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得更好但做不到是怎么回事?

「残り陽」「mochaTIA【け32a】」のイラスト [pixiv].png

在网易公开课上有这样一个 TED 「如何做得更好」,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想做好某件事情,但就是做不好?

两个区域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区域之中:「执行区」和「学习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这两个区域之中不断切换。

所谓的「执行区」,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自动完成」,就是说,你不需要付出多大的额外学习便可以完成这件事。

所谓的「学习区」,是指你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才能掌握新的技巧,也可以叫做「额外充电」。

用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件事情来举例吧----「走路」。

我们每天都会走路,不需要思考怎样迈出脚,便可以很轻松的走出很优美的姿势。你甚至可以一心二用,边听歌边走路、边玩手机边走路,不需要为怎样走路绞尽脑汁地思考。

这个时候的我们就处于「执行区」的区域,凭借经验甚至是潜意识,把走路这件事情自动完成了。

如果时间往前走,回到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

那个时候,如何走路这件事情会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一个挑战。

在此之前,我们只能靠爬来爬去完成移动,要想学会走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首先我们会想办法让自己站起来,可能是依靠着桌子、床沿、椅子,依靠这些辅助物。

慢慢的,掌握了技巧之后,不再需要这些辅助物了,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站起来。

可是当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却华丽丽地摔倒了,又有新的事情要去学习了。

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可以走出一步、两步、三步…… 最后终于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自由自在的走路了。

小时候学习走路的时候,我们就处在「学习区」中。

正因为学会走路对我们来说够用了,我们的走路技巧也就在那个时期停止了进步。大部分人的走路都处在「执行区」中,即「自动完成」的阶段。

如果你想从事竞走的体育项目,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现在的走路技巧,研究怎样可以走得更加轻松,怎样走得更快,这样我们就会又进入「学习区」。只有这样,才能越走越快,直到下一个「执行区」。

如何做的更好?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概念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就拿每个人都接触到的工作来说。

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中,我们并不是在学习东西,而是在运用我们已经学到的东西,扮演一个执行的角色,我们是处在「执行区」的。

按我们惯有思维,会觉得工作了 10 年的人会比工作了 3 年时间的能力更强。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有一个调查显示,工作了 10 年的医生不但不必工作了 3 年的能力强,反而会更弱一些。

原因在于很多人只是在用「自动完成」的方式完成日复一日的工作,而真正能让自己取得进步的,恰恰是在工作之外的「学习区」。

在「学习区」中,没有因为工作失误而导致的巨大的风险,我们会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也会积极的进行总结和反思。把好的地方发扬光大,把不好的地方记录下来,争取下次不犯这样的错误,把自己欠缺的地方进行加强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进步,这是在「执行区」中很难实现的。

而「执行区」的意义在于,能够让我们在「学习区」中学到的内容进行实践,从而获得另一波新的反馈。

所以,如果你觉得很长时间没有感觉到进步,或者想把一件事情做的更好却做不到,可以记住「执行区」和「学习区」的这两个概念,看自己是不是陷入「执行区」中出不来了。让自己两个区域中不断穿梭,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疑惑。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我确定一年目标后的第 3 篇文章,你们可以见证我是如何在我所处的「怪圈」中不断挣扎,并一步步跳出去的。

想做得更好但做不到是怎么回事?_第1张图片
「ちるの」「ぴもぴお仕事募集中」のイラスト [pixiv].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做得更好但做不到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