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解读

image

前沿

前几期文章我介绍了链表,队列,栈这些都是线性结构的存储方式。今天我们来看看非线性结构的树

定义

专业的定义:

  • 有且只有一个称为根的节点
  • 有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子树,这些子树本身也是一颗树

通俗的定义:

  • 树是由节点和边组成
  • 每个节点只有一个父节点但可以有多个子节点
  • 但有一个节点例外,该节点没有父节点,此节点称为根节点

专业术语:

  • 深度:从根节点到最底层节点的层数称之为深度(根节点是第一层)
  • 叶子节点:没有子节点的节点
  • 非终端节点:实际就是非叶子节点(根节点既可以是叶子也可以是非叶子节点)
  • 度:子节点的个数称为度(一棵树看最大的)

分类

树的分类

  • 一般树

    任意一个节点的子节点的个数都不受限制,子节点的顺序可以更改也可以不能更改,能更改的树为无序一般树,不能更改的为有序一般树

  • 二叉树

    任意一个节点的子节点个数最多两个,且子节点的位置不可更改,即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位置不可更改。

    分类:

    1. 一般二叉树
    2. 满二叉树:

      在不增加树的层数的前提下,无法再多添加一个节点的二叉树就是满二叉树

    3. 完全二叉树:

      如果只是删除了满二叉树最底层最右边的连续若干个节点,这样形成的二叉树就是完全二叉树。

    存储:

    • 连续存储:

      连续存储用数组存储【适用于完全二叉树,不是完全二叉树的树补充为完全二叉树】

      优点 : 查找某个节点的父节点和子节点(也包括判断有没有子节点)方便快捷

      缺点: 消耗内存空间过大

    • 链式存储:

      链式存储两个指针域分别指向两个子节点,没有子节点的为空

      优点:耗用内存空间小

      缺点:查找父节点不方便

算法

我们来看看经典的二叉树的前中后序遍历

image

一、首先来看看先序遍历
  • 先访问根节点
  • 再先序访问左子树
  • 再先序访问右子树
//先序遍历伪代码
void PreTraverseBTree(PBTNODE pT)
{
    if (pT != NULL) {
        printf("%c\n", pT->data);
        PreTraverseBTree(pT->pLchild);
        PreTraverseBTree(pT->pRchild);
    }
}

先序遍历结果 A B C D E

二、再来看看中序遍历
  • 中序遍历左子树
  • 再访问根节点
  • 再中序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伪代码
void MidTraverseBTree(PBTNODE pT)
{
    if (pT != NULL) {       
        MidTraverseBTree(pT->pLchild); 
        printf("%c\n", pT->data);
        MidTraverseBTree(pT->pRchild);     
    }
}

中序遍历结果 B A D E C

三、最后是后序遍历
  • 先后序遍历左子树
  • 再后序遍历右子树
  • 再访问根节点
//后序遍历伪代码
void LastTraverseBTree(PBTNODE pT)
{
    if (pT != NULL) {    
        LastTraverseBTree(pT->pLchild);
        LastTraverseBTree(pT->pRchild);
        printf("%c\n", pT->data);
    }
}

后序遍历结果 B E D C A

致谢

感谢你看完这篇文章,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c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