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第442天分享

第442天锻炼,今天上班,看《No Wi-Fi》。

——每天一句:“学校和家庭不该是‘养鸡场’:

自由成长才能令孩子有充沛的创造力:

持‘塑造论’的‘养鸡场’的大人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时,最常说的一个观点是,孩子不知道怎么做好,所以他们应该替孩子做主。就是说,这些大人们总以为,他们了解孩子,胜于孩子自己对自己的了解。

  这个最流行的观点,也是一个最荒谬的观点。

  3岁左右的孩子,有时会做这样的事:他要吃大饼,你撕一小块给他,他不干,把这一小块扔在地上,哇哇大哭,你把剩下的一大块给他,他也不干,只有一个完整的大饼才能让他破涕为笑。

  温和的家长,或许会觉得很好笑,尽管顺应孩子的需要,给了他一张完整的大饼,但还是觉得孩子太奢侈。严厉的家长,则不会给孩子一张完整的大饼,相反会斥责孩子,甚至干脆揍他一顿,用暴力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节俭。

  然而,在这样的例子中,自以为正确的大人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他们以为,自己是在塑造孩子的节约,但他们可知道,孩子这样做,是因为正处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个完整的大饼是完美的,被撕开了就不再完美,孩子因而哇哇大哭,这哭是因为他对完美的追求遭到了破坏。

  大人们会认为,一张大饼远远超出了孩子的胃口的需要。然而,究竟是胃口的需要重要呢,还是能形成完美感更重要呢?

  其实,对于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而言,他根本没有奢侈与节约的概念。譬如,当他要饼干时,你给他一个小小的但完整的饼干,他也会像得到一张大饼一样心满意足。这种满足感不是源自贪婪,而是源自完美感得到满足。

  ‘饼干碎了’是一个很流行的笑话,用来嘲笑一个人脆弱的承受能力。当持塑造论的大人们自以为是地嘲笑孩子甚至暴打‘奢侈’的孩子时,有多少人真正懂得‘饼干碎了’背后的真谛呢?

  不要以为自己比孩子更懂他自己,哪怕对一个幼儿而言,也是他更懂自己,而不是你更懂他。

  在蒙台梭利看来,孩子每一个自发行为都是精神胚胎发育的需要。这时,大人们只要保护孩子、陪伴孩子就可以了,不必替孩子去做主。在一个家庭里,假若大人们都这样做,那么这个孩子的精神胚胎就会出人意料地茁壮成长,大人们根本想象不到一个这样长大的孩子最终会变成什么人。

塑造论的核心逻辑——‘你不知道你,我们比你更了解你’——会渗透到无数家庭的很多琐细的生活细节中。

——武志红《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毕业第442天分享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第442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