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西工大附中的周琪森,在2020年第36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中获得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并保送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先来讲一讲我自己的竞赛经历吧:第一次参加的比赛大概是初中时候的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当时的我对竞赛还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因为对数学感兴趣,所以数学成绩比较好,那次希望杯竞赛我成功拿到了金牌,由此便对数学有了更深的感情。
新初二的暑假,我了解到了竞赛以及具体对升学的作用,结合自己本身对数学的热爱,就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征程。
最开始也其实是自学和跟着高年级的学长们一起上课,后来在初三的时候抱着尝试的态度,第一次报名参加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做出了当年二试的那道数列题,拿到了省二等奖。
刚上高一那年,也是因为自己刷题不到位,二试水平没有特别大的提升,虽然一试答得算是不错,但二试一道题都没有做出来,导致心态爆炸提前交卷(此做法不可取,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结果依旧是省二。
之后的学习里面,我就开始找自身刷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做题浮躁,不愿意写过程,没有注意基本思想方法等,逐个改进,在新高二暑假得到了东南数学竞赛的一等奖,高二联赛中拿到了陕西省第六的成绩,进入省队。
在省队培训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对当时的自己不是非常自信,对冬令营的成绩也没什么追求,所以就没有太认真地听课,做题,好在考试第二天的组合题比较对我胃口,在最后时间做出来了,拿到了一块银牌。
回来之后,补了一段时间高考课程,在四月份返校前后开始停课进行最后的冲刺,其实那个时候心里的压力比较大,毕竟最后一年,再不努力学就没机会了(而且没进省队丢人啊),但因为感觉自己一年内水平好像没有明显的进步,考前比较紧张,好在联赛发挥比较正常,拿到了陕西第三的成绩,顺利进入省队。
最后的培训其实还算比较顺利,去各地上了许多冬令营的培训课,也和同学们讨论得到了很多启发。最让我开心的是在考前一个月我突然感觉到我自己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之前想不明白的许多问题也都想通了,那个时候就树立了一些自信。
今年冬令营考试对我是一次特别艰难的体验,在第一天下来之后,我回想自己第一天做的题的时候突然发现,我把根号4写成了4,导致第一题两问的答案都错了,当时就心态特别爆炸,那天晚上很早就睡了。或许也是因祸得福,第二天起来觉得反正自己不可能进队了,就随便考一下,准备回去高考,在这样放下压力的情况下反而完美发挥,两个小时左右完成了当天的三道题(或许也是因为比较简单),最后险而又险,压线进队。
总体来讲我的竞赛路程走得还算比较平稳,但是在每场比赛里面总会出现一些比较令人匪夷所思的失误,好在结果最终是好的,也算是对得起这几年的付出了。
关于刷书
对于刚开始起步的初中学生,有必要用《新方法》《大视野》等书,把初中的基础学扎实,也有利于后面的进步。
对于一试,其实我个人推荐的是《奥数教程》《一试培优教程》这两本,但后期还是要多做模拟题来提升。
对于二试,可以刷《小丛书》《奥赛经典》里面的二试部分,到了冬令营以后的准备,可以做《命题人讲座》《走向IMO》《中等数学》(增刊二)这些比较难的书。
关于学习
其实学竞赛是需要注意很多平时的习惯,我大概总结一下,列为如下几条:
1.注意平时思考和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
平时要多思考,少看答案,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但也要尽量练习快速思考,毕竟联赛二试时间较紧,如果你把时间全部投入到一道题上,很容易导致没有时间思考其他题目。
2.注意多写过程
考试的时候得分是靠你写过程的完整性,而不是靠你是否把这道题做出来,如果你的过程不完整,但你声称你做出来了这道题,也一样是没有分的,所以平时做每一道题一定要尽可能让自己的过程完美。
3.注意四模块均衡发展
高联里面,想要进省队,其实在相对较弱的省份里面做出来三道题就没什么问题,所以数论和组合可以选择一个学习,但是对于冬令营来说,就需要四块同时学习,冬令营的题目随机性较强,比如18年的三道组合,20年的三道数论都属于极其考验选手某一模块的能力的年份,所以如果某一块学的不怎么好,就可能会出现成绩达不到预期的情况。
关于心态
其实还是要放松,对自己的水平有充足的自信。在考试的时候能正常发挥就很不容易了,如果你第一天考试发挥不错那你当然没必要紧张,因为你只要不急不躁第二天正常发挥,就可以考出来好成绩,如果你第一天发挥不好那你更没必要紧张了,因为其实结果已经确定了(虽然听起来不太好听但是我今年就是靠这个翻盘的),所以自由发挥就好啦。
最后,感谢西工大附中蒋西明,焦和平两位竞赛教练对我的教导,感谢所有在我竞赛路上用心指导的各位老师们,感谢班主任贺老师及其他任课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我的成绩离不开您们的教导。
希望我的一点经验分享能对各位读者朋友们有帮助,祝大家都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更多数学竞赛资讯,可在质心教育数学官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