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简单看一看、第六章看6.1和6.2、第7章以及第12和13章。12和13属于并发里面的补充。上面这些都是重点,面试的典型问题,包括之前讲过的GC,内存模型、调优、常用命令、类加载、OOM和stackOverflow等。还有就是对象的生命周期一些,这本书大多是记忆类的,大家多多总结,多翻几遍~
Java与C++之间有一堵由内存动态分配和垃圾收集技术所围成的“高墙”,墙外面的人想进去,墙里面的人却想出来。
对象的创建我总结下来分为5步:
虚拟机遇到一条new指令时,首先将去检查这个指令的参数是否能在常量池中定位到一 个类的符号引用,并且检查这个符号引用代表的类是否已被加载、解析和初始化过。如果没 有,那必须先执行相应的类加载过程
接下来虚拟机将为新生对象分配内存。对象所需内存的大小在类 加载完成后便可完全确定,为对象分配空间的任务等同于把 一块确定大小的内存从Java堆中划分出来
***一个内存分配的小知识:(内存如何分配、组织)
指针碰撞:假设Java堆中内存是绝对规整的,所有用过的内 存都放在一边,空闲的内存放在另一边,中间放着一个指针作为分界点的指示器,那所分配 内存就仅仅是把那个指针向空闲空间那边挪动一段与对象大小相等的距离,这种分配方式称 为“指针碰撞”(Bump the Pointer)
空闲列表:如果Java堆中的内存并不是规整的,已使用的内存和空 闲的内存相互交错,那就没有办法简单地进行指针碰撞了,虚拟机就必须维护一个列表,记 录上哪些内存块是可用的,在分配的时候从列表中找到一块足够大的空间划分给对象实例,并更新列表上的记录,这种分配方式称为“空闲列表”(FreeList)
选择哪种分配方式由Java堆是否规整决定,而Java堆是否规整又由所采用的垃圾收集器是否带有压缩整理功能决定。因此,在使用Serial、ParNew等带Compact过程的收集器时,系统采用的分配算法是指针碰撞,而使用CMS这种基于Mark-Sweep算法的收集器时,通常采用空闲列表。
***一个内存分配的小知识:(内存分配的并发同步问题)
在并发情况下也并不是线程安全的, 可能出现正在给对象A分配内存,指针还没来得及修改,对象B又同时使用了原来的指针来分配内存的情况:
内存分配完成后,虚拟机需要将分配到的内存空间都初始化为零值(不包括对象头), 如果使用TLAB,这一工作过程也可以提前至TLAB分配时进行
接下来,虚拟机要对对象进行必要的设置,例如这个对象是哪个类的实例、如何才能找 到类的元数据信息、对象的哈希码、对象的GC分代年龄等信息
一般来说(由字节码中是否跟随invokespecial指令所决定),执行new指令之后会接着执行<init>方法,把对象按照程序员的意愿进行初始化,这样一个真正可用的对象才算完全产生出来
在HotSpot虚拟机中,对象在内存中存储的布局可以分为3块区域:对象头(Header)、 实例数据(Instance Data)和对齐填充(Padding)。
我们的Java程序需要通过栈上的reference数据来操作堆上的 具体对象。由于reference类型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只规定了一个指向对象的引用,并没有定义这个引用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去定位、访问堆中的对象的具体位置,所以对象访问方式也是取决于虚拟机实现而定的。目前主流的访问方式有使用句柄和直接指针两种。
Java与C++之间有一堵由内存动态分配和垃圾收集技术所围成的“高墙”,墙外面的人想 进去,墙里面的人却想出来
/**
*testGC()方法执行后,objA和objB会不会被GC呢?
*@author zzm
*/
public class ReferenceCountingGC{
public Object instance=null;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_1MB=1024*1024;
/**
*这个成员属性的唯一意义就是占点内存,以便能在GC日志中看清楚是否被回收过
*/
private byte[]bigSize=new byte[2*_1MB];
public static void test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new ReferenceCounting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B=new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instance=objB;
objB.instance=objA;
objA=null;
objB=null;
//假设在这行发生GC,objA和objB是否能被回收?
System.gc();
}
}
在主流的商用程序语言(Java、C#,甚至包括前面提到的古老的Lisp)的主流实现中, 都是称通过可达性分析(Reachability Analysis)来判定对象是否存活的
Java对引用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将引用分为强引用(Strong Reference)、软引用(Soft Reference)、弱引用(Weak Reference)、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4种,这4种引用强度依次逐渐减弱
一个对象在确定回收之前要经过2次标记,在第一次标记为回收对象后,对象仍然有机会拯救自己:
任何一个对象的finalize()方法都只会被系统自动调用一次, 如果对象面临下一次回收,它的finalize()方法不会被再次执行
并不鼓励大家使用这种finalize方法来拯救对象,相反,建议大家尽量避免使用它,它的运行代价高昂,不确定性大,无法保证各个对象的调用顺序,finalize()能做的所有工作,使用try-finally或者其他方式都可以做得更好、更及时,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完全可以忘掉Java语言中有这个方法的存在
自己看书,只有2页
内存管理和垃圾收集中的参数总结:
参数 | 描述 |
---|---|
-Xmx | Jvm最大内存分配池(最大堆) |
-Xms | 初始内存非配池 |
-Xmn | 新生代大小 |
-Xss | 每个线程栈的大小(虚拟机栈) |
-Xoss | 每个线程栈的大小(本地方法栈) |
-XX:MaxDirectMemorySize | 本机直接内存的大小 |
-XX:MaxPermSize | 方法区最大分配 |
-XX:PermSize | 初始方法区大小 |
-XX:noclassgc | 是否对方法区中的类进行回收 |
-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 | 设置内存使用比例,CMS收集中,老生代使用高于这个值,就回会触发CMS |
-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 | 不得不进行FullGC时,进行一次内存碎片的合并整理 |
-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 | 表示执行多少次不带压缩的FullGC时,进行一次带压缩的FullGC |
-XX:PretenureSizeThreshold | 设置大于这个值大小的对象直接在老年代分配 |
-XX: MaxTenuringThreshold | 对象晋升老年代的年龄阈值 |
HandlePromotionFailure | 是否允许担保失败 |
Java与C++之间有一堵由内存动态分配和垃圾收集技术所围成的“高墙”,墙外面的人想进去,墙里面的人却想出来。
jstat[option vmid[interval[s|ms][count]]]
执行样例:
查询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参数值(设置CMS收集时,老年代比例高于这个值就会开始一次FullGC)。
C:\>jinfo-flag 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 1444
-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85
jstack命令格式:
jstack[option]vmid
JIT(just-in-time compilation) 动态运行时编译/即时编译
反汇编与反编译不同!!!
JDK中除了提供大量的命令行工具外,还有两个功能强大的可视化工具: JConsole和VisualVM,这两个工具是JDK的正式成员,没有被贴上“unsupported and experimental”的标签。
代码编译的结果从本地机器码转变为字节码,是存储格式发展的一小步,却是编程语言发展的一大步
10多年时间过去了,今天的计算机仍然只能识别0和1,但由于最近10年内虚拟机以及大量建立在虚拟机之上的程序语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蓬勃发展,将我们编写的程序编译成二进制本地机器码(NativeCode)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程序语言选择了与操作系统和机器指令集无关的、平台中立的格式作为程序编译后的存储格式
代码编译的结果从本地机器码转变为字节码,是存储格式发展的一小步,却是编程语言发展的一大步
类从被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开始,到卸载出内存为止,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加载(Loading)、验证(Verification)、准备(Preparation)、解析(Resolution)、初始化(Initialization)、使用(Using)和卸载(Unloading)7个阶段。其中验证、准备、解析3个部分统称为连接(Linking)
加载、验证、准备、初始化和卸载这5个阶段的顺序是确定的,类的加载过程必须按照这种顺序按部就班地开始,而解析阶段则不一定: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初始化阶段之后再开始,这是为了支持Java语言的运行时绑定(也称为动态绑定或晚期绑定)
什么情况下需要开始类加载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加载?Java虚拟机规范中并没有进行强制约束,这点可以交给虚拟机的具体实现来自由把握。但是对于初始化阶段,虚拟机规范则是严格规定了有且只有5种情况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而加载、验证、准备自然需要在此之前开始):
对于这5种会触发类进行初始化的场景,虚拟机规范中使用了一个很强烈的限定语:“有且只有”,这5种场景中的行为称为对一个类进行主动引用。除此之外,所有引用类的方式都不会触发初始化,称为被动引用。
接口与类真正有所区别的是前面讲述的5种“有且仅有”需要开始初始化场景中的第3种:当一个类在初始化时,要求其父类全部都已经初始化过了,但是一个接口在初始化时,并不要求其父接口全部都完成了初始化,只有在真正使用到父接口的时候(如引用接口中定义的常量)才会初始化
1.文件格式验证
第一阶段要验证字节流是否符合Class文件格式的规范,并且能被当前版本的虚拟机处理。这一阶段可能包括下面这些验证点:
该验证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入的字节流能正确地解析并存储于方法区, 之内,格式上符合描述一个Java类型信息的要求。这阶段的验证是基于二进制字节流进行的,只有通过了这个阶段的验证后,字节流才会进入内存的方法区中进行存储,所以后面的3个验证阶段全部是基于方法区的存储结构进行的,不会再直接操作字节流。
2.元数据验证
第二阶段是对字节码描述的信息进行语义分析,以保证其描述的信息符合Java语言规范的要求,这个阶段可能包括的验证点如下:
第二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对类的元数据信息进行语义校验,保证不存在不符合Java语言规范的元数据信息。
3.字节码验证
第三阶段是整个验证过程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数据流和控制流分析,确定程序语义是合法的、符合逻辑的。
如果一个类方法体的字节码没有通过字节码验证,那肯定是有问题的;但如果一个方法体通过了字节码验证,也不能说明其一定就是安全的。即使字节码验证之中进行了大量的检查,也不能保证这一点。
4.符号引用验证
为静态字段分配空间和零值
符号引用 -----> 直接引用
1.类或接口的解析
递归的进行解析,直到返回直接引用
假设当前代码所处的类为D,如果要把一个从未解析过的符号引用N解析为一个类或接口C的直接引用,那虚拟机完成整个解析的过程需要以下3个步骤:
2.字段解析
字段例如public static int A = 1;
。调用步骤:解析类—>自身—>父接口—>父类—>异常
要解析一个未被解析过的字段符号引用,首先将会对字段表内class_index[2]项中索引的CONSTANT_Class_info符号引用进行解析,也就是字段所属的类或接口的符号引用。如果在解析这个类或接口符号引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任何异常,都会导致字段符号引用解析的失败。如果解析成功完成,那将这个字段所属的类或接口用C表示,虚拟机规范要求按照如下步骤对C进行后续字段的搜索。
在实际应用中,虚拟机的编译器实现可能会比上述规范要求得更加严格一些,如果有一个同名字段同时出现在C的接口和父类中,或者同时在自己或父类的多个接口中出现,那编译器将可能拒绝编译
3.类方法解析
特指static方法。调用步骤:解析类—>自身—>父类—>父接口(如果父接口中找到,会返回异常,因为着代表是接口方法解析)—>异常
类方法解析的第一个步骤与字段解析一样,也需要先解析出类方法表的class_index[3]项中索引的方法所属的类或接口的符号引用,如果解析成功,我们依然用C表示这个类,接下来虚拟机将会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后续的类方法搜索。
最后,如果查找过程成功返回了直接引用,将会对这个方法进行权限验证,如果发现不具备对此方法的访问权限,将抛出java.lang.IllegalAccessError异常。
4.接口方法解析
特指接口中的static方法。调用步骤:解析类—>自身—>父接口—>异常
接口方法也需要先解析出接口方法表的class_index[4]项中索引的方法所属的类或接口的符号引用,如果解析成功,依然用C表示这个接口,接下来虚拟机将会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后续的接口方法搜索。
由于接口中的所有方法默认都是public的,所以不存在访问权限的问题,因此接口方法的符号解析应当不会抛出java.lang.IllegalAccessError异常。
只在使用时,才会进行这个阶段
虚拟机设计团队把类加载阶段中的“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描述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这个动作放到Java虚拟机外部去实现,以便让应用程序自己决定如何去获取所需要的类。实现这个动作的代码模块称为“类加载器”。(加载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类加载器虽然只用于实现类的加载动作,但它在Java程序中起到的作用却远远不限于类加载阶段。对于任意一个类,都需要由加载它的类加载器和这个类本身一同确立其在Java虚拟机中的唯一性,每一个类加载器,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类名称空间。这句话可以表达得更通俗一些:比较两个类是否“相等”,只有在这两个类是由同一个类加载器加载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否则,即使这两个类来源于同一个Class文件,被同一个虚拟机加载,只要加载它们的类加载器不同,那这两个类就必定不相等。
/**
Returns the class loader for the class.Some implementations may use null to represent the bootstrap class loader.This method will return null in such
implementations if this class was loaded by the bootstrap class loader.
*/
public ClassLoader getClassLoader(){
ClassLoader cl=getClassLoader0();
if(cl==null)
return null;
SecurityManager sm=System.getSecurityManager();
if(sm!=null){
ClassLoader ccl=ClassLoader.getCallerClassLoader();
if(ccl!=null&&ccl!=cl&&!cl.isAncestor(ccl)){
sm.checkPermission(SecurityConstants.GET_CLASSLOADER_PERMISSION);
}
}
return cl;
}
protected synchronized Class<?>loadClass(String name,boolean resolve)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首先,检查请求的类是否已经被加载过了
Class c=findLoadedClass(name);
if(c==null){
try{
if(parent!=null){
c=parent.loadClass(name,false);
} else {
c=findBootstrapClassOrNull(name);
}
} catch(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如果父类加载器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
//说明父类加载器无法完成加载请求
}
if(c==null){
//在父类加载器无法加载的时候
//再调用本身的findClass方法来进行类加载
c=findClass(name);
}
}
if(resolve){
resolveClass(c);
}
return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