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间隔年里,最有意义的事情

原创:茜菇凉靠码字交朋友 思考手札

这可能是间隔年里,最有意义的事情_第1张图片

2017年6月,辞职,离开待了7年的体制。

2017年7月,拜师,创业。

2018年9月,离开师父,转行。

拜师,

成为我间隔年里乃至前半生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


回想决定离开师父的那一天,我泣不成声。就像一个孩子,尽管知道自己未来有一天一定会离开家,但在知道自己要离开的那一刻,依旧不知所措,内心冲击巨大无比。这情绪里,有对未来的彷徨,也有对离开的笃定。

但这一年的学徒生涯,却是我成长历程中的一颗明珠,珍贵无比。

故事要从2017年偶然读到的一篇文章说起,国际新闻人安替的《利用未来与世界对赌》。文章启发我问了自己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是否可以预见未来?世界上,有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离未来近一点?它在哪?

答案是:未来已在此处,只是分布不均。沿着信息的源头,便是「未来」所在之处。

怎么理解?世界其实就是信息流,如同河流,它有发源地,顺势而下,惠泽大地。信息流同理,越接近信息的源头,就越接近本质,越接近未来。

一个年轻人,如何在一个低的起点,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核心的学界?

答案是:找到学界的信息源头,拜领域大牛为师,成为学徒(即合法地边缘性参与)。

安替老师的这篇文章,为当时躁动的自己似乎点亮了一盏明灯,虽然依旧迷茫,但「寻找未来,在源头拜师」的种子已然在我心中埋下。

01

遇见

故事在偶然中发挥了它的必然性。

毕业后,我一直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有收获但也遇到了瓶颈。技能掌握了不少,却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不确定感让我越发的焦虑。继续不断地学习一定不是解决方案。

何谓优秀的学习者?这是对自己的发问。

有一天,一篇题为《死亡,是最好的学习》深深触动了我。作者对学习有了这样的描述:

学习并非搬运,它不是把衣物收纳进衣橱的过程,而是一个重新调整衣橱结构,以便收纳新衣物的过程。如果你考察那些“重大”的学习,例如失恋、创业失败、或者亲人的离去,你就会看到这种心智的颠覆和更新。所有的学习都伴随着这样的颠覆和更新,学习本质是一个颠覆自己认知的过程。然而,我们的教育忽略了这种内在的颠覆性,并且,也缺少相应的工具去探寻、展示和管理这种颠覆的过程。

它引发我对「学习」本质的思考。就这样,接下来的好几天时间,我把作者公号所有文章研读了一遍,甚至顺延读到了作者早在15年前就开始的博客、演讲。文字充满智慧,营造一种沉思专注的氛围。作者对教育、学习、公益、创造的理解,让我止不住想要去了解这个人的背景,何等经历让他有这样的思考积累。

果不其然,此人,安猪。国内教育创新领军人物。

这可能是间隔年里,最有意义的事情_第2张图片
安猪在开智的演讲

或许是之前,拜师的种子躁动不安,我胆怯地鼓起勇气添加了安猪的微信。

“老师,您招学徒吗?”

“正在考虑,但定位是未来可以一起共事的人,而不是单纯的导师。”

“您的要求和标准?”

”参与的人需要有一段全职无薪学习的过程,他们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热爱教育、学习能力强、聪明、勤奋、专注、开放性、耐得住寂寞。“

”耐得住寂寞?”

”走向内心,长时期不遇一人的寂寞。“

现在回想,似乎才能感受到师父口中的寂寞。总之那一年,我辞职,卖掉房子,全职无薪跟在师父身边,工作学习,开始一段可能被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寂寞之旅。

02

新身份

2017年7月19日。在一栋民居里,正式开始我的学徒生涯,也开始了我们的创业。

这可能是间隔年里,最有意义的事情_第3张图片
最初什么都没有的工作室

拜师,为什么一定要放弃一些东西选择长时间跟在师父身边?师父告诉我:

师徒关系不是知识传授的关系,而是以心传心的关系。共同学习和工作是建立师徒长久信任的必由之路,这在任何的师徒关系中都不能跨越。其次,在师父的眼里,学徒的勇气比聪明更重要。成为学徒不是报名一个课程或者一所学校,它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进行的一场交易,它是开展一段真实的关系,并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一个新的身份。

经历过这场刻骨铭心的学徒生涯后的今天,我无比感恩。因为师父超人的睿智让我有幸拥有这样一个新的身份,开始一场人生新的探索。

学习,要发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徒期间,我只做两件事情:学习和创造。严格意义说,我只完成了学习,而创造,我不过是跟在师父身后做了执行。即便如此,我已受益良多。

我们一起见证了一个教育产品的诞生、迭代、不断生长。我们为它取名为「慢学校」。「慢」的理念包含了慢知识、慢学习、慢社群。

慢知识:关注十年后依然需要学习和精进的知识。比如:爱、自我、人格。

慢学习:只有慢下来,学习才会变得深刻。

慢社群:和谁一起学比学什么更重要。

我们对它的愿景是一个万千终身学习者都渴望身处其中的学习空间。

这可能是间隔年里,最有意义的事情_第4张图片
我和师父一起面试慢学校第一批学习者

在与师父的共同工作中,我感受到了学习真正的魅力。感慨这些年来,自己的学习不过是知识的搬运工,鲜少有思维的启发。师父的出现,着实扮演了我学习系统升级的启蒙者。

学会提问,不要把答案当问题

一个好问题,胜于一百个好答案。师父喜欢用极大化和极小化的问题激发自己想象力的思考,而我在师父身上习得了让我受益终身的提问方式——当自己纠结无法抉择的时候,会尝试从空间维度转换成时间维度向自己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屡试不爽,解决了困扰我很多年的问题。

在过去一年里,被师父指出最多的错误是,别把答案错当问题,我们要学会提出更本质的问题。

怎么理解「把答案当问题」?

有一天,一个姑娘问我,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专注?我疑惑,为什么你希望自己变得专注?

她说,我觉得自己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别人一评价我就会烦躁不安,我想让自己专注不受别人的干扰。

我说,那你真实想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吧?

她说,对呀。只要让自己专注了就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了,不是吗?

我说,是吗?

看,我们容易给自己预设答案,且把它们当成真实问题在解答。

我们疲于解决表象问题。

用模型解释世界,解决问题

在和师父的对话中,我观察到他有一个思考路径偏好:观察->隐喻->模型。

师父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发现,总会想办法找到隐喻(这个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顺着隐喻去寻找模型。因为模型是知识的最小单位元,知识的本源,离「真」最近。

只有找到隐喻,你才能很好地跟别人讲故事,只有根据模型,你才能更好地迁移问题。 在师父身边的日子,让我有幸观察到一个优秀思考者的许多內隐知识。

什么是內隐知识?

內隐知识是相对于外显知识的概念。比如,菜谱是显性知识,你指望通过购买一本米其林大厨的书就能做出五星级的菜,我想概率很小。因为大师的技艺里隐藏着书里无法呈现的內隐知识,包括食材的选择、火候的控制、调味料的时间等等。

所以,这或许就是师徒制的魅力吧。在大师的文字里,你只能看到结果,而只有在大师的身边,你才能观察到过程,才能明白结果是怎么产生的。

深度学习的方法是:在社群中对话

在过去很多年的时间里,我的学习大多发生在一个人的时候。我不重视对话,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无非是信息的传递。

而《沟通之桥》的观点却颠覆了我的认知:沟通是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这可能是间隔年里,最有意义的事情_第5张图片

《知识的边界》也讲述了一个聪明屋的故事:

当知识变得网络化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已经不是站在屋子前头给我们上课的那个,也不是房间里所有人的群体智慧。房间里最聪明的人,是房间本身:是容纳了其中所有的人与思想,并把他们与外界相连的这个网。

这些思维的启蒙都是师父带领我读书的日子里给予我的。

回忆那段日子,我每天都充满着小确幸。跟随着师父的思考,我的大脑沉浸在无尽的滋养里。正如安替说的,你的师父会快速带你穿越圈层,直击学界的核心。

03

冲突

取舍之间,「取」始终让人兴奋不已,唯有「舍」常会挑战人的极限。

随着产品的升级,师徒间交流的深入以及信任感的建立,我的陋习逐渐被师父拎出水面,其中包括工作习惯、思维模式、逻辑漏洞,更甚的还有内在不堪一击的角落。

如果说,学习是为了成为全新的自我,那么,我的学习从这一刻才算刚刚开始。之前的小确幸,不过是漫长学习之路欢送礼花,璀璨却稍纵即逝。而真正的改变之路走起来一点都不轻松,毕竟,它在撼动旧我的信念。

学会和不确定相处

人天生是渴望确定感的动物,再加上我在确定性本就很强的体制工作了7年,我对确定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计划性很强。但这在创业团队里是致命点,产品孵化每一天都在变,今天好不容易确定的明天很有可能会推倒重来,我必须学会和不确定相处。

模糊感常常会令我行为瘫痪,看不见清晰的目标我无法行动,不停变化的计划让我慌乱不安,我对这样的模式极其不适应,它在挑战我的不安全感。但我内心却非常清晰,这像极了真实的世界。

而我并不具备与真实世界打交道的能力。

从小到大,我们习惯在家长、学校过滤后的世界里生长。你看,就连考试做的应用题,给出的场景都是确切单一的条件,而真实的世界,又怎会如此单一?

我不甘愿只是父母身后,平台里面,或是师父身边的不堪一击的小花朵。我想要勇敢站出来,拥抱不确定,与世界对赌。

师父有一天,把一个模型拿给我看,说,”左边这个像不像你现在的模样?“

这可能是间隔年里,最有意义的事情_第6张图片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没有自我效能感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但却值得。

坦诚面对自己

「对自己坦诚」是师父对我最深刻的教诲。

关于诚实,《精神分析》是这么说的:

我们对自己越诚实,我们就越有机会过场一种更为满意和有益的生活。然而,我们对自己的动机保持诚实对我们而言并不容易。

《顾城哲思录》也同样描述了: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师父的话,总会让我哭鼻子

有时候,我们并不愿意成为自己。我们想成为我们心目中理想的那个人,又或者,我们期待别人心目中的我比实际的我更完美。不敢拒绝,是为了维持别人心目中的好形象;无法选择,是希望成为一个更完美的自己。

我必须得坦诚

我有时会为了维持自己”美好“的形象,常常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必须得坦诚

我不仅想要精神的独立,也渴望柔软的依赖。

我必须得坦诚

我不仅需要精神的滋养,也需要物质的供给。

我必须得坦诚

我不是一个人自私的存在,我还需照顾家人。

我必须得坦诚

我与师父彼此向往的生活并不一致。

我必须得坦诚

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差距。

复杂世界给予30岁的我一个很大很大的难题,唯有坦诚才不会面对选择。

04

离开,再启航

有一天早晨醒来,想法突然冒出来,我要离开师父了。

没有征兆,直觉使然。

在五月花广场,必胜客落地窗边的餐桌上,我坦诚了自己的想法,师父尊重我所有的决定,天知道我的内心有万般地不舍。

“师父,我的离开,会不会对团队造成影响?”

”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呈现真相。真实的问题只要被呈现,自然会有解决办法。“

我的眼泪哗哗地流。求真,是师父毕生视为珍宝的东西。

当初拜师时,并没有想过,我的学徒生涯有多长,同样我也没有预料到只有不到两年。现在回过头来看,仿若我经历了一场出世入世的历练。

它像是我的间隔年,让我看见了平行时空的另一个自己,从本质上看见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让我开始想要去关注真实的世界,理解关系,爱上不断探索的自己。

佛陀说过一个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鸟从一扇窗子飞进皇宫,房间里灯光明亮,温暖舒适。这只鸟在房间里盘旋了一阵之后,又从另一扇窗子飞出了房间。

带着师父沉甸甸的教诲,我重新启程。

如今,我是一名保险产品的职业买手,定位在客观中立地帮助客户挑选产品。

有人问,何以去从事行格如此低的职业。我笑而不答。答案已在这里:当年那个辞职卖房离开体制的人,如今揭下了「保险经纪人」这张皇榜

愿我学会体察世态人情,看透财富与幸福,穿越生死执念。

  • End -
image.png

** 陌生人饭局**

 2019年,我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做一些遵循内心而又有趣的事情。

 比如:

 每周五晚上,我想两三人组一个「陌生人饭局」

 深层次的学习发生在人群中

 真正的沟通是创造意义的过程。

 如果你对我的故事感兴趣

 也在探索一些接近本质的大问题

 欢迎扫下面二维码私聊我~

 我觉得,这将是一个有趣的陌生人实验
这可能是间隔年里,最有意义的事情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可能是间隔年里,最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