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脉,不是微信里的五千好友

你的人脉,不是微信里的五千好友_第1张图片
文/陈午

01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说广州一大学生,仗着自己微信里有十几个群,五千多大学生的联系方式,便要给一家烧烤店主做网络推广,宣称只要自己发一条朋友圈,就能帮店主带来无数客流量。并且向店主索要三千推广费。

当他在网上跟店主说起推广的事宜时,并没有得到店主的答复。于是,他便威胁店主,称自己会发一条消息在各大群里面,谎称店主的烧烤不干净,是黑店,让所有广州大学的学生都不要光顾她的生意。

他原以为这般威胁之后,店主就会害怕,接着妥协合作。但没想到是,最终店主却将其告到学校领导,该学生目前正接受学校的调查与处理。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时,我不禁哑然失笑。一名大学生,把自己微信里的十几个群,五千位好友,当成了自己赚钱的资本,看做了自己与他们良好人脉的佐证。

正如他所说,十几个群里的人,加起来囊括了整个广州大学的学生干部,都是他一个一个添加拉人得来的。可试问,这其中,又有多少人与他有着密切的联系呢?又有多少人还记得他的存在呢?也许他的号码,早已被对方悄悄拉黑删除,只是他自己从未发现而已。

02

随着近年来微商等的崛起,朋友圈与微信开始变成了一种商业与人脉。

从前大家见面聊两句,便互换手机号码,心想,管它用不用得着,先要了号码存进手机里再说;而今见面介绍都不用,上来直接第一句:加个微信呗,日后好联系。

也正因为如此,从前经常听到这般的新闻,说:某某某通讯录里五千联系方式,遇到紧急情况,却连一个可以打电话依靠的人都没有。

如今也逐渐变成了,望着微信上整日无数的红点点,点开一看,却压根不知道对方是谁;好友列表从上往下拉,头像一个比一个陌生,名字一个比一个冰冷,根本记不清此人来自何处,更别提之间有任何交集了。

正是在这样一股比拼好友数,争夺朋友圈点赞评论量的背景下,我们开始错误地把微信里的五千好友,当成了自己赖以利用的人脉。

殊不知,一个人最好的人脉,并不是那冰冷的微信号,更不是通过那仅仅几秒互加好友换来的,而是通过双方之间长期积累与帮助得到的。

03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上提出了人际交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顾名思义是双方互相帮助,互惠互利。这样的人际关系,才能保持长久,才算良好的人脉资源。

如果你仅仅只是加了对方为好友,却从未关心帮助过对方。仅仅只是在遇到麻烦的时候,才想起对方还躺在好友列表中,然后赶忙发去求助的微信时,那我想,你得到的答复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消息石沉大海,了无音讯;另一种便是他人婉言的拒绝。

前段时间出书的编辑给我下了一个任务,叫我整理新书上市发售时的宣传资源。

我在微信上,给平时联系得比较密切的几位作者发去了求助,不久,便得到了他们肯定的答复。

这瞬间使我飘飘然了,于是又把微信里所有的作者,不管熟悉不熟悉的,都统统发去了求助。结果,可想而知,那些并不熟悉,仅仅只是互加好友的人,统统没有回复我。

于是,我同另外一作者朋友抱怨,无奈地说:这些人怎么这样呀,都是作者,互相帮忙一下都不行吗?你上次的新书,我看封面还有某大V给你写推荐,你是怎么做到的呀?

好友见我如此丧的语气,笑了笑,说:虽然都是一个圈子内的,但是人家也忙呀。你平时都没联系别人,关键时刻才想到他们,他们又为何要帮助你呢?俗话说,帮你是情分,不帮也是理所当然。

我上次那个大V推荐,你别光只看到封面那几句简单的推荐语呀。我从一开始就很喜欢那个大V的文章,每次只要他发文章,我都会精心拜读、留言,发表评论,甚至双方还时不时在微信上聊一聊关于写作的事。

你仅仅只是看到推荐,殊不知我跟他在私底下的关心,已经超越了普通作者之间的关系,近乎是生活中的朋友了。

顿时,我恍然大悟。好友说的那句帮你是情分,不帮你也是理所当然不断萦绕在我耳边。是呀,很多时候,我们平时跟别人没有丝毫联系,关键时刻才想要他们帮忙,这样平白无故地索取,试问,谁会愿意呢?

04

从前考试之前经常听到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而今走出社会,时常在耳边响起的却是,人脉用时方知无。

很多人以为微信里加满了好友,掌握着几十个群,联系着上千人,只要自己一声令下,便能指挥千军万马,气势如虹。

却不知,这仅仅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不是你加了对方为好友,对方就一定得毫无条件地帮你。

平时对人不管不顾,连朋友圈点个赞都懒的人,还凭什么希望别人记得你,帮助你,关心你。

人脉,绝不仅仅只是你好友列表里那些越来越陌生的头像,而应该是那一页页难过时互相倾诉,互吐不快的聊天记录,那一句句撑不下去时的加油与打气换来的。

你的人脉,绝不仅仅只是微信里的五千好友。


喜欢的,点个赞再走吧,感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人脉,不是微信里的五千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