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

加油!偷博仔
今天遇见两首顾城的诗

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 1979年4月


在你的门前
我堆起一个雪人
代表笨拙的我
把你久等
你拿出一颗棒糖
一颗甜甜的心
埋进雪里
说这样就会高兴
雪人没有笑
一直没作声
直到春天的骄阳
把它融化干净
人在哪呢
心在哪呢
小小的泪潭边
只有蜜蜂
————《雪人》1980年2月

好,沉静了心情,正片开始。


可靠数据传输原理。

一、可靠数据传输(rdt)的原理

 rdt(reliable data transfer))在应用层、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都很很重要
 是网络Top 10问题之一重要
什么才叫可靠呢,传输的数据,原原本本交付,不出错不重复不失序不丢失

Reliable&& unreliable channel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1张图片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2张图片

1.1可靠数据传输:问题描述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3张图片
中间两个大方框 就是rdt实体
这四个函数,分别是接收方和发送方rdt与上层、下层的接口


1.2可靠数据传输:问题描述(续)

我们将:
 渐增式地开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 rdt )的发送方和接收方
 只考虑单向数据传输
 但控制信息是双向流动的!
 双向的数据传输问题实际上是2个单向数据传输问题的综合
 使用有限状态机 (FSM) 来描述发送方和接收方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4张图片

所谓渐增式:
就是先假定可靠传输的条件一一具备,然后逐个假定条件不可靠,rdt逐个针对该不可靠条件,实现哪些机制。

然后采用有限状态机来描述状态的改变。


下面一步一步升级rdt

2.1Rdt1.0: 在可靠信道上的可靠数据传输

Rdt1.0描述:

  •  下层的信道是完全可靠的
     没有比特出错
     没有分组丢失
  • 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FSM
     发送方将数据发送到下层信道
     接收方从下层信道接收数据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5张图片
    发送方:上层来了data,封装成packet、下发packet;
    接收方:下层来了packet,解封装,上交data

这就相当于,rdt啥也不干。啥事下属都干好了,rdt只管抽烟喝酒烫头 (只管来什么发什么,送什么收什么)


2.2Rdt2.0:具有比特差错的信道

Rdt2.0描述:

  •  下层信道可能会出错:将分组中的比特翻转
     用校验和来检测比特差错

  •  问题:怎样从差错中恢复:
     确认(ACK, acknowledgment):接收方显式地告诉发送方分组已被正确接收
     否定确认( NAK,negative acknowledgment): 接收方显式地告诉发送方分组发生了差错

    • 发送方收到NAK后,发送方重传分组
  •  rdt2.0中的新机制:采用差错控制编码进行差错检测
    发送方差错控制编码、缓存
     接收方使用编码检错
    接收方的反馈:控制报文(ACK,NAK):接收方→发送方
     发送方收到反馈相应的动作


rdt2.0:FSM描述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6张图片
发送方,有两个状态等待上层调用和等待ACK或NAK

  • 发送方有一个副本,以便检错重传
  • 发送方在第一个状态,等待上层调用,来了一个data,计算checksum, 封装成packet,下发。
  • 于是转换成第二个状态,等待ack或nak 。

接收方,只有一个状态

  • 如果收到的packet(rcvpkt),是corrupt(腐败的,这里就是有误的)的,那么feedback NAK(udt_send(NAK)).
  • 如果notcorrupt,就解封装(extract()),上交data(deliver_data(data)),并且feedback ACK(udt_send(ACK))

所以现在,聪明的,你看懂了这个有限状态机的描述形式吧。
那,就自己观摩下面2个FSM的描述吧


rdt2.0:没有差错时的操作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7张图片
rdt2.0:有差错时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8张图片


2.3rdt2.0的致命缺陷!-> rdt2.1

  • 如果ACK/NAK出错?
     发送方不知道接收方发生了什么事情!
     发送方如何做?  重传?可能重复  不重传?可能死锁(或出错)
     需要引入新的机制: 序号(Sequence Number)
  • 处理重复:
     发送方在每个分组中加入序号
     如果ACK/NAK出错,发送方重传当前分组
     接收方丢弃(不发给上层)重复分组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9张图片

rdt2.1:发送方处理出错的ACK/NAK
从虚线的位置开始看。
此时,上层来的data除了data,checksum封装到packet中,还有序号。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10张图片
rdt2.1:接收方处理出错的ACK/NAK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11张图片


rdt2.1:讨论

  • 发送方:
    在分组中加入序列号
    两个序列号(0,1)就足够了: 一次只发送一个未经确认的分组
    必须检测ACK/NAK是否出错(需要EDC )
    状态数变成了两倍: 必须记住当前分组的序列号为0还是1
  • 接收方:
     必须检测接收到的分组是否是重复的
     状态会指示希望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号为0还是1
    注意:接收方并不知道发送方是否正确收到了其ACK/NAK
     没有安排确认的确认 也没有确认的确认的确认。
     具体解释见下页

rdt2.1的运行
一张图,明了啦!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12张图片

2.3rdt2.2:无NAK的协议

rdt2.2 description:

  •  功能同rdt2.1,但只使用ACK(ack 要编号)
     接收方对最后正确接收的分组发ACK,以替代NAK 接收方必须显式地包含被正确接收分组的序号
     当收到重复的ACK(如:再次收到ack0)时,发送方与收到NAK采取相同的动作:
    重传当前分组

     为后面的一次发送多个数据单位做一个准备
    •  一次能够发送多个
       每一个的应答都有:ACK,NACK;麻烦
       用前一个数据单位的ACK,代替本数据单位的NAK
       确认信息减少一半,协议处理简单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13张图片
用前一个序号ack代替当前nak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14张图片

rdt2.2的运行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15张图片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16张图片

rdt2.2:发送方和接收方片断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17张图片


2.4rdt3.0:具有比特差错和分组丢失的信道

新的假设:
下层信道可能会丢失分组(数据或ACK)(好比之前说的路由器队列排满了,新来的就被drop掉)

  •  会死锁
  •  机制还不够处理这种状况:
    • 检验和
    • 序列号
    • ACK
    • 重传

方法:(超时重传)

  • 发送方等待ACK一段合理的时间
    (链路层的timeout时间确定的传输层timeout时间是适应式的;所谓适应式的,现在我还不懂…郑老师又说会在TCP的timeout设置那里去讲)

  • 发送端超时重传:如果到时没有收到ACK->重传

  •  问题:如果分组(或ACK )只是被延迟了:
     重传将会导致数据重复,但利用序列号已经可以处理这个问题
     接收方必须指明被正确接收的序列号

  • 需要一个倒计数定时器

rdt3.0 发送方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18张图片
注意注意,rdt3.0加入了start_timer动作和timeout事件。
rdt3.0的运行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19张图片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20张图片
rdt3.0的性能:
 rdt3.0可以工作,但链路容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性能很差
 链路容量比较大,一次发一个PDU 的不能够充分利用链路的传输能力

就好像交通规则(协议)规定,宽敞的(信道容量大)高速公路上(链路),每次只允许跑一台车(1bit),或者一个车队(1packet),正常情况下跑完全程高速, ack确认。然后再让下台车或下个车队上高速跑。就产生高速公路(链路)利用率极低的情况。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21张图片
信道容纳bit的个数: 信道延时/一个bit的传输时间
往返传播延时30ms,分组传输延时0.008ms
当物理资源的利用率将近100%,那么瓶颈就在于物理链路的带宽了


rdt3.0:停——等操作(rdt3.0也是一种 “停止等待协议”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22张图片
那为了提高利用率,让宽敞的信道忙起来,就… (当然如果信道不宽,一次发一个也许才是)

2.4.1流水线(pipeline)(提高链路利用率)

流水线: 允许发送方在未得到对方确认的情况下一次发送多个分组

  •  必须增加序号的范围:用多个bit表示分组的序号
  • 在发送方/接收方要有缓冲区 (缓冲技术,对抗发送/接收速度不匹配的情况)
    • 发送方缓冲:未得到确认,可能需要重传;
    • 接收方缓存:上层用户取用数据的速率≠接收到的数据速率;接收到的数据可能乱序,排序交付(可靠)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23张图片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24张图片
 两种通用的流水线协议:回退N步(GBN)和选择重传(SR)


2.4.2通用(为后文协议铺垫):滑动窗口(slide window)协议

  •  发送缓冲区
     形式:内存中的一个区域,落入缓冲区的分组可以发送
     功能:用于存放已发送,但是没有未经确认的分组
     必要性:需要重发时可用

  •  发送缓冲区的大小
    一次最多可以发送多少个未经确认的分组
     停止等待协议=1  流水线协议>1,合理的值,不能很大,链路利用率不能>100%

  •  发送缓冲区中的分组
     未发送的:落入发送缓冲区的分组,可以连续发送出去;
     已发送、等待确认的:发送缓冲区的分组只有得到确认才能删除

2.4.3 发送窗口滑动过程-相对表示方法

 采用相对移动方式表示,分组不动
 可缓冲范围移动,代表一段可以发送的权力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25张图片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26张图片

let me explain:
浅蓝色:分组已发送且已确认。
粉红色:分组已发送且未确认。
白色:分组未发送。
·
图中“真正滑动过程”, 绿色线条(发送缓冲区)不动,数字队列(分组)移动
相对滑动表示,真正滑动的相对滑动。


  •  发送窗口:发送缓冲区内容的一个范围 。是发送缓冲区的一个子集
     那些已发送但是未经确认分组的序号构成的空间
  •  发送窗口的最大值<=发送缓冲区的值
  •  一开始:没有发送任何一个分组
     后沿=前沿
     之间为发送窗口的尺寸=0
  •  每发送一个分组,前沿前移一个单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发送窗口的移动->前沿移动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27张图片
    图中前沿左边的箭头,应该随着深蓝色向右同步移动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28张图片
    前沿左边的箭头最后移动到位置4。所以此时发送窗口尺寸=5

  • 发送窗口的移动->后沿移动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29张图片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30张图片

再看一个生动的发送窗口图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31张图片


2.4.4 滑动窗口(slide window)协议——接收窗口

接收窗口 (receiving window)=接收缓冲区

  • 只有收到的分组序号落入接收窗口才允许接收
    若序号在接收窗口之外,则丢弃;
  •  接收窗口尺寸Wr=1,则只能顺序接收;
  •  接收窗口尺寸Wr>1 ,则可以乱序接收
    (但提交给上层的分组,要按序)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32张图片
    除了丢弃2号分组还要回馈一个按顺序接收的最高序号的ack,比方说此时ack = 1。
    看下图: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33张图片
    滑动,不能失序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34张图片

正常情况下的2个窗口互动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35张图片
滑动窗口看到这里,有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到这里,铺垫完了,好像也说的差不多了。
铺垫的就是GBN(回退n步协议(GO-BACK-N))协议
和SR(选择重传协议(selective repeat)协议

  • 当发送窗口Ws > 1, 接收窗口Wr = 1时,叫做GBN协议
  • 当发送窗口Ws > 1, 接收窗口Wr > 1时,叫做SR协议

其实还有一种协议:停止等待协议(stop-and-wait)

  • 当发送窗口Ws = 1, 接收窗口Wr = 1时,叫停止等待协议

回顾一下异常情况的窗口互动: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36张图片
超时,Ws全部重传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37张图片
超时Ws选择重传

2.4.5 GBN协议和SR协议的异同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38张图片

2.4.6流水线协议:总结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39张图片
维护的定时器个数不同:GBN 1个;SR 多个。


2.4.7 GBN:发送方与接收方,扩展的FSM,运行的GBN图

用有限状态机来文字转图片:发送方扩展FSM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40张图片

Explanation:
N,发送缓冲区大小
base ,发送窗口后沿。
nextseqnum,发送窗口前沿。

用有限状态机来文字转图片:接收方扩展FSM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41张图片
此时接收窗口在5的位置,红色6,代表乱序收到6号分组,丢弃。
此时udt_send(sndpkt)中,就包含了ack4.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42张图片
最后由于pkt2timeout就重传了一遍未确认的所有分组

又是浑然天成的感觉。
最后再来感受一下SR协议

2.4.8 选择重传SR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43张图片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44张图片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45张图片
由于pkt2 timeout,于是单独,pkt2 resent,

2.4.9对比GBN和SR与窗口的最大尺寸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46张图片

Day6: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_第47张图片
本篇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假偷博——计算机网络!!!!,网络,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