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之子许仪被钟会处死,为何无人求情?

钟会要他死,他只能死,即使有其他人求情,也无济于事,这是基于当时现实需要。那么钟会为何要杀许仪?而且单选许仪呢?在许仪生死关头,众人为何见死不救?要了解这些答案,需要我们来抽丝剥茧,进行剖析。

许仪其人

许仪是谯国谯人,和曹操同乡,父亲是武卫将军、牟乡侯许褚,而许褚则是曹操的保镖兼死忠。在曹操去世后,许褚悲痛不已,吐血而亡。忠臣做到许褚这个地步,也无人出其右。

父亲去世之后,作为长子的许仪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当司马昭出兵讨伐蜀汉的时候,许仪担任牙门将,作为钟会大军的开路先锋,在前方遇山开山,遇水架桥,为后续大军打前站。

许仪被杀的背景以及过程

蜀汉大将姜维屡屡骚扰魏国边疆,搞得司马昭非常郁闷,恰好此时的司马昭需要建功立业,以期望更进一步,就打算趁蜀汉百姓疲惫,财力将尽之际,派大军讨伐。

司马昭的想法遭到朝廷上下的反对,一些人确实认为蜀汉山高地险,难以征讨,搞不好大败而归,这可是有前车之鉴的教训;另外一些人则唯恐司马昭继续立功,权力更加集中,从而危害曹魏的政权。

因此无论是拥护司马昭的人,还是反对司马昭的人,他们一致反对伐蜀,即使处于前线的邓艾也持反对意见,唯独司马昭的得力忠臣钟会极力赞成。

在司马昭的支持下,公元262年,钟会受封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作为前线征讨蜀汉的主帅,并于第二年秋正式出兵。

钟会统帅十余万兵马,分别从斜谷、骆谷向汉中进发。从关中到汉中的道路崎岖,艰险不容易行军。钟会命令牙门将许仪在前方修桥铺路,遇水架桥,而自己则率领大军紧跟随后。

在经过一处木桥过程中,钟会的马蹄陷入坑中。马失前蹄,寓意不好,惹得钟会大怒,他不顾其他人的劝谏,将许仪当众斩首。

连蜀汉军的影子还没有看到,许仪的小命就丢掉了,确实非常可惜。

钟会为何要杀许仪?

全军十万人,犯错的也不是许仪一人,为何要杀他呢?原因很简答,就是为了杀人立威。

钟会不是邓艾,久在军中历练,而且战功卓著,本身自带光环,无需通过杀人立威的方式让众人信服,但是钟会不具备这样的优点。

钟会在接受伐蜀的诏令之前没有当过统帅,也没有指挥过一场战役,以前做的事情不过是参谋之类的事情而已。虽说参与过平定淮南平叛的战役,但是做只是一些辅佐工作,并没有实际参与并指挥,因此他并没有行军打仗的实际经验,在军中并没有足够的威望来领导和震慑这些宿将们。

通过斩杀许仪的目的很快就达到了。根据《三国志》钟会传记载:

诸军闻之,莫不震竦。

各军将士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没有不被震惊耸动的。钟会连许仪这样的人都杀,还有谁不敢杀的呢?

从关中到汉中路途遥远,道路非常不容易走,将士们长途行军且背负沉重,怨言颇多。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统帅的钟会意识到要是按照这种士气去讨伐蜀汉,前景必然暗淡,因此需要采取雷霆手段来控制部队,重整军威,许仪就成了牺牲品。

果然许仪被杀之后,将士们无不感到惊恐畏惧,对于钟会的命令再也不敢打折扣,老老实实的执行。

钟会为何要选许仪?

杀人立威这事要准而且要狠,但是不能过头,也不能畏手畏脚,否则既起不到立威的效果,也容易引起将士的反感,影响凝聚力,不利于行军作战。

许仪这人很不错,杀他来立威,效果肯定是立竿见影。

从身份上来说:许仪是武卫将军许褚之子,而许褚的威名大概没几个人不知道,因此他的儿子在军中必然也是众所周知,名声显但是不赫,原因是他本人并没有立过什么值得夸耀的功绩。他的一切都是来自他的父亲,而他的父亲早已病死,没有父亲的荫蔽,他啥也不是。

从出身来看:许仪并非名门望族,虽说父亲许褚名声显赫,但是仅限于他的父亲而已。出身寒族的他缺乏世家大族的社会资源,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父亲的荫蔽来求得生存。

可是,以他的能力和地位,哪里是出身世家大族的钟会的对手呢?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官职来看,钟会要杀死许仪无疑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从现实的政治来看:在司马家擅权的时代,曹魏的功臣宿将必须选边站,否则就会被清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功臣的后代许仪到底有没有选边站,投靠司马家,并不清楚,但是以他现实遭遇来看,其立场要么模糊不清,要么没有完全倒向司马氏,这才遭受到钟会的清洗。

如果只是因为出现马足失陷就诛杀一个将门之后确实有些小题大做,必然会引起司马昭的不满,而钟会敢于这样做,一定具备某种合理的理由让他坚信可以这样做,并一定不会遭到司马昭的处罚,甚至赞许。清除曹魏残余势力,同样也是司马昭所希望的,而钟会做了司马昭希望做的事情,当然不会遭到反对。

因此,钟会选了许仪这个软而且好吃的柿子,拿捏得非常好,恰到好处。

许仪被杀,众人为何没有求救?

马足失陷的事情要说大就很大,要说小就很小,顶多按照军规处置就行,然而钟会借题发挥,将这事无限放大,从而导致许仪丢了性命。作为许仪的同僚而言,其内心肯定是想救,可是看着钟会的表情和言行来看,许仪必死无疑。

此时要是倾力相救,必然遭到钟会的猜忌,成为下一个许仪也未知。

根据《三国志》记载:

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

从这里隐含的意思可以看出,其同僚应该有人以许仪是功臣之后为借口,求情寻求宽恕,可是依然被钟会斩首示众,因此不是同僚们不愿意救他,而是无法救下来。钟会希望借许仪的头颅来震慑三军,从而完成对三军的彻底控制。

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许仪必须死,也就没有人救得了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许褚之子许仪被钟会处死,为何无人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