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缘分”的路上

两个班的孩子是那么不一样:一个班学生是低调思考后表达,一个班学生是性格奔放创新有思想,这两个“孩子”在求知的表现方式我特爱。

这节课是“提升跷跷板”课,学生在看到事物的不一样时用英语思维Who  is  taller/heavier/thinner/nicer?学生情景对话后变成口头作文,以前从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一个女生回答问题best,组长说奖励分数翻倍,顿时教室里不约而同掌声响起来。学生读书声也由唱腔变为正常的读书声,课堂达到了“人人要学习”的效果。

完成任务时还有几分钟下课,我们开始“谈情说爱”,如果没有国家政策,老师不可能来到这里与你们认识,如果不是学校的安排我们不可能成为师生,一日为师生,百年的修缘,珍惜缘分,各自成长!教室里又响起了掌声,在大山里,我们与世无争,让自己的双翼变硬,最终要与世抗衡!

下课了,两个“小帅哥”不让我走,说:“为什么课堂上不让我们回答问题?”

我清楚的记得叫了。学生说:“只有一次!”孩子实在太可爱了,于是让他们用比较级描述他们的情况,最后每个学生各加十分,学生高兴的提出了“非分之想”让“拥抱一下”,情商智商得以认可后,他们高兴的跟其他孩子玩去了。

原来,课内学习可以延伸;智商情商可以提升;工作创新可以随机。道可道,非常道,我好像明白了,在热闹的课堂后,让我静静地体会理解“条条大路通《道德经》”的真谛!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缘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