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敏感度

刚刚看万维钢写的一篇文章《敏感度,区分了平庸和伟大》,里面有两段文字给我一些触动,现在我把感悟写出来,夯实自己的成长,也期待看到此文的你们共同成长……

万维钢以《豌豆公主》的童话为例,说出身体的敏感度可以区分身份的高低贵贱。接着,他谈到人际交往中人们不同的敏感度,这让我想起最近办公室热议的一个女生,化名为庄。庄是个有上进心、做事认真的女生,在公司较大的变动中获得小道消息里的晋升。这种晋升很有意思,事件的主角会选择性地认为自己已经晋升,但消息的传播者和听众则认为此晋升名不正、言不顺,可笑至极。庄作为事件主角,在大多数人看来很尴尬,恰恰她缺乏人际交往敏感度。用同事们的话讲,还没怎么着呢,就得意起来。

我留意她的说话做事方式,很生硬,没有轻重,只对大老板毕恭毕敬,其他人,哪怕和她平级甚至略高于她的,都是一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态度。其实她并没什么恶意,只要不聊工作,还是挺正常的,但一和工作沾上边,就变了脸,听不懂幽默,看不出好坏脸。用万维钢的话讲,是个人际交往中的粗人。

看到这里,我好想把这段话发给庄,提醒她。但随即我便冒出一身冷汗,以我对庄的了解,她一定会大惊失色,然后非常认真、非常正式地向我解释,表明自己的态度以及永远正确的立场,接着批评我哪里哪里不对,要注意之类。想想还是算了吧,在庄的面前,我不想那么没轻重,成为和她一样的人际粗人。

接着,万维钢进一步讲敏感度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清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学会忽略。比如我刚刚对庄的留意,就是对人的敏感,这是个错误的示范。正确做法应如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夫人艾莉诺所说:“great minds discuss ideas. Average minds discuss events. Small minds discuss people.”翻译过来是“伟大的头脑谈论想法,中等的头脑谈论事件,弱小的头脑谈论人。”

细细回忆自己的头脑精力分配,自认为有忽略的本能。有一次,办公室装修,在我们头上钻孔,全部门的人几乎都躲出去,只有庄一人坚守岗位。我们在外晃一个小时回到办公室,我对庄说:你一直在这里呀,好大灰怎么工作?

庄说:没办法啊,手上事多,哪有空出去?!

话毕没多久,另一位同事单微我,说庄话里带刺,不满我们出去,借机表明自己多么忙。我想这位同事说的可能有道理,可我不想对此深究,草草两句打发过去。对于办公室同事的是非,我不想多说,下意识避免谈论人。可有同事向我抱怨,说明平日我还是分散了部分精力在这上面,让别人误会我有谈论是非的潜质。对于这一点,必须要注意改正啦。

读完万维钢的文章,我知道忽略与敏感只是两个工具,用它们来打磨什么,取决于我们的头脑。当我们区别出真正的重要时,用到敏感才恰当;当我们辨别出正确的不重要时,采取忽略才合适。

也就在两年前,先生还是那个回到家会抱怨同事、客户为人怎样的人。我总是开导他:人各有不同,不可能每个都随你心意,与你相处得来。所以,把目光放在事上,只要事能做成、做对,管他是什么类型的人呢! 去年,先生在慢慢变化,从他口中,我经常听到的是某个项目能不能谈成,和谁谁可能有合作的机会。也就在今天晚饭后,我忽然问他:唉,现在很少听你说某某人不好或合不来,倒是总说项目、合作呢!

先生苦笑一下,说:是啊,以前我不成熟,再加上现在事多,哪有时间关注人呢?!

我不知道是因为事多,先生没有时间关注人,还是他区别开重要和不重要,懂得敏感与忽略,总之,在工作上,他业绩在增长、劲头更足、人也更开心。

晚上看到万维钢的这篇文章,结合发生在我和先生身上事,感触更深。我把这篇文章分享给闺蜜和父母,也分享给看此文的你,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希望对大家有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哦,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