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侠之大者

随笔||侠之大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咬文嚼字读《论语》随笔系列,走心奉献。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侠 之 大 者 》

文/黎峰

      子路入孔门之前,是个难缠的主。《史记》中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后人称子路为孔门痴儿,如果没有孔子的点化,子路或许一世无名,以粗野鄙夫终老。

      问题是,子路由陵暴孔子继而成为孔子的“左右护法”大使,这个转变仅仅是因为“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吗?恐怕主要还是子路的“人之性”在起作用。孔子用对了方法,采用方法的依据则是那个著名的判断:“性相近,习相远也。”(《阳货》)

        孔子有云:“自吾得仲由(即子路),恶言不闻于耳。”但他也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治长》)我在想,如果没有子路的贴身护卫相随,孔子遭遇了那么多的伏击能一一涉险过关吗?不禁暗暗替孔子捏了一把汗,暗暗为子路叫好。

      “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先进》)一个“勇”字定义了子路,他只有匹夫之勇吗?如果这样看他,就太狭隘太不公平了。他身上有侠气。子路之“勇”兼有“侠义之勇”和“君子之勇”的特质,相比较而言,他在悟道修文方面稍有欠缺(孔子讲“由也升堂矣,夫入室也”)但这两种人格完美结合的例子并不多,各有千秋,无可无不可,求全责备没有道理。

      孔子对子路爱不释手:“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颜渊》)审理案件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子罕》)保持心地纯洁,自尊为大,不务虚华;“千乘之国可以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公治长》)当个将军没有问题;“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雍也》)果敢决断,执行力太好了。子路的短板在于:以道事君,不行则止,顺从很难。(《先进》:“可谓具臣矣”)孔子告诫他:“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阳货》)“修己以敬”(《宽问》) 怎么做到“义勇”呢?除了凡事“义之为上”,恐怕还得讲点谋略,做到“有勇有谋”。另外,“勇”也不是肆意冲杀,暴虎冯河,而是应有担当,所谓“勇于担当”。

      子路有一句璀璨的名言:“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公治长》)这种情怀恒能穿透人心。而最大的担当还是以死担当。卫国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终遭杀身之祸,临死,还抛出一句惊天动地的话:“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到此,子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儒道精神完成了一个侠之大者的人生谢幕。

      勇与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灿烂。所谓“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亦不足言其义;所谓“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亦不足概其能;所谓“季次,原宪义不苟合当世”亦不足称其德;所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亦不足芳其名。太史公作游侠列传,言“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 ”(《史记》),以孔门季次、原宪“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为当世笑,似乎有失偏颇。而不载子路为侠之大者,不公也。至于后世“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则又当别论。而李白放言“杀入红尘里,纵死侠骨香”,则给了子路侠义肝胆的致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侠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