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B是从颜色发光的原理来设计定的,通俗点说它的颜色混合方式就好像有红、绿、蓝三盏灯,当它们的光相互叠合的时候,色彩相混,而亮度却等于两者亮度之总和,越混合亮度越高,即加法混合。
HSV是一种比较直观的颜色模型,所以在许多图像编辑工具中应用比较广泛,这个模型中颜色的参数分别是:色调(H, Hue),饱和度(S,Saturation),明度(V, Value)。
用角度度量,取值范围为0°~360°,从红色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计算,红色为0°,绿色为120°,蓝色为240°。它们的补色是:黄色为60°,青色为180°,品红为300°;
饱和度S
饱和度S表示颜色接近光谱色的程度。一种颜色,可以看成是某种光谱色与白色混合的结果。其中光谱色所占的比例愈大,颜色接近光谱色的程度就愈高,颜色的饱和度也就愈高。饱和度高,颜色则深而艳。光谱色的白光成分为0,饱和度达到最高。通常取值范围为0%~100%,值越大,颜色越饱和。
明度V
明度表示颜色明亮的程度,对于光源色,明度值与发光体的光亮度有关;对于物体色,此值和物体的透射比或反射比有关。通常取值范围为0%(黑)到100%(白)。
HSL是一种将RGB色彩模型中的点在圆柱坐标系中的表示法。这两种表示法试图做到比基于笛卡尔坐标系的几何结构RGB更加直观。
HSL即色相、饱和度、亮度(英语:Hue, Saturation, Lightness)。
色相(H)是色彩的基本属性,就是平常所说的颜色名称,如红色、黄色等。
饱和度(S)是指色彩的纯度,越高色彩越纯,低则逐渐变灰,取0-100%的数值。
明度(V),亮度(L),取0-100%。
COLOR_BGR2GRAY表示BGR→Gray
颜色转换其实是数学运算,如灰度化最常用的是:gray=R0.299+G0.587+B*0.114。
import cv2
img = cv2.imread('lena.jpg')
# 转换为灰度图
img_gray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cv2.imshow('img', img)
cv2.imshow('gray', img_gray)
cv2.waitKey(0)
这个代码可以显示所有的颜色转换方法
flags = [i for i in dir(cv2) if i.startswith('COLOR_')]
print(flags)
HSV是一个常用于颜色识别的模型,相比BGR更易区分颜色,转换模式用COLOR_BGR2HSV表示
OpenCV中色调H范围为[0,179],饱和度S是[0,255],明度V是[0,255]。虽然H的理论数值是0°~360°,但8位>图像像素点的最大值是255,所以OpenCV中除以了2,某些软件可能使用不同的尺度表示,所以同其他软件>混用时,记得归一化。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BGR->HSV值
blue = np.uint8([[[255, 0, 0]]])
hsv_blue = cv2.cvtColor(blue, cv2.COLOR_BGR2HSV)
print(hsv_blue) # [[[120 255 255]]]
capture = cv2.VideoCapture("wzry.mp4")
# 蓝色的范围,不同光照条件下不一样,可灵活调整
lower_blue = np.array([100, 110, 110])
upper_blue = np.array([130, 255, 255])
while(True):
# 1.捕获视频中的一帧
ret, frame = capture.read()
if False == ret:
break
# 2.从BGR转换到HSV
hsv = cv2.cvtColor(frame, cv2.COLOR_BGR2HSV)
# 3.inRange():介于lower/upper之间的为白色,其余黑色
mask = cv2.inRange(hsv, lower_blue, upper_blue)
# 4.只保留原图中的蓝色部分
res = cv2.bitwise_and(frame, frame, mask=mask)
cv2.imshow('frame', frame)
cv2.imshow('mask', mask)
cv2.imshow('res', res)
if cv2.waitKey(1) == ord('q'):
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