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南开直通车问18

历史观这种东西它就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个性质,都是具有非常大的个人主观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这玩意儿也没有什么简单的对错之分。所以你不认可别人的历史观这很正常,很自然,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对其进行补充和进一步论证,但我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只是为了使其更加的完善。

正巧接下来你提到了,说历史存在大势,历史有连贯性等,这也是一种历史观。更巧的是我向来不认可这种历史观,如何你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再交流一下,我会说说我为什么不认可这种历史观。

宇宙万物皆为一体,都有其内在运行的规律,比如最基本的因果关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不例外。我认为它俩就是可以相互论证,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之一就是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而非单纯的随机事件拼凑而成。物理学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际关系学里也讲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这两者之间的道理难道不相通吗?所以我拿自然科学的方法看社会科学,有何不可?

然后呢,我看到你还举了不少和我不同的例子来论述你的观点。对此我的回应是:在我的历史观看来,我不会说我举的事就是对的,也不会说你举的事就是错的,大概率上咱俩举的都会和历史真相有所偏差,都不可能是绝对正确真正的事实。那怎么办呢?真相只有一个,我们只能选一个看上去比较接近事实的例子或者大胆再猜一个。那这样做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根据资料的出处吗?你的资料来源越正统就越可信吗?那接着我们来看看这样对不对。

对于同一件事情,《史记》和《战国策》会有两个不同的版本,比如重耳流浪记。对于同一件事情,《贞观之治》和《自治通鉴》,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李世民夺位的细节。这些可都是正史,不是民间的野史,良心之作,那你说听谁的?肯定不能凭感觉吧,只能用严谨的逻辑分析来得出结论。想想看那些《百家讲坛》上讲历史的学者,他们通常都是这么说的:“对这件事情《史记》里面记载的是……《战国策》里面记载的是……我的观点是……理由是……”这样分析没毛病吧,虽然没法保证他的结论就是真正的事实,但只要他的论述分析过程没逻辑问题,那我就认他观点。

当然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再加上时间不够。我还做不到像那些学者那样,展示出所有有关关羽失荆州前后这段过程有记载的历史资料,更何况是没有记载的资料,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所以我直接进入第二步,先给出一个我自己默认的真实版本,在此基础上论述我的观点,这样做也没问题吧。这个版本我昨天已经给过了。

你也能看到,我给出的这个版本的时间跨度是足够大的,从赤壁之战后开始,到关羽阵亡后结束。大方面的东西都已经讲过了,小细节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再补充。我认为这个版本就很符合逻辑,那我就把他当做真实的历史对待。所以还是那句话,要么你说出来那些地方不符合逻辑,要么你也给出一个有时间跨度的符合逻辑的历史版本,我也信服你。

现在再来说一下你在论证中的问题。你是举了不少的例子,这些例子我不说它是假的,但都没有说服力,因为它们在时间上不连贯,都只是一个个孤证。你必须要给一个具有足够时间跨度的例子你才能用它论述你的观点。为什么?比如说,a和b抄了一架,这事是真事,那你能得出他俩关系一定不好的这个结论吗?不可以,因为没有时间上的跨度。你要告诉我,这两人吵架的频率。他们是十年吵一次还是一天吵三次?对不对,你得要有时间上的跨度,不然的话不能下这个定论。再比如,你要是只看东吴偷袭荆州这一件事,可能得出的结论是侥幸。但如果加上时间跨度,把之前的所有事件串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这次东吴对荆州那是志在必得。另外,因为你也不能证明它们就一定是真的,所以你也要用时间把这些例子联系起来,看看是否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所以说,像你说的关羽是单方面进军之类的,这些事放到我的历史情景中那就是错的,这是不可能的。你不能只说一个从什么什么上讲,那到底是怎么讲?你得把这些例子以时间顺利连起来,刘备干了什么事?关羽的态度是什么?过了几年又发生了什么事?关羽又做了什么?这些例子只有成为一个整体才能论证你的观点。

最后来说一下赵云的官位问题,这其实是个管理学方面的小知识。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在一个家族企业中,老总的儿子在大学毕业之后,通常按正常程序是先到别的公司上班,上完班干到一定的程度,然后再回到自己本家族的公司,让你在从基层开始干起,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进入到董事会,最后再决定是否让你掌握公司。还有在古代,太子的人选定了之后,国君不会让他直接去接触国事,还是先把他放到东宫,然后往往等国君快不行了再传位给他。有不少人当太子当了十几年,但就是没接触过具体的活。

当然里面的是原因很多的,我就提其中一个,那就是对这个人的一种限制手段。

一部电影中反派有句话说得好,“你看我现在都干到这个位置了,要是不当皇帝,那我这人生就没有奋斗目标了”。假如公司老总的儿子20多岁就当上了公司的一把手,但却并不完全拥有对公司控制的权,因为公司的产权、所有权这些是在他老爹那块,那他会不会盼着他老爹早点死,已获取全部的权力呢?太子那块也是一个道理。

刘备在这方面就很懂,他是个出色的管理者。拿诸葛亮举例,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这个没的说,诸葛亮的权力也很大。但诸葛亮在刘备集团里面职务一开始却很低,就是属于参谋级别的。从这个位置做到汉丞相用了仅20年的时间,就是出于上一段的道理。刘备的管理方法是,我给你跟你能力相匹配的权力,但同时也给你与你年龄相匹配的职位。真是聪明,赵云差不多也是一个道理。而且根据的具体能力不同,分工也不同,没让他镇守一方不代表不信任他。赵云是属于那种除了有勇有谋外,更是个有大局观的人。赵云可谓是:赤胆平乱世,龙枪定乾坤。自从跟刘备以来就一直跟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后来到诸葛亮北伐时期,如果要分兵两路时,另一路一定是交给赵云带。等到赵云去世后,诸葛亮便再也没有分兵出征过了。在赵云跟随刘备的一生中,只有一次刘备没有带赵云,那就是打夷庭之战的时候没带。当时赵云劝阻无效,请命替刘备出征,刘备对他说,“子龙你留下,我亲自去,我还想为大汉留下你这个老臣”。

说完后,赵云泪如雨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答南开直通车问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