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年少时酷爱诗词,后来迷上小说,慢慢地竟远离了诗词。近期宅在家里有了大把的时间,又重新读起诗词,感到久违的亲切、喜爱之情又重现心头。每日读上一两首词,惊叹于古词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时光慢了下来,在美的熏陶下,心境也平和沉静了不少。
读词的过程中,时常产生一些愉悦又奇妙的感受,由此产生了将它们记录下来的念头。所以,我计划写成一个读词系列,主要记录我从个人感受出发,结合诗词鉴赏相关知识与方法来读词的体会,欢迎热爱诗词的朋友来共同交流。
文/张锦云jude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如果将《菩萨蛮》拍成视频,一定是一部唯美的动画。
作者就像是一位手法娴熟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在远、近之间切换自如,将虚实融合得恰到好处,拍出了一幅幅极美的画面,也传达了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相思之愁。
词起于唐代,兴于宋代。谈到唐词,一定绕不开这首《菩萨蛮》。它历来被奉为“百代词曲之祖”,相当于是“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奠基之作。
学术界对这首词究竟是不是李白所作一直存在争议,但这并不影响这首词的艺术地位,更不妨碍我们去欣赏它的美。
对于这首词的主题,有人认为是思妇闺中怀人,也有人认为是征人羁旅思乡。从个人读词的体验来看,我更认同前者,因为从这首词描写的环境、营造的意境来看,更符合思妇怀人的角色设定。
思妇闺怨的主题在词中很常见,这首词胜在情景水乳交融,意境苍茫含蓄,很巧妙地将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结合在了一起,从而营造了非常浓厚的“思念”的氛围,使女子的思念、忧愁真切可感。
1.远景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这是开场的一幕,远处铺开一片平展的树林,迷迷蒙蒙,烟雾如织,山色呈现出极其碧绿的面貌(“伤心”二字,有作“极”解,从全词来看,作情绪上的“伤心”来解也很恰当)。
这两句画面感很强,它一开头就营造了一个幽远而忧伤的情感氛围——只有相思,才会让人如此伤感。
词句中虽然没有出现人物,但读者能够感知到这幅远山之景的对面隐藏着一个人,甚至还可以猜出,那应该是一位女子,性格上多半是多愁善感,类似于林妹妹这样的可人儿。
2.近景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第三四句,作者将镜头从远处的风景拉到了人物的身上,并且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完成了这个完美的过渡——用“暝色”连接起了环境和人物。
夜色本来是静态的,却通过一个“入”字写出了动感和时间的流逝,当夜色渐渐地弥漫进了高楼时,我们的视线也转移到了高楼之上,这时,我们看到一个落寞的背影,她正向着远方痴痴地眺望,心中充满了相思的愁怨。
“楼”在闺怨主题的诗词中是惯用的意象,如王昌龄的《闺怨》中就有“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的写法。
王昌龄诗中的少妇从“不知愁”到“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知愁”,中间经历了一个委婉的转折。而此处的“有人楼上愁”,直接用一个“愁”字点明了人物的情绪。这一情绪和前面的景物所营造的氛围是高度一致的。
那么,她愁的是什么呢?且看下文。
3.中景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有静景,有动景,也有聚焦点的转移。
这两句将镜头从静静伫立的女子身上推向了不远处。当她看到空中急急掠过的鸟时,眼前可见的“归鸟”和她心中思念却无法相见的人之间发生了很自然的联系——鸟儿尚且有归巢的急切心情,远方的你到底何时归来呢?
这在诗词中是非常常见的用法,从人和物的相似点出发来使物成为人的情感的触发点。
比如冯延巳《鹊踏枝》中有“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就是由“双燕”的成双成对想到人的“相逢否”。
3.遥远的幻景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最后,镜头推向了更遥远的所在,这是女子脑海中想象的一幅非常广阔的画面——她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跋山涉水,经过一座座长亭、短亭,在一步步地向着她的方向归来。
古代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长亭更短亭”,便可以用来形容路程的遥远。简单的两句,既有时间的流逝,也有空间的推移。它写的情感很简单,但造的画境是很大的。
全词终结在此,但思念的情绪却还在久久地延续着……漫长的归途何时是尽头,归期是哪一天?一切都是未知,留下的只有无穷的哀伤和忧愁。
从写实的远景到近景再到中景,最后到一个虚构的远景,这首词通过空间角度上高低远近的组合、景物的动静结合、表现的虚实相生,层次丰富地表现出了思妇的深思遐念。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一个女子想念一个人的时候,她眼中看到的一切景象,都会成为触发闺怨的一朵小火苗。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联系本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无意中侵犯到他人权益,请联系作者删除。
作者简介:张锦云jude,、今日头条创作者,现居长沙。喜读书,爱美文,擅长散文创作,近年来开始学写小说。本学理,后弃理从文考入中文系。曾在省、市级文学比赛中获奖,在报刊发表作品若干。永远坚信:写作一定要先悦己,再悦人,用严肃的态度去写雅俗共赏的好文。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