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都要“撤县设市”了,您了解它吗

武陟都要“撤县设市”了,您了解它吗_第1张图片
武陟都要“撤县设市”了,您了解它吗_第2张图片
武陟都要“撤县设市”了,您了解它吗_第3张图片

今天看到一条“权威发布”,《河南焦作武陟县“撤县设市”已呈报国务院和民政部审批》。您能一下子读准这个县名吗,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故事吗?我尽自己所能给您介绍一下。

“陟”读“zhì”,从甲骨文到许慎的《说文解字》,它的字形变化不大,“从阜从步,表示登高、爬上”。在《诗经·周南·卷耳》中有“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意思就是“登上”。再有就是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名篇《出师表》中也有这个字,原句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用的是引申意“晋升、提拔”。

“武陟”是一个合成词,主谓结构。“武”是指周武王,“陟”表示登高。合在一起,就是周武王登高,故事一下子就拉回到公元前1046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利簋”上,有33个字的铭文,经专家考证,周武王伐纣时的关键一役“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这一仗只打了一天。武王在这里登高视察军队也好,观察地形地势也好,应该是发生在“牧野之战”之前,可见这里历史之悠久。

秦王扫六合后,改封建制为郡县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9年),全国第一批郡县设立,这里置武德县,属河内郡。此后,随着朝代更替,县名几经变更。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武陟县”这个名字第一次被使用。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全长5464公里。而中国唯一的黄河文化之乡却授予了武陟县,这与武陟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黄河从武陟始,变成了地上河,所以就有“悬河头,百川口,黄河至此高原入平,千里悬河,起于武陟”“一部武陟史,半部黄河变迁图”的说法。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一档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就介绍了《禹贡》。《禹贡》第二则是“冀州”,其中有一句“覃怀厎绩,至于衡漳。”覃怀不仅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场所,更是大禹吸取父亲鲧以“堵”治水的教训,开始疏导洪水的起点,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武陟。武陟境内的“敕建嘉应观”,是我国唯一留存的集宫、庙、衙署为一体的清代建筑群。雍正不仅亲写了观名,还书了一通御碑。在嘉应观内还专修建了祭祀大禹的禹王阁,禹王阁两侧的龙王殿里供奉的不是神仙,而是青史留名的历代治河功臣。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元代的贾鲁,甚至禁烟英雄林则徐也在这里。林则徐曾负责河南、山东两省的黄河事务,当时衙署就在这里。

武陟物产资源丰富。地处黄河北岸,位于黄河和沁河冲积平原,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盛产地黄、菊花、牛膝、山药四大中药。公元前734年,卫桓公将“四大怀药”进献周王室,被定为贡品,此传统一直保留到清末。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时任河内县令的范照黎曾写诗赞誉当地人民种植四大怀药丰收的场面,“乡民种药是生涯,药圃都将道地夸。薯蓣蓠高牛膝茂,隔岸地黄映菊花。”

武陟还是优质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农产品的主产区,“武陟大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是河南省唯一入驻国家大米博物馆的农业品牌。除了嘉应观外,武陟还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阁、佛祖真身舍利塔——妙乐寺塔等42个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山涛,明代礼部尚书何塘,清代名人毛昶熙等历史名人的故里也都在武陟。

武陟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今天,先和大家聊到这里,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与武陟有关的人和事,共同祝愿武陟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武陟都要“撤县设市”了,您了解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