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成长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一句话道出了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佐藤学在《教师花传书》中说,他曾经数度做过以教师为对象的问卷调查,考查“对教师的成长最有效的要素是什么?”从调查的结果看,第一位是“自己对教学的反思”。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成长的契机是以课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扩大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的工作比一般人想象的更加复杂,教师的成长是通过对经验的反思与反省达成的。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反思才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才会寻找解决方法,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沃土,做一个反思型教师才能更快的成长。

反思型教师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经常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剖析,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成长,最终达到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反思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育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旨在从经历、经验中获得能力,自觉规范、有效地改造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既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从反思中充分认识自己的教学表现,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反思性教师能回顾所发生的事件,对此作出评价、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改变他的教学行为,使理论与实践相联结,通过改变教学行为和环境而达到预期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有能力鼓励他们的学生不仅获取基本的和高深的知识,而且还能启发他们的学生就“是什么”“为什么”提出问题,并对此予以评论、判断和评价。此外,他们还能鼓励学生去了解、关注如平等、社会公正等学校和课堂生活之外的一些问题。

除了自我反思之外,同僚性研修也是促进反思的一种很好的手段。21世纪的教师不但要成为“教的专家”,更要成为“学的专家”。教师要想成为教育专家,成长为善于学习的人,对他人的教学进行观察就要从评价的视角转化为反思的视角。在教学研讨会上,教师们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着深刻的反思,他们给予同事之间亲密的关心与信赖,开展评价与交流。在交流中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进行深刻的反思。

“经验+反思=成长”,反思让我们从“经验”中学习,“经验”与“理论”的结合生成智慧。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吧,勤记录,常反思,求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