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都柏林人》游都柏林(二)

在都柏林第七天,带上《都柏林人》去都柏林北区,探寻乔伊斯本部短篇小说第一个故事《姐妹们》发生的地方:大不列颠街 (Great Britain Street)。这个街名是在文中第二页最后一段出现:

The next morning after breakfast I went down to look at the little house in Great Britain Street. It was an unassuming shop, registered under the vague name of Drapery. The drapery consisted mainly of children's bootees and umbrellas; and on ordinary days a notice used to hang in the window, saying: Umbrellas Re-covered. No notice was visible now for the shutters were up. A crape bouquet was tied to the door-knocker with ribbon. Two poor women and a telegram boy were reading the card pinned on the crape. I also approached and read:

                                       July 1st, 1895

          The Read James Flynn (formerly of S. Catherine's Church,   Meath Street), aged sixty-five years.

                                         R.I.P

译:第二天上午吃过早饭后我就去了大不列颠街去瞅那座小房子。那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商店,注册了一个有点含糊的店名"布店"。店里主要卖的是小孩的毛线鞋还有雨伞。平常日子里窗户上一般挂着一个告示,上面写着:补伞。当时窗板关着,没有告示。一个黑纱做的花束用丝带绑在了门环上。两个穷女人和一个送电报的男孩正在读别在黑纱上的卡片。我也凑上去读:

                         1895年7月1日

      詹姆斯·弗林牧师(曾任于米斯街凯瑟琳教堂)

                          享年65岁

                          愿他安息

故事的主要内容就从这里开始了。大不列颠街这条街还在都柏林,但已经不是这个名,而是叫帕内尔街。波士顿学院的英文系所做的《都柏林人》电子书,专门注释了这一变化:

Great Britain Street

Although a busy shopping street, it crossed one of the poorer parts of Dublin. Today called Parnell Street.

大不列颠街:虽是繁忙的商业区,但却是都柏林较为贫穷的区域。现在叫帕内尔街。

几日前在乔伊斯中心时曾向前台小伙打听过这样的街名变化原因,他说爱尔兰独立后把具有大不列颠色彩的名字要么换掉,要么改变发音。现在都柏林把这条街叫Parnell Street (帕内尔街),是以爱尔兰19世纪后期民族主义领袖, 自治运动领导人,英国国会议员(1875-1891)查尔斯·斯图尔特·帕内尔命名的。在与奥康奈尔街的十字路口,矗立的就是帕内尔的雕像。

雕像面对的是奥看奈尔大街,左右两侧即是乔伊斯书中的大不列颠街。都柏林把街名牌都贴在建筑物第二层楼高的位置,除了刻意要去看街名,一般都是无意识走过。虽然这次特别注意,却忽略了雕像两侧都是以前的大不列颠街。转向左侧后,一家店面一家店面的仔细看,希望可以看到与书中对应的那座房子。类似的房子没有看到,路上却遇到了一家书店。

进去后看到二楼是旧书区,心想也许可以买一本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先是在爱尔兰小说区去寻乔伊斯,结果没找到,正在纳闷时一个店员来问要找什么书,接着就被带到了经典书籍区,原来乔伊斯在这里。躺在这里的乔伊斯的旧书并不算多,惊喜的是看到两本合集,收录了乔伊斯一些代表作,其中也有《都柏林人》,也有想买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翻了翻内页,虽然字比较小,好在内容多而书又轻价格也便宜,这简直就是突如其来的缘分。于是决定要来尝试一次行为艺术,在这家书店把这本书里的《都柏林人》中的《姐妹们》读一遍。


在书店里读完了《姐妹们》之后觉得今天跟着《都柏林人》游都柏林这件事算是很满意,接着就打算去前几日去过的一家中餐馆吃麻辣烫。这家中餐馆就在雕像右侧的街上,相隔并不远。折回到帕内尔雕像处,走向右侧的街道,快接近中餐馆时突然有意识地仰头看了街名,居然也是帕内尔街!这就说明这也是《姐妹们》中的大不列颠街一部分,那么这部分会不会才是文中那座房子所在的具体区域呢?而这条街是与乔伊斯中心相交的,乔伊斯中心曾是乔伊斯居住过的地方。根据文中的“ I went down to Great Britain Street"这句话,文中的叙事者所处位置是居北,而正好是乔伊斯文化中心和这部分帕内尔街的位置关系。




疑惑与肯定的同时,一家有着The Dubliner店名的店铺也像是跳出来作证一样出现在眼前。波士顿学院所做的《都柏林人》电子书上的注释说这条街以前是比较穷的一个区域,眼前这条街放在现在也还是有些破旧的,和雕像左侧比较新的店面相比,这右侧街道上的大部分亚洲超市和餐馆看起来都不算光鲜。



比较笃定帕内尔街的这部分区域更有可能是作者设置的故事发生地之后,安心地到中餐馆吃辣辣的麻辣烫,以慰乡愁。


吃完麻辣烫,又走上乔伊斯中心所在的乔治北街,想象当年乔伊斯从家里出来走向大不列颠街的情景,同时感受这个小小街区两旁的乔治时代建筑和脚下的石板路,像文中小男孩那样走在街上被太阳晒着的那一侧:

I walked away slowly along the sunny side of the street, reading all the theatrical advertisements in the shop-windows as I went.

译:我慢慢地走在有阳光的那一侧街边,边走边读商店窗户上的剧院广告。


和小男孩不一样的是,我是边走边拍两旁五颜六色的门,墙上的藤叶,还有如诗如画的花。





评论都说乔伊斯的这篇《姐妹们》是给《都柏林人》全篇立下了一个当时爱尔兰已经“瘫痪”的基调,整篇文章充满了死亡的气息,很是压抑。今天穿过帕内尔街,街名的改变就说明今非昔比,做为都柏林的游客与《都柏林人》的读者,心情也是截然不同:坐在乔伊斯中心旁的台阶上,晒着太阳,看着对面刚刚拍过的美丽花朵,红色砖墙旁,花朵在枯枝上绽放,这一切都很美。

我还要在都柏林继续待下去,《都柏林人》还会再读。


在都柏林读《都柏林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着《都柏林人》游都柏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