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司马贞
前言
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热播历史剧《大秦赋》当中的许多关键人物都相继下线了。为了使韩国免于灭亡,一直四处为国奔波的韩国公子韩非,前日终于死在了昔日同窗,李斯的怀里。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后世人们常以韩非的死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终结,他的学术思想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体,一直是历朝历代封建帝王们治国的思想基础。
可惜这样一位拥有治国之才的伟大思想家,生前空有一番报国之志,却无用武之地。
无奈怀才不遇,只能闷头著述
公元前280年,韩非子出生于韩国宗室的贵族之家。他自幼好学,年少时饱读诸子百家的各类著述,看到自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国力日衰,便想要辅佐韩王中兴韩国。
可惜韩非所历经的韩桓惠王及其子韩王安两代国君,皆是昏庸之辈,他们认为韩非的变革之法过于激进,对于韩非也不怎么重用。
韩非愤怒于上位者的庸碌和无所作为,便不再过问朝堂之事,开始埋头著述,他的著作《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被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直是封建王朝治国的思想基础。
公元前253年,思想家荀子离开了稷下学宫,到楚国担任兰陵令,并继续收徒教学。韩非便投入荀子门下潜心学习帝王之术,并结识了同窗李斯。
出使秦国,身死云阳
在韩非出使秦国之前,秦王嬴政就已经久仰韩非之大名了。
因为韩非的著述十分有名,流传甚广,也传入了秦国王宫。秦王政读了《孤愤》和《五蠹》之后,感觉受益匪浅,他当时以为是先贤之作,便感叹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便告诉秦王政作者是当世之人“此韩非之所著书也”。
李斯知道秦王政为了统一六国之业,一直在招贤纳士,便介绍了一番韩非之才,当秦王政问及韩非和李斯谁更有才之时,李斯自叹弗如道:“斯不如韩非远矣。”
公元前235年,秦国攻打韩国,韩王安在危机关头召见韩非商讨应对秦国之法,并于两年后派遣韩非出使秦国。
秦王政见到韩非十分高兴,与他促膝长谈了一番。
韩非文笔非常好,但他本人说话不太利索,有口吃的毛病,于是他提前准备了一篇文章名曰《存韩》,面见秦王政的时候就呈了上去。
《存韩》文采卓然,其中心思想便如其名——存韩。文中讲述了赵国是秦国最大的敌人,并一一列举了秦国弃赵攻韩的坏处,表示韩国愿意追随秦国,等到秦国统一其他五国之后,只需一道诏令,韩国就会俯首称臣,成为秦国的藩国。这些建议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其实是不合时宜的。
除此之外,韩非还批判了纵横家上卿姚贾。姚贾曾经持重金周游列国,为秦国破了东方四国合纵抗秦之策,韩非却指责姚贾奔走列国是为了中饱私囊,富敌国而穷秦国,并且还攻击姚贾出身低贱,不堪大用,说他是“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
秦王政召来姚贾质问时,姚贾对答如流。他先是解释了用重金贿赂四国国君是为了秦国的利益着想,如果是为了自己中饱私囊,他又何必回到秦国呢?对于自己的低贱出身,姚贾毫不避讳,以姜太公、管仲和百里奚等先贤为例,论证了一个人即使出身低贱,名声不好,依然可以为君尽忠,为国效力。
韩非并没有使秦王政罢免姚贾,而且秦王政虽然与他相谈甚欢,却并未采纳他存韩去赵的谏言。
秦王悦之,未信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由于韩非一直努力说服秦王政存韩,而灭韩是李斯的主张,两人政见截然相反。且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会被韩非的计谋所蒙蔽,于是便上书为秦王政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韩非此次出使秦国,是因为他自认为可以说服大王放弃攻打韩国,是为了保护韩国的利益。他的辩论辞藻华丽,都是为了掩饰自己想要伺机说服陛下,从秦国为韩国谋取利益的真实意图。”
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而以韩利窥陛下。——《韩非子·存韩第二》
秦王政听了李斯的劝谏,认为其言之有理,便下令抓捕韩非,投入监狱。最后的结局众人皆知,李斯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并且驳回了韩非想要上书为自己辩驳的请求。
后来秦王政后悔又下诏赦免了韩非,但是为时已晚,先秦时代最后一位大思想家韩非,就这样在秦国云阳狭小潮湿的监狱中,服毒身亡了。
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为何而死
关于韩非之死,后世史学家们普遍采纳司马迁的观点,是因为韩非才能远胜于李斯,李斯嫉妒不已,担心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进谗言陷害,又逼韩非服毒自尽。
这个观点笔者是不太赞同的,笔者更倾向于另一种声音:李斯是奉秦王之命毒杀韩非。
首先,把韩非介绍给秦王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斯。如果李斯是嫉贤妒能之人,他大可对韩非避而不谈,可是李斯并没有这样做。若非李斯在秦王面前对韩非一顿夸赞,说韩非的才华远胜自己,一个普通的小国使臣,秦王政怎么会和他促膝长谈?
其二,秦王政精明强干,不是任人糊弄摆布之人,谗言还是忠言他会分不清吗?连赵高在秦王面前都老老实实的,李斯岂敢耍小心机小手段。
所以秦王政会将韩非投入大狱,肯定不仅仅是因为别人说了几句韩非的坏话,而是出于他自己的政治考量。
其三,秦王政是位铁血帝王,如果不是经过他的授意,李斯岂敢偷偷摸摸把他毒死?但是获悉了韩非的死讯之后,秦王却并没有对李斯有任何处罚。而且如果他只是让人把韩非关着,又何必急急忙忙派人赶去赦免?
因此,笔者认为更有可能的是李斯奉秦王之命赐死韩非,秦王惜才,没过多久又后悔了,遂派人前去赦免,可惜晚了一步,韩非已死,于是秦王只能在心里惋惜了。考虑到韩非粉丝众多,秦王不愿自己赐死韩非的名声传出去,便让李斯背了这口锅,一背就是两千多年。
结语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秦国因为采用法家思想治国,才得以日益强大,最终吞并六国。不过法家学派代表人也确实是一个比一个死得惨,商鞅被车裂,李斯最后也被腰斩了,韩非的死法还算是比较温婉的。
韩非死后,韩国迅速被秦国所灭,拉开了秦灭六国的序幕,而春秋战国时期盛况空前的百家争鸣局面也彻底迎来了终结。
明知除李牧外,赵国已无将可用,为什么倡后和郭开还要害死他呢? -
赵高害死李斯,屠尽秦始皇所有后代,为什么会被子婴一击KO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