.prototype.includes
的同值零相等性判断策略进行判断:
function unique(array) {
const result = [];
for (const value of array) {
// 同样的, 同值零相等性判断策略无法区分±0
if (!result.includes(value)) {
result[result.length] = value;
}
}
return result;
}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实现一个includesWith
函数来手动传入相等判断策略:
function includesWith(array, target, comparator) {
if (array == null) return false;
for (const value of array) {
if (comparator(target, value))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function unique(array, comparator) {
const result = [];
for (const value of array) {
if (!includesWith(result, value, comparator)) {
result[result.length] = value;
}
}
return result;
}
// 传入同值零相等性判断策略, 可以区分±0
unique([+0, 1, NaN, NaN, -0, 0], Object.is) // [0, 1, NaN, -0]
// 传入外形相等性判断策略
unique([
[1, 2, 3], {},
[1, 2, 3], {},
], _.isEqual) // [[1, 2, 3], {}]
实现方式三(单次遍历过滤重复元素)
单次遍历并过滤重复元素的思路有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是利用哈希表过滤存储遍历过的元素,空间复杂度O(N):
function unique(arr) {
const seen = new Map()
// 遍历时添加至哈希表, 跟Set一样无法区分±0
return arr.filter((a) => !seen.has(a) && seen.set(a, 1))
}
对于Map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其相等性判断策略,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其键值生成策略。例如我们可以粗暴地利用JSON.stringify
来完成一个简陋的"外形"相等性键值生成策略:
function unique(array) {
const seen = new Map()
return array.filter((item) => {
// 如果你需要将基本类型及其包装对象(如`String(1)`与`"1"`)视为同值,那么也可以将其中的`typeof`去掉
const key = typeof item + JSON.stringify(item)
return !seen.has(key) && seen.set(key, 1)
})
}
另一种方式是利用Array.prototype.findIndex
的性质,空间复杂度O(1):
function unique(array) {
return array.filter((item, index) => {
// 存在重复元素时,findIndex的结果永远是第一个匹配到的元素索引
return array.findIndex(e => Object.is(e, item)) === index; // 利用同值相等性判断处理NaN
});
}
Lodash的实现方式
由于IE8及以下不存在Array.prototype.indexOf
函数,Lodash选择使用两层嵌套循环来代替Array.prototype.indexOf
:
const LARGE_ARRAY_SIZE = 200
function baseUniq(array, comparator) {
let index = -1
const { length } = array
const result = []
// 超过200使用Set去重
if (length >= LARGE_ARRAY_SIZE && typeof Set !== 'undefined') {
return [...new Set(array)]
}
outer:
while (++index < length) {
let value = array[index]
// Q: 什么值自身不等于自身?
if (value === value) {
let seenIndex = result.length
// 等价于indexOf
while (seenIndex--) {
if (result[seenIndex] === value) {
continue outer
}
}
result.push(value)
// Q: 可以用indexOf吗?
} else if (!includesWith(result, value, comparator)) {
result.push(value)
}
}
return result
}
求并集(union)
下文的三个函数是集合的三个核心操作,关于集合论一图胜千言,我就不画了放个网图。
用法
以同值零相等性判断策略合并数组, Lodash同样为不同的数据类型提供了两种调用方式:
_.union([2, 3], [1, 2]) // [2, 3, 1]
_.union([0], [-0]) // [0]
_.union([1, [2]], [1, [2]]) // [1, [2], [2]]
// 外形相等性判断
_.unionWith([1, [2]], [1, [2]], _.isEqual) // [1, [2]]
实现思路
思路很简单,就是将传入的数组展开一层到同一数组后去重。
那不就是利用flatten
和unique
吗?
是的, Lodash也就是这样实现union函数的。
Lodash的实现方式
下面只给出了Lodah的实现方式,各位可以尝试组合上文中的各种unique
与flatten
实现。
function union(...arrays) {
// 第三个参数不再是默认的Array.isArray
return baseUniq(baseFlatten(arrays, 1, isArrayLikeObject))
}
function isArrayLikeObject(value) {
return isObjectLike(value) && isLength(value.length)
}
// 非null对象
function isObjectLike(value) {
return typeof value === 'object' && value !== null
}
// 小于2的53次幂的非负整数
function isLength(value) {
return typeof value === 'number' &&
value > -1 && value % 1 == 0 && value <= Number.MAX_SAFE_INTEGER
}
求交集(intersection)
用法
求集合中的共有部分,Lodash同样为不同的数据类型提供了两种调用方式:
intersection([2, 1], [2, 3]) // [2]
intersection([2, 3, [1]], [2, [1]]) // [2]
// 外形相等性判断
_.intersectionWith([2, 3, [1]], [2, [1]], _.isEqual) // [2, [1]]
实现思路
集合中的共有部分,那么我们只需要遍历一个集合即可,然后构建新数组/过滤掉其他集合不存在的元素
函数式实现方式
const intersection = (a, b) => a.filter(x => b.includes(x))
// 还记得上文中的includesWith函数吗?
const intersectionWith = (a, b, comparator = Object.is) => a.filter(x => includesWith(b, x, comparator))
求差集(difference)
用法
求集合中的差异部分,Lodash同样为不同的数据类型提供了两种调用方式:
difference([2, 1], [2, 3]) // 得到[1]
difference([2, 1], [2, 3, 1], [2]) // 得到[]
difference([2, 1, 4, 4], [2, 3, 1]) // 得到[4, 4]
需要注意的是差集是存在单个作用主体的,difference
的语义是"集合A相对与其他集合的差集", 所以得到的值必定是传入的第一个参数数组(即集合A)中的元素,如果集合A是其他集合的子集,那么得到的值必定为空数组,理解上有困难的不妨画图看看。
实现思路
存在单个作用主体的差异部分,那么我们只需要遍历一个集合即可,然后构建新数组/过滤掉其他集合存在的元素
函数式实现方式
const difference = (a, b) => a.filter(x => !b.includes(x))
// 外形相等性判断
const differenceWith = (a, b, comparator = Object.is) => a.filter(x => !includesWith(b, x, comparator))
分块(chunk)
用法
就是将数组等分为若干份, 最后一份不足的不进行补齐:
chunk(['a', 'b', 'c', 'd'], 2) // [['a', 'b'], ['c', 'd']]
chunk(['a', 'b', 'c', 'd'], 3) // [['a', 'b', 'c'], ['d']]
实现思路
看到执行函数的结果就不难想到它是如何实现的, 遍历时将数组切片(slice)得到的若干份新数组合并即可。
另外,如果我不想使用循环遍历,想用函数式编程的写法用Array.prototype.map
与Array.prototype.reduce
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构造出一个长度等于Math.ceil(arr.length / size)
的新数组对象作为map/reduce的调用对象, 然后进行返回数组切片即可。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注意: 调用Array
构造函数只会给这个新数组对象设置length
属性,而其索引属性并不会被自动设置。
const a = new Array(3)
// 不存在索引属性
a.hasOwnProperty("0") // false
a.hasOwnProperty(1) // false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如何设置新数组对象的索引属性呢?
读者可以先自己思考下,答案在下文中揭晓。
实现方式
function chunk(array, size = 1) {
// toInteger做的就是舍弃小数
size = Math.max(toInteger(size), 0)
const length = array == null ? 0 : array.length
if (!length || size < 1) {
return []
}
let index = 0
let resIndex = 0
const result = new Array(Math.ceil(length / size))
while (index < length) {
// Array.prototype.slice需要处理一些非数组类型元素,小数据规模下性能较差
result[resIndex++] = slice(array, index, (index += size))
}
return result
}
函数式实现方式
上文说到调用Array
构造函数生成的数组对象不存在索引属性,因此我们在需要用到索引属性时需要填充数组对象。
一共有三种方式: 数组展开语法, Array.prototype.fill
, Array.from
。
// 利用展开语法
const chunk = (arr, size) =>
[...Array(Math.ceil(arr.length / size))].map((e, i) => arr.slice(i * size, i * size + size));
// 利用`Array.prototype.fill`
const chunk = (arr, size) =>
Array(Math.ceil(arr.length / size)).fill(0).map((e, i) => arr.slice(i * size, i * size + size));
// 利用`Array.from`的回调函数
const chunk = (arr, size) =>
Array.from({ length: Math.ceil(arr.length / size) }, (e, i) => arr.slice(i * size, i * size + size));
// 利用`Array.from`
const chunk = (arr, size) =>
Array.from({ length: Math.ceil(arr.length / size) }).map((e, i) => arr.slice(i * size, i * size + size));
// 利用`Array.prototype.reduce`, 索引等于size倍数时将当前切片合并进累计器(accumulator)
const chunk = (arr, size) =>
arr.reduce((a, c, i) => !(i % size) ? a.concat([arr.slice(i, i + size)]) : a, []);
数组切片(slice)
根据索引得到更小规模的数组:
用法
_.slice([1, 2, 3, 4], 2) // [3, 4]
_.slice([1, 2, 3, 4], 1, 2) // [2]
_.slice([1, 2, 3, 4], -2) // [3, 4]
// 等于 _.slice([1, 2, 3, 4], 4 - 2, 3)
_.slice([1, 2, 3, 4], -2, 3) // [3]
// 等于 _.slice([1, 2, 3, 4], 4 - 3, 3)
_.slice([1, 2, 3, 4], -3, -1) // [2, 3]
实现思路
对于数组切片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区间包含start不包含end, 负数索引等同于数组长度加该数, start绝对值大于数组长度时等同于0, end绝对值大于数组长度时等同于数组长度。
这些策略就是Lodash乃至V8实现数组切片的思路。
Lodash的实现方式
function slice(array, start, end) {
let length = array == null ? 0 : array.length
if (!length) {
return []
}
start = start == null ? 0 : start
end = end === undefined ? length : end
if (start < 0) {
// 负数索引等同于数组长度加该数, start绝对值大于数组长度时等同于0
start = -start > length ? 0 : (length + start)
}
// end绝对值大于数组长度时等同于数组长度
end = end > length ? length : end
// 负数索引等同于数组长度加该数
if (end < 0) {
end += length
}
length = start > end ? 0 : ((end - start) >>> 0)
// toInt32
start >>>= 0
let index = -1
const result = new Array(length)
while (++index < length) {
result[index] = array[index + start]
}
return result
}
一个比较有趣的点是这里的位运算: 无符号右移(end - start) >>> 0
, 它起到的作用是toInt32
(因为位运算是32位的), 也就是小数取整。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不用封装好的toInteger
函数呢?
个人理解一是就JS运行时而言,我们没有32位以上的数组切片需求;二是作为一个基础公用函数,位运算的运行效率显然更高。
好了,以上就是本文关于Lodash数组类工具函数的全部内容。行文难免有疏漏和错误,还望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