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不到第一名就大哭——输不起的孩子怎么养?

1

某周末,王先森带桃子去试听绘画课。课堂上,桃子饶有兴趣地跟着老师的节奏作画。

王先森颇为得意,心想,带孩子也没那么难嘛!

桃子在课程尾声忽然情绪崩溃,嚎啕大哭,杀了王先森一个措手不及。

桃子哭的原因是,她没有第一个把画好的画交给老师。其实她已经画好了,老师说,画好的小朋友可以交给老师了,后排的小男生比她走得快,先把画交给了老师。

画风原本是这样的:

瞬间就变成了这样:

从王先森发来的视频截屏获得(嚎啕的就没顾上拍了)

桃子嘴巴撅得能栓头驴了,眼光扫视了周围的环境一圈之后,就开启了大哭模式,王先森威逼利诱她也不为所动,边哭边哀嚎:我才是第一名!我才是第一名……

王先森很尴尬,抱怨道:这孩子,争不到第一名就哭,而且还是那么搞笑的所谓“第一名”!

2

刚刚三岁半的桃子看起来是个喜欢争第一名的孩子,这点曾经深深困扰着我。

没有别人跑得快,哭了;拼图拼得慢,哭了;吃东西吃得没有弟弟多,哭了……有时候令我很抓狂,这孩子怎么如此敏感又争强好胜?

作为家长,该如何教养“输不起”的孩子?喜欢“争第一”的孩子不止我家有,家长们也会有同样的困惑。

带着担心与疑惑,我查阅了不少资料、参考很多育儿大V的理念,慢慢我发现:其实,我们不用过于担心。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看,合理的好胜其实是特别正常和健康的。一般孩子过了2岁以后,自我意识充分萌芽,但又缺乏对自己和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就会出现“我”是最棒的,“我”需要得到认可,“我”需要得到关注。

从4岁开始,第一次出现了“外在认知”——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别人的看法很重要。

妈妈如果夸我了,我就是个很棒的孩子;老师如果对我很冷漠,我就是个讨厌的孩子。

所以,4岁以后,孩子就是会喜欢和别人比较、喜欢比别的孩子更强,哪怕这个“赢”在我们成年人眼中看起来很幼稚。

适度的好胜不仅正常而且有益,更是孩子成长中不断进步的“催化剂”。但是如果孩子过于好胜而出现输不起,或者影响社交了,那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3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同理,除了天性使然,如果孩子过度表现出“我要争第一、输了就哭”,也是有原因的。

夸多了。一般来说,输不起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孩子在幼儿园这个年龄阶段,是通过外界的反馈,来判断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

妈妈夸:你真漂亮!爸爸夸:你真棒!奶奶夸:你真聪明!姥姥夸:你太可爱了……频繁而笼统的夸奖,而孩子本人并不理解自己为何会得到这样的夸奖。但孩子通过周围人的反馈来定义自己,他会觉得自己是最棒的,第一位的。我们出于好意的“夸”,影响了孩子对自身的判断。

所以,我们不是不能夸孩子,而是夸得要少而精,着重夸赞孩子的努力和具体行为,而不是天赋。

夸错了。在夸奖孩子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犯的一个误区,就是会进行比较,“你比弟弟完成的快,真棒!”这听起来是个容易激励孩子的夸奖方式,但这样的夸奖让孩子的关注点变成了“超过别人、赢过别人”而不是掌握这件事这项技能本身。

于是,孩子所有的动机都出于争输赢,如此就会出现怕输、怕失败、好胜心过强的问题。“乱夸”会养成一个怕输、容易骄傲的孩子。

哭少了。孩子在输了之后往往会用哭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而我们家长往往见不得孩子的负面情绪,用本能反应来制止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哭了,赶紧无条件满足所有需求。

而情绪管理第一步,首先是认知自己的情绪,觉察了情绪,才能管理情绪。没有哭够、没有很好察觉自己情绪的孩子容易自我中心,抗挫折能力比较弱,长大后很可能因为一点小的挫折就一蹶不振。

做多了。孩子拼图拼不好,不开心了,家长立马上手,三下五除二帮忙拼好;孩子画画涂得不漂亮,不高兴了,家长赶紧帮忙画得美美的……家长们出于“爱”,完全包办代替,努力给孩子提供一个“真空罩子”的温室环境,甚至连孩子的负面情绪也想一并替代。

在家长的帮助下,一切事情都完成得那么的轻而易举,孩子没有亲自实践经历挫折的机会,遇到“输”这个大老虎的时候,自然就懵了。

4

分析了孩子“输不起”的原因,有助于我们防患于未然。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输不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先来举个例子吧!继画画班事件后不久,有一天,桃子在小区楼下玩儿平衡车。

她是个新手,很兴奋。恰巧碰上几个五六岁大小的小男生也在玩平衡车。几个小男生要举行一场比赛,看谁骑得快。

桃子也跟在屁股后面跃跃欲试,想要参与进去。

几个小哥哥“嗖嗖嗖~”地骑走了,桃子在后面追的很吃力。路程中有个斜坡,由于着急,桃子没能掌控好平衡,一下摔倒了。

抬眼看,小哥哥们已经绝尘而去。

桃子沮丧地坐在地上,任由平衡车倒在那里,瘪了瘪嘴,嚎开了。

我赶忙走上前去,在确认她没有受伤后,默默地退后,站在她旁边。

等了半分钟,我说:“疼吧!妈妈知道你摔疼了。”

她委屈地看了我一眼,收住哭声,点了点头。

我继续说:“你摔倒了,妈妈知道你很沮丧。”

她脸上的表情没有那么紧绷了。我搂住她,摸了摸头:“摔倒和走路一样正常的。如果你觉得需要,妈妈可以抱你一会儿。如果等一会儿你想继续玩儿了,也可以。”

她眼睛里亮晶晶的,但是神态已经恢复了正常,在我怀里呆了一会儿,又跨上平衡车,跨上一溜烟儿骑走了,好像没有发生这个小插曲一样。

5

我回想自己以前的处理方式和新get的“套路”,感悟颇深。

如果按照应激反应,看到她摔倒了,我会着急地冲上去检查,嘴里念叨“啊,你摔倒了啊!”而桃子就会哭得更大声,因为她觉得我看到了她的失败,周围人也都注意到她“输了”,她觉得羞辱和挫败。

接下来我开始鼓励:“你要勇敢,不要哭!没事的!”她就更崩溃了。因为我阻断了她发泄情绪——觉察情绪的通路,她察觉不了自己的情绪,更别提控制住。我的话在她听来,等于是告诉她,你哭了,你不是个勇敢的孩子。

新的思得告诉我,对待“输不起”的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告诉他:我接纳你的情绪,我陪着你,我可以抱抱你。

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她通过哭来察觉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然后,告诉她“输和赢”都是很正常的,是同样概率会发生的事情。哪种结果妈妈都可以陪着你,跟你一起面对。

最后,抱抱宝宝,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妈妈的怀抱是孩子温暖的港湾,是孩子疗愈的栖息地。肢体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爱和理解,更容易传递给孩子。

总之,输不起的孩子更要用“爱”滋养。

父母的爱与接纳是孩子面对“输赢”的最强后盾,是面对世间一切坚硬的最有力的武器。

父母给予孩子的支持,在他成长的路上,会化作无穷的力量。相信我们,可以陪孩子度过这个“输赢”敏感期。

PS桃皮妈说: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在养育的路上我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难题。

有时候会觉得孩子真是只来自外星的小怪物,但是细细思考、从旁观察,会慢慢发现养育外太空生物,其实亦有“套路”。

虽然俩娃,但是对于孩子的各种新情况我也是摸着石头努力过河,希望走过之后,能在河上搭起一座桥。

亲爱的们,这篇是我的一点点心得,与您分享。您有什么相关经历或者经验,欢迎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争不到第一名就大哭——输不起的孩子怎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