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物-南宋

南宋(1127—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由汉族建立的王朝。传七世九帝,共计153年,与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

1127年靖康之耻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1138年宋室南迁,定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此后,金国几度南下未能消灭南宋,南宋数次北伐也无功而返,双方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南宋中后期奸相频出,朝政腐败,漠北草原的蒙古部开始崛起。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临安府被攻占。1276年,南宋大臣在福州拥立宋端宗赵昰。1278年,宋端宗驾崩,宋末帝赵昺继位。1279年,元朝镇国大将军张弘范在崖山海战中击败南宋军队,宰相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十万南宋军民也相继跳海殉国,南宋覆灭。

南宋疆域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与金对峙;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

南宋在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沿袭北宋,在中央地方权力、官僚机构、司法、军权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军事上在招收溃兵和勤王之军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军事力量,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出现。南宋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昌盛,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

中华人物-南宋_第1张图片

(1)宋高宗-赵构

(1107—1187)南宋皇帝。1127—1162年在位。徽宗第九子。

大观二年(1108)封广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封康王。靖康二年(1127),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即帝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拒绝李纲、宗泽的抗金主张,接受黄潜善、汪伯彦的逃跑意见,先退至扬州,继又渡江南奔,建行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镇压钟相、杨么等农民起义。虽一度为形势所迫,任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然终以求和为宗旨。后见偏安可保,与宰相秦桧设计收诸大将兵权,杀害岳飞。绍兴十一年(1141),与金人达成割地、称臣、纳贡的屈辱和议。三十二年传位于赵昚(孝宗)。著有《翰墨志》。

(2)李纲

(1083—1140)宋邵武(今属福建)人,字伯纪。

政和进士。累官太常卿。时金兵南下,他上御敌五策,并请徽宗传位太子。钦宗建康元年(1126),为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金兵初围开封时,力主抗战,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坚守京城,力挫强敌。升知枢密院事,出为河东、河北宣抚使。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主张用两河义军抗金,被投降派排斥。绍兴二年(1132),为观文殿学士、湖光宣抚使兼知潭州。徙居洪州。

著有《论语详说》、《三军行事纪要录》、《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梁溪集》等。

(3)宗泽

(1060—1128)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字汝霖。

元祐进士。为大名馆陶尉,即以“国尔忘家”称。靖康元年(1126)知磁州(今河北磁县),缮城治械,招募义勇,阻金兵南下。康王赵构赴金求和,途经磁州,被他劝阻,遂回相州,开大元帅府。他任副元帅,率军援救京师,孤军奋战,获开德、卫南之捷。

建炎元年(1127),为东京留守,修武备,储粮食,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联络河北八字军等诸路人马,拔岳飞为将,屡败金兵。先后上书二十余,奏请高宗自南京(今河南商丘南)还都,以图恢复,均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临终时犹连呼过河者三。著作有《宗忠简公集》。

(4)韩世忠

(1089—1151)宋延安(今属陕西)人,一说绥德人,字良臣。

出身贫苦,年十八从军,御西夏有功。宣和二年(1120),以偏将随王渊镇压方腊起义。靖康元年(1126),攻杀拥众数万之游寇李复。建炎三年(1129),苗刘之变,高宗被迫退位。他参与讨伐,擒刘正彦,授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次年春,以水师八千阻拦金兵十万渡江,与完颜宗弼(兀朮)等相持于黄天荡(今江苏南京附近)四十日。绍兴初,镇压福建范汝为起义。四年(1134),大破金军于大仪镇(今江苏扬州西北),时论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六年,任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联络山东义军,力图恢复。

扼守淮河达七、八年之久,兵仅三万,屡败伪齐与金军,使敌望而却步。十一年,与岳飞、张俊同被召入朝,任枢密使,解除兵权。他反对和议,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常纵游西湖以自娱。曾以岳飞冤狱,面诘秦桧。死后,孝宗时追封蕲王。

(5)岳飞

(1103—1142)宋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字鹏举。

出身农家。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建炎元年(1127),上书反对京师南迁,受革职处分。投河北招抚司,被张所破格提拔为统制,随王彦渡河收复新乡,在太行山刺杀金将。因率部擅自行动,险遭军法处决。旋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泽死,从杜充南下。四年,在清水亭、静安等地袭击北撤金军,获胜,收复建康,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后曾参与平定游寇李成、曹成等,擢任都统制,授承宣使,总重兵屯戍九江。

所部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称为“岳家军”,深得人民爱戴。绍兴四年(1134),讨伐伪齐,收复襄阳等六郡,任清远军节度使,驻守鄂州。五年,镇压杨幺起义。六年,进驻襄阳,派兵深入伪齐境内,收复洛阳西南一些州县,逼近黄河,与太行山义军取得联系,因粮食不足而撤回。十年,挥师大举北伐,连克蔡州、郑州、洛阳等地,取得郾城大捷。因高宗、秦桧主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被迫班师。十一年夏,受召赴临安,解除兵柄,改任枢密副使。不久,被诬下狱。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1.27)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著作后人编有《岳忠武王文集》。

(6)朱熹

(1130—1200)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后徙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称紫阳。

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时,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浙东大饥,乃单车按行境内,救荒革弊。光宗时,历知漳州、秘阁修撰等。宁宗初,为焕章阁待制,旋以本职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落职罢祠。后致仕。卒后追谥“文”。

早期主张抗金,中年后转以防守为上策。受业于李侗,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周敦颐、张载等人学说,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建立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其学派被称为“闽学”,或考亭学派、程朱学派。

生平主要从事著书、讲学,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贡献。学生众多。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楚辞集注》《诗集传》《韩文考异》及后人编纂的《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7)辛弃疾

(1140—1207)南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绍兴三十一年(1161),聚众二千隶耿京,共图恢复,为掌书记。次年率部渡淮南归。乾道元年(1165)奏《美芹十论》,分析宋金形势,提出抗金主张。六年,奏请练民兵以守两淮,并献《九议》。八年,出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淳熙二年(1175)提点江西刑狱,镇压赖文政领导的茶商军起义。后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上疏言民乃国本,贪浊之吏迫使为盗,为政当以养民为意。又整顿乡社,创置“飞虎军”。

八年,提点两浙西路刑狱,旋以谏官王蔺论劾落职,寓居上饶十年。绍熙二年(1191),起提点福建刑狱。后召赴行在,奏论荆襄为东南重地,当妥为备御。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复为谏官诬劾,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居铅山,嘉泰三年(1203)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被召见,以数年谍知金国情况上闻,言金必乱必亡。历知镇江、隆兴府。开禧二年(1206),复为谏官所诬落职。后卒于铅山。

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擅为长短句,风格悲壮激烈,为豪放词派杰出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8)杨万里

(1124—1206)南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字廷秀,号诚斋。

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上《千虑策》,力主抗金,反对苟安求和。提出“兴国在人”的社会政治思想。刚直敢言,触忤孝宗,终不得重用。诗与尤褒、范成大、陆游齐名,语言平易自然,有“诚斋体”之称。继承前人“气”的学说,谓“太极”,气之元;天地,气之辨;阴阳,气之妙;五行,气之显”(《庸言》)。强调元气为构成宇宙万物之本原。

与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和程朱“理在事先”说相对立。提倡“以天地理天地”,反对以《易》理天地。主张以人事说《易》,反对“空谈性命”。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夸大“仁”“诚”道德修养作用。著有《诚斋易传》《庸言》《诚斋集》《天问天对解》等。

(9)陆游

(1125—1210)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务观,号放翁。

少闻父执议论国事,饱受熏陶。绍兴二十四年(1154),应礼部试,名列前茅,因论恢复,被黜落。孝宗即位,任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旋遭贬逐。乾道六年(1170),起为夔州通判。八年,入四川宣抚使幕,从军至南郑。范成大帅蜀,在四川制置使司为参议官,遍历蜀中胜地,爱其风土。淳熙五年(1178)东还。七年,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以发粟赈灾,被劾罢官。十六年,任礼部郎中,又被劾罢。

闲居十余年,嘉泰二年(1202)被召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次年完成,升宝谟阁待制,致仕。工诗、词、散文,亦长于史学。南渡后诗人,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四大家,其诗多沉郁顿挫,感激豪宕之作;鼓吹恢复,诋斥和议,实为一代人民心声之反映。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0)郑樵

(1104—1162)南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字渔仲。

青年时不应科举,筑草堂于夹漈山上,刻苦读书三十年,学者称为夹漈先生。出外访书十年,遇藏书家必借住,读尽乃去。广游名山大川,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于经、史、礼、乐、天文、地理、草木、虫鱼、文字、音韵等学,无不究通,皆有论著。绍兴十九年(1149),携所著书十八种、一百四十卷至临安,上于朝廷,高宗诏藏于秘府。数年后,由于侍讲王纶、贺允中的推荐,得高宗召见。任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为御史叶义问所劾,改监潭州南岳庙。

网罗旧籍,贯串历代,著为《通志》进献,深受重视,被任为枢密院编修官。他反对空谈心性,不满辞章之学,斥为“欺人”“欺天”之妖妄邪说。推崇司马迁、刘知几治史重在“会通”之精神,谓“天下之理,不可以不通”。治史旨在通“古今之变”。其史学著作《通志》,总汇隋唐五代以前文献,自谓“集天下书为一书”“成一家之言”。主张研究学问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知识以及对图谱、文物的研究。生平著作丰富,达八十四种,但大多散佚。其《通志·二十略》,集中反映了著者之史学思想。尚著有《夹漈遗稿》《尔雅注》等。

(11)姜夔

(约1155—约1221)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字尧章。所居与白石洞为邻,自号白石道人。

庆元三年(1197),进《大乐议》,论雅乐。次年复上《圣宋铙歌鼓吹》,得与试礼部,未第。一生不仕,往来于大江南北,与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张镃等相结交,卒于杭州。工诗词,擅书法,其词重格律,音节谐美,多写景纪游、抒写个人情怀之作,对后世影响较大,为南宋文人词重要作家。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注有旁谱,琴曲《古怨》并注明指法,为研究中国音乐史的重要资料。另著有《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等。

(12)文天祥

(1236—1283)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

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围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董宋臣主张迁都避兵,他上书请斩宋臣,提出抗蒙建议。后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土院时,起草制语讥贾似道,被劾罢。后起为湖南提刑。德祐元年(1275),元军东下,他在知赣州任上组织抗元武装,率兵万人入卫临安。出知平江府,遺将援常州失利,奉命退守余杭(今浙江杭州西)。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痛斥伯颜,被拘至镇江。旋脱逃,由通州(今江苏南通)入海至温州。

端宗即位,复任右相兼枢密使,与左相陈宜中主张不合,率兵在福建、广东一带坚持抗元,收复州县多处。后被元重兵击败,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坚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心迹。旋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达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编《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在柴市从容就义。著作经后人辑为《文山先生全集》,多忠愤慷慨之文,诗风至德祐后一变,气势豪放,允称诗史。

(13)宋慈

(1186—1249)南宋建宁建阳(今属福建)人,字惠父。

嘉定进士。知长汀县,改善盐政,公私称便。端平二年(1235)魏了翁幕属。后除广东提刑,雪冤禁暴,阅八月决辟狱囚二百余,一革粤吏数年不予详复之积弊。改江西提刑兼知赣州,为防民贩盐滋事,使民为保伍,讯其出入。除湖南提刑。后陈韡安抚湖南,辟为参谋,诸事多预商榷。淳祐八年(1248),为广东经略安抚使、知广州,卒于任。淳祐七年,著成《洗冤集录》,总结了宋代和以前法医的经验,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华人物-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