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天:2019年第九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A题

之前发了一篇文章,审核未通过…
不过没有关系,释然又双叒叕回来啦!这个暑假,数模、算法、名著、高数、英语都是不可辜负的哟!
今天是释然发题解的第二十三天,以后经常会和大家分享学习路上的心得,希望和大家一起进步,一起享受coding的乐趣
本文约3800字,预计阅读15分钟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数学建模,明天继续和大家分享数学问题的相关题目:

2019年第九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

    • 题目:数据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优化策略
    • 经验总结:
    • 第一题:数据处理、数据估计
    • 第二题:dijkstra、数据处理
    • 第三题:限流问题的设计、解决

题目:数据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优化策略

截至 2018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共有35座城市建成并投运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共计5766.6公里。进入“十三五”以来,三年累计新增运营线路长度为2148.7公里,年均新增线路长度为716.2公里(2018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快报)。表1统计了2018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排名前5的各大城市。以北京市为例,其轨道交通覆盖11个市辖区,运营里程约714公里,共设车站391座,开通里程居中国第二位。此外,据 2017年统计,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年乘客量全年达到45.3亿人次,日均客流为1241.1万人次,单日客运量最高达1327.46万人次。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大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表 1 中国内地已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统计(2018 年)
序号 城市 截止 2018 年 12 月 31 日运营线路长度(公里)
合计 地铁 轻轨 单轨 快轨 有轨电车 磁浮 APM
1 上海 784.6 669.5 / / 56.0 23.7 29.1 6.3
2 北京 713.7 617.1 / / 77.0 9.4 10.2 /
3 广州 449.5 437.9 / / / 7.7 / 3.9
4 南京 394.5 207.0 / / 170.8 16.8 / /
5 武汉 351.1 263.9 37.8 / / 48.4 / /
目前,北上广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大,乘客出行的O-D数据缤繁复杂,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现需要你对给定的历史数据进行以下分析和评估:
问题 1:附件 1 给出了北京市某时段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乘客 O-D 数据,附件2 为基础信息数据,附件 3 为该时段的列车运行图数据。依据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图(附件4),试分析基于以上数据的乘客出行特征,包括出行时段分布、出行距离分布、 出行时长分布等。
问题 2:基于问题1的路径选择结果,设计一套算法还原乘客出行的准确信息,即乘客在何时何站搭乘何辆地铁列车(如有换乘,需计算)并在何时何地出站,完成其一次完整的地铁出行,并完整填写表 2(计算乘客编号为 2、7、19、31、41、71、83、89、101、113、2845、124801、140610、164834、193196、223919、275403、286898、314976、315621 的完整出行线路)。另外,设计一套智能算法,以辅助并优化乘客的在轨道交通路网中的路径选择,如通过优化路径可缩短行程、减少拥挤等。
表 2 乘客出行准确数据

问题 3:假设地铁八通线每列列车容量为 1428 人,列车座位数为 256 座,限流时段长度可根据需要任选,且以 7:00 为首班列车发车时刻,在减小列车超载现象的基础 上,尽可能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包括出行时间和滞留时间),并以此为目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单一线路乘客限流模型。对模型求解后给出具体限流措施以改进八通线的服务水平,具体包括:
问题3.1:若八通线不限制限流车站个数,试分析限流前后的总出行时间、平均出行时间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
问题3.2:若八通线限制限流车站个数(分别取限流车站数为 1-5个车站),试分析限流前后的总出行时间、平均出行时间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问题 3.3:根据以上分析结果,举例说明八通线两个限流效果最好的车站,并阐述原因。
(详细附件见)

经验总结: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参加数模势必有很大优势,就如今年的高考一样,一定会简单并且参加的学生肯定也会相比于往年更少,所以今年这个机会我必须把握住!

第一天拿到题目以后大致讨论出使用excel做数据处理去写第一问,但是发现距离没办法算,这个距离只好放着,第二题通过题目的数据可以编写出乘客的出行路线图,还原乘客的完整信息,但是如何避免拥挤又是一个问题?
第三问暂时还没有思路就先放着了。
第二天被青协主席拉去干一个活动的负责人,结果就凉凉了…
第三天上午也是,哎,后面一定专心搞竞赛。
第三天下午调试好了那个最短路径的邻接矩阵,感谢我的队长通过列车的时间处理换算成各个站点的距离,因为地铁的列车速度一般在80左右,折算成距离以后,求乘客的目的地与出发地就相当容易了。
第四天早上调试程序,对于换乘站的问题,开始我是傻了,发现换乘站其实在邻接表里面加上两个换乘站编号距离为0就行,结果我把大的那个编号换成小的了…于是就凉凉,重新再改一次
第四天下午研究了第三题的模型,根据那个公式写出了一个差不多的程序,结果有些自己算不出来,不过前人都是有研究的,直接参考一下,毕竟这种比赛还是有之前的做法的,还行最后也是把所有的题目完成了,好像也没有队伍交,8点是时间结点,我们好像是第二个交的,还算可以。突然想起第一问距离怎么算,询问了一下一个朋友,他们查找了北京地铁经纬度直接换算成距离的,太厉害了。不过我想到的是,通过前5000名乘客的距离,去估计总体的距离,其实应该结果是差不多的,终于完成了。论文的问题分析写的还不是很好,流程图后来又加了两个,然后论文的格式也不是很正确,,参考文献根本没有加上,后来我又改了几个小时,论文总共交了3遍。

要不是青协主席拉我去干活,我一定早就完成了,哎,不说了能够和青协主席一起我觉得已经很满足了,也成长了很多吧,最起码以后绝对不能辜负自己和两个队友。

晚上12点还在调试程序,早上6点钟早起查阅资料,中午3点钟才吃午饭,一次次难忘的经历都让我在一瞬间明白很多。可能这就是竞赛的魅力吧,山海的浩瀚,宇宙的烂漫都在我的内心翻腾!2020国赛,我来啦!

第一题:数据处理、数据估计

第一问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其实也有点坑,主要是距离的计算问题。开始时,我们队还是没有弄清楚距离怎么去算,后来问了别的队伍用的是经纬度。。。。哎,没想到哦,不过没关系吃一堑长一智,用部分去估计总体,误差也不是很大。
时间直接用Excel统计就好了,这里不多说了
基于附件1中的线网乘客O-D数据,计算了每个站点不同时段进站和出站人数的方差、平均值,乘客出行时段和出行距离、时间的方差、平均值等统计量,并结合这些站点在地理上的位置,分析不同站点乘客对轨道交通的需求量和出行规律,总结出乘客出行特征。然后结合以上统计量和其余附件的信息,我们从点(单个站点),线(单线),网(轨道交通)三个层次,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输压力和客流量进行分析,并对每个站点不同时段的拥堵概率进行等级划分。其中划分依据主要基于三个指标,在此列表如下:(1)不同时段该站点进出站客流量,直接反映该站点附近乘客出行需求量;(2)该站点在轨道网络中的作用,包括可换乘点、起点站、终点站等;(3)该站点邻近站点的进出站客流量,可以衡量其它站点带来的运输负担

第二题:dijkstra、数据处理

我们基于Dijkstra算法,设计出了一套路径规划算法。该程序通过读取附录3的列车运行图数据,可以根据输入的乘客O-D信息,查询并自动还原该乘客完整的地铁出行路线。为了进一步优化乘客在有轨道交通路网中的路径选择,我们基于前面对站点拥堵情况的分析评估,生成邻接矩阵,表示选择特定站点的出行代价,并将该邻接矩阵加载入智能算法中,作为路径选择的依据之一,实现了缩短行程、减少拥挤的路径优化。
其实并没有减少拥挤,因为这两个其实是冲突的,这个权衡就有点麻烦了,其实想要减少拥挤可能就会增加行程距离,最终我们也是权衡了一下

第三题:限流问题的设计、解决

这道题根本看不懂,只能去找文献了,不过让我开心的是,之前有人特地对北京的八通线做过限流的研究,这就很nice,并且北京市也对八通线做过限流的方案,这样就有事实支持了,假如自己算不出来,但是也能猜到大概的结果。
影响乘客出行的关键在于地铁站内的滞留时间,所以我们构建了滞留时间优化模型。限流的实质是通过调控各站点进站和乘车人数,缓解当前站点和邻近站点运输压力的同时,实现轨道线路各站点协同,使乘客平均延迟时间最小化和列车运载效率最大化。我们对于乘客在地铁站内的总滞留时间进行数学表达,在减小列车超载现象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包括出行时间和滞留时间),并以此为目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单一线路乘客限流模型。同时以列车满载量为约束条件,通过随机优化等方法找出最优解,通过改变参数比较不同限流方案的优劣。

好了,今天的2019年第九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A题就到这里。
释然每天发布一点自己学习的知识,希望2年后我们也能在ACM的赛场上见面,一起去追寻自己的程序猿之路吧!

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要求请后台留言,释然也想和大家一起进步呀!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学建模,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