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兴文文化名片—贾子谦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兴文文化名片—贾子谦

鲵影萍踪原创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兴文文化名片—贾子谦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近日,县作协主席、《石海》编辑部主编刘大如先生嘱吾写一篇关于贾子谦 先生的专题文章,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囿于本人文字根基浅薄、信 史资料贫乏的因素,兼之涉及的题目是兴文赫赫有名的文化界泰斗,我顾虑颇 多,犹恐担当不起,故迟疑未定。最后,我回复刘主编说: “只能写来看看, 未必好。”时日晚上,沉思良久,想到作为贾老这样的知名文化人,无论是他对 兴文文化事业的推动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也好,还是为人师表、桃李天下也好, 甚而是做人做事的人品方面,都堪称楷模,值得一书,我不妨抄刀捉笔一试。

谈到贾子谦先生,还当从一九九五年认识说起,那是立夏后的一天,从县 城古宋来了一拨凌霄文萃与香山书苑文学社团的耆宿和精英。当时,我还在大 坝政府任职,仅认识县政协主席罗少源、县政府副县长周德康和香山书苑的王 颂诗、罗声远、向启源几位前辈。通过介绍,认识了贾子谦先生,以及袁永湘、 刘永言、罗必光、石昭辉、庞瑞琳、严徽敬、肖昌龄、陈正枢等人。上午九时, 在镇上稍俟休息后,我随即陪同他们一道去沙坝“一线天”(又名“沙沟子”) 进行文化采风。到了沙坝后,由蒋朝戎(时任沙坝乡党委书记)作向导,陪同 一起去。整个上午活动,大家很高兴,对“一线天”风光惊羡不已,赞叹不绝。 下午两点,返回大坝后,又一起去看了大小鱼洞、“朝阳洞”、“青龙寨”等景点。 经过这次大坝采风,他们回去后不久,老先生们以饱满的激情写了百余首韵律 优美、词章隽永,意蕴丰厚的大坝山水田园风光的诗词、散文,都是荟炙人口 的佳作,名曰《鲵乡行》。

从此,贾子谦先生那风度翩翩,彬彬有礼,平和谦冲,乐观而又不乏其幽

1/5页

默的神态,便深深地印烙在心。

之后,时常得到贾老托向启源先生带来的《凌霄文萃汇编》,里面都是他们 收集整理的兴文自明清以来至民国时期文人墨客的诗词散文佳作,以及今人之 作。其中,贾老作为当今兴文的文化巨擘,所占篇幅也不少。我很喜欢读他的 文章,在他的散文随笔《人生》中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如《小城忆事》篇 之《暮鼓晨钟忆古城》、《城墙上的故事》二则,将民国时专司更炮的龙三伯爷 和专管团防的团练局长庞兆华写得神气活现,栩栩如生,其叙事状人有如鲁迅 笔下《祝福》、《孔乙已》之风韵神采。又如《廉吏赵仲良》、《薛焕》两篇,赵 仲良位仅团练,偏隅小邑;薛焕权倾两江,官居总督,这两人都是兴文清末民 初的顶尖人物。赵仲良虽官卑职小,但于偏隅小邑的兴文治下也是一个能呼风 唤雨的大人物;薛焕官居江苏巡抚,兼暑两江总督,可谓权倾江南,炙手可热。 但二人并非是弄权敛财贪佞之辈,他二人都能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并致力于 对兴文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而不遗余力,作出贡献,乃至彪炳千 秋,青史垂名。可惜!这样的事县志鲜有记载。如倘贾老不去挖掘整理,修撰 在册,那哪有人知道兴文还会出这样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况而生菌倡导反腐倡廉, 这也是兴文地方的活教材,于鞭笞贪腐,澄清吏治大有裨益益。可以说贾老所写 的《廉吏赵仲良》、《薛焕》两篇文章能起到警醒官员,启迪后人,“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的借鉴作用。

1996年冬调入县人大后,一些文化活动与贾老常有接触。使我与心仪已久、 仰慕不已的贾老之间缩短了时空距离。那时我萌生了加入凌霄文萃编委的念头, 以伐柯在侧。然碍于门槛之高,加之公务倥偬,遂久久未能如愿。

2006年12月,凌霄文萃编委会“年会”邀我列席。会上,经罗少源、罗 声远二位老前辈推荐,当即作为主编的贾老表示欢迎,在众多前辈同仁的赞同 下,我成了“凌霄文萃编委会”一员,正式入会了。从此,与贾老有频繁接触, 并得到他耳提面命的教诲,这不仅限于诗词的学习探讨,还更多地触及到修身 做人、时事政治、民生社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彼此一来一往,竟无辈份之壑, 而成了忘年交。尔后,通过读他的《草木歌》、《石海赋》、《博望竹韵》、《晏阳 湖归来》等名篇代表作,和他耗费多年心血编撰的《野蔌集》、《人生》、《窗下》、 《半边楼诗文》、《搔首集》等几本丰厚的文学集子时,才深深地领略了他的才 华、智慧和精神骨髓。在这些诗歌散文中积累了他几十的人生经验、社会见闻、 思想修养、文化积淀,蕴涵着许多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书中即便是兴 文的稗官野史、奇闻秩事,贾老也是信手拈来,秉承董狐春秋笔法,褒贬有度, 抑恶扬善,这是他个人才智、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贾老的著作尤如一壜酽酽的 陈年老酒,馥郁幽香,韵味深长。我们可以透过这一篇篇敞开心扉,穿越时空 的作品,去抚节而歌那瑰丽的诗篇,去感受那激情洋溢,扣人心弦,生动鲜活, 词藻华美而又极富煽情的妙文。于中,我彷佛看到了贾老金色般童真时代稚嫩 活泼的身影,青年热血时激扬文字的澎湃激情,中年时执鞭教坛的严冷师尊, 以及罹祸放逐大凉山,困蹇公输班门之窘境。这一幕幕如梦如幻,如影随形。 在他的集子《半边楼诗文》中有这样两篇文章: 《我这三十年》、《走出命运的 低谷》,可以解读贾老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其蒙受的政治灭顶之灾,遭逢的人生 沉沦屈辱,和生活上的困苦煎熬都纷呈眼底。但是,他在面对生活现在面前, 却从容澹定,毫无畏惧,也绝不退让妥协,而是奋起与命运抗争。他一生从未 放弃自己对民主主义的执着追求,和对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呐喊。他在这方面 的诉求,可从他对十一届三中后开展思想解放讨论的认识理解中找到答案:

2/5页

“对我来讲,解放的要义有两层,一层是政治解放,一层是思想解放。政治解 放在先,思想解放在后,没有政治的解放在先,何来思想的解放?”,“思想解 放是没有止境的,解放一点算一点,总之,解放比禁锢好,何况现在也不禁了。 而且,事实上也禁不了。”这些语言是何等的精辟!而又是何等的犀利啊?!

贾老书法欣赏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兴文文化名片—贾子谦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漠知风雪,黄河识暗流。悠悠千古事,望断蜀山秋。

从贾老逐放大凉山的自嘲: “大漠知风雪,黄河识暗流。悠悠千古事,望 断蜀山秋。”一诗,使我联想到唐代韩愈犯颜直谏的命运结局: “一封朝奏九重 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是何其相似乃尔!

关于贾老是如何蒙冤受屈扣上“右派”?又是怎样度过那一段艰辛历程的 呢?在《走出命运的低谷》一文中我们揭开了这段封存已久的档案: “我之所 以被划为右派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的出身,认为我受过资产阶级教育,抗战 时曾任过《西黔日报》记者、政府吏员,为资产阶级服务过。二是在那次五宣 会上说了些领导们(反右工作领导小组)认为不合辙的话,以言致罪。我在兴 文小教界定了众矢之的,把我呼之‘贾马列'。小教反右结束,我被划为极右份 子,开除公职,下放劳教。”其间,在峨边大堡、云南盐津、凉山喜德、西昌会 东等地碾转流放四年半,罹病肺结核。但他凭借着他那极大的生命耐力,顽强 的抗体,和自信的精神,终于战胜了病魔,死里逃生。那时,支撑他精神上的

3/5页

力量源泉是于劳教中读大量的外国古典名著如《失乐园》、《神曲》等,以及周 而复的《山乡巨变》、《上海的早晨》等名著。四年半,一路煎熬走来,1962年 秋,终得解脱,获释回家。后来,为养家糊口又学遁公输,班门从艺,直至 1978年冬平反昭雪,重返教坛。

读罢贾老的这一段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对我震憾很大,从中我认识到他 对人生真谛的领悟是那么透澈,以至于能在逆顺境中适应生存,无怨无悔,重 拾至爱,而须臾不忘对兴文故土的文化滋养。从1985年兴办“兴文菊园诗社”、 1987年创建“兴文凌霄文萃编委会”伊始,至2011年因年事高迈辞去主编为 止,尔来二十六年,铸就辉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退休,意味着是人生事业的终点。但对自强不 息的贾老而言,却是他自己又一个人生的新起点。他不甘寂寞,退而不休,徜 徉书海,笔耕不辍,全身心地致力于兴文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掘、振兴和 发展。为抢救兴文历史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地方文化,贾子谦先生与刘应群、 石昭辉、刘永言、罗必光、庞瑞琳等一批志士仁人在1987年发起成立了兴文县 首家文学社团 “凌霄诗书画苑”,后更名“兴文县凌霄文萃编委会”,并编辑出 版了《石千仞诗稿》。随后,即着手收集整理散逸于民间的明清至民国时期兴文 前人的优秀诗词千余首,作者近二百人,辑为《凌霄文萃》(诗词集)正、续两 编。在他的主导作用下,又于1993年起陆续编辑出版了《凌霄文萃》系列丛书, 1997年出版了《回归集》,1999年出版了《三吟集》, 2000年为兴文打造申 报“博望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编辑出版了《博望山》, 2005年为兴文县政协编 辑出版大型画册《兴文名胜及僰人苗族文化》。

贾子谦先生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老人,在1995年以来,他与一些诗友遍游兴 文名胜古迹,以特有的视觉触角,去发掘建武九丝城、水乡古镇大坝、博望山、 仙峰、石林等风景区潜在的神奇魅为,拟物状景,抒情言志,写了大量优美的 诗词散文,以赞美兴文壮丽河山,并先后整理出版了《鲵乡行》、《竹海行》、 《回音壁》、《博望行》等若干专集。其间,他又曾积极主导参与组织了“兴文 菊花诗会”凡十三届,撷得诗词一千余首,辑为《篱下草》。在2002、2007年 这两届任期内,贾老又组织策划主编了《凌霄文萃十五年》、《凌霄文萃二十年》、 《兴文掌故》等宏篇巨制。其中尤以《兴文掌故》揭开了兴文奇闻轶事、人文 历史的神秘面纱,文以短小精悍,气韵流畅,神秘传奇,涉笔成趣,文采斐然 而著称。《兴文掌故》这本集子一面市就很受欢迎,印刷的一千册很快告罄。

以一个僻远小邑,能有如此一批酷爱文化的热心人士风云际会,抱成一团, 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在川南实为罕见。这是与凌霄文萃主编贾子 谦先生的人格魅力分不开的,是他把兴文知名的文化人士凝聚在一起,致使兴 文县的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名声远扬。其中,贾老所起的重要 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近几年来,贾老虽然退出主编职位,但仍担任顾问,不断撰写稿件,伏案 著书立说。每临编委大事,他都十分眷顾,为之筹谋划策,并积极参与其中。 在“凌霄文萃编委会”编辑出版的《感动三十年》、《峥嵘六十年》、《丰碑》,以 及《兴文楹联选》中,都有他付出的心血。

看了他书中的前言自述,平实质朴,毫无机巧,对他的生平简历也有一个 梗概了解。他在自述中坦诚告白: “贾子谦,1926 年生于兴文县晏阳镇。17 岁从教,任过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年轻时曾当过几家报馆记者、编辑,蹲过 国民党牢房。  1957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劳教,后改行木匠。1978年(时52

4/5页

岁)平反,重返兴文中学任教,至1991年(年届65岁)退休。一生以教书始, 而又以教书终。人言教书苦,我乐从之,教书于我是癖好。至于写文章,是我 的养生术。《野蔌集》、《草木歌》……虽属小技,然亦讨人喜爱。书法有幸入选 《中国军事艺术》,尚可自勉。”、“我的名片是:兴文县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常委、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宜宾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宜宾市书法家学会会员、兴文 中学一级教师、《凌霄文萃》主编、兴文县志(首编)副主编、赤水诗词顾问、 博望山艺术馆馆长。”

贾子谦先生不但工于词章,还擅长书法。他对前来嘱书求字者,有求必应。 不论格言警句,楹联碑文、还是题款写跋,他都一一应允,而笔墨纸张也概不 收费。其书法作品,曾被收录国防部《中国军事艺术》一书。

贾老铮铮铁骨,耿介拔俗,挺拔天地之间,昂然凌霄尘外,经风雨而不避;

先生超然物表,淡泊名利,出淤泥而不染,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

他所倡导的“与时俱进,淡泊名利,不断求索,乐于奉献。”的凌霄精神, 正是他践行一生的人生价值尺度和凌霄风骨。

纵观兴文地方文化事业这三十余年的变化发展,尤其在地方志《兴文县志》、 《兴文文史》、《中共兴文县党史》,以及博望山省级自然风景区的申报命名、世 界地质公园中国.兴文石海景点的冠名、河滨文化长廊的打造等重点文化工程建 设中,都有贾子谦先生付出的心血,都有他的身影和脚印。贾子谦先生为兴文 县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形中他已成为了兴文一 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凌霄苍苍,宋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兴文文化名片—贾子谦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鲵影萍踪2014年5月31日于香山丽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兴文文化名片—贾子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