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① | 你之所以无法放手的原因

“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是否让你静不下心来去工作和生活?

繁重的家务,是否让你对家庭和家人怨声载道?

理不清的念头,是否让你看不清人生未来的路?

我们就像被困在满是垃圾的污水池中的鱼,看不见出口,一筹莫展。

一、为什么我们会变成污水池中的鱼?

1、被消费主义裹挟

商家总是想方设法的研究如何让我们买更多的东西。

电视购物、某宝某猫、某多多、快递外卖、直播,购物越来越方便,指纹支付、刷脸支付,付款越来越无痕,不知不觉就买了一大堆。

仪式感、节日、纪念日、购物节,商家一直在创造节日,创造概念,来挑起用户的购买欲,让用户买更多不需要的东西。

2、对居住空间的考量不足

在买这件东西的时候,没有考虑家里还有没有空间,这东西能不能放得下。导致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家里越来越乱,空间越来越小。

3、上个时代的价值观

“这东西还有用呢”

“扔了太可惜了”

“你得学会过日子”

“趁着便宜多买点”。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往往舍不得扔东西,因为“总有用的上的时候”。

事实上,造成这种烦恼的,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物质轴”:

当我们想扔东西时,想的不是“这个东西需不需要”,而是“这个东西还有没有用”,以“这个东西还以后可能会用到”的思维做取舍,就是“物质轴”思维。

这种思维导致的结果就是:

“有用”但“用不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占的空间也越来越多。

而断舍离的思维,更注重的是空间轴:为了保证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物品的数量尽可能的缩减成最合适的量。

断舍离就是“生活的新陈代谢”,把生活用品的量,锁定到适量程度,同时在适当的时间,更换这些生活用品,这才是生活的理想状态。

比如,在一些手纸、保鲜膜、等日常易耗品上,我们容易倾向于不在乎这些钱,因为这些东西价格也不高,换算成金钱后数额也不大。

这样就导致我们不自觉地把这些“以后一定用得着”的杂物、用品囤积起来,最后被它们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空间。

二、无法断舍离的人,大致有三类

1. 逃避现实型 

一般因为工作繁忙,待在家里的时间少,所以整理家务的事情总是推后进行。乱七八糟的家让人心情也很糟糕,就更不愿意待在家中,陷入了恶性循环。

2、执着过往型 

总是珍藏了很多以前的相册、信件、纪念品等旧物。他们不愿意直面现实,总是沉湎于过去快乐的时光。

3、忧虑未来型 

总是担心“没有某个东西会出问题”,总是不停地为不知道什么才会发生的未来储蓄物资。这也是三种类型中人数占比最多的一类。

这三类人,应该如何开始断舍离呢?

逃避现实型:本来就对于杂物没有留恋,可以先从一个角落做起,先收拾一张桌子,或一个置物架,只要开始行动起来,就会整理的干净利落。

执着过往型:要告诉自己,过去的事再精彩也过去了,未来的更重要,要向前看,去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忧虑未来型:告诉自己不要反应过度,科技效率一直在发展,未来的物资只会越来越充足,不会越来越少。

三、你本来就有自由的权利

你本来就有三种自由:放手的自由,保留的自由,取舍选择的自由。

如果你不想再吃了,那就放下碗筷,不吃也没问题。

因为,吃不吃饭你做主。

如果你不想再穿这件衣服了,不穿也没有问题。

因为,穿不穿你做主。

你自己的东西,如果你认为它对你已经没有价值了,感觉已经不适合你,不会给你带来愉悦感了,你有处理的自由。

不必在意任何人的眼光,无论是获得还是放手,只要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剩下的就是开始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① | 你之所以无法放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