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范睢不是“小人”

全文共5000字,耗时一个星期,阅读大约需要30分钟。

《大秦帝国》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大秦帝国》有哪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历史细节?

本文来自公众号:pichaiweima234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大秦帝国》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范睢不是“小人”_第1张图片

1

打破“先入为主”的偏见

“秦任用酷吏商鞅变法,走上富强,继而吞并六国,一统华夏。”

这是我们从小到大从历史教科书上学到的知识点,直到有一天有幸拜读了孙皓晖的《大秦帝国》,不禁仰天长啸,知识点都白背了。

《大秦帝国》以秦魏“少梁之战”为开篇,秦献公身中毒箭,临终前,大雪纷飞,坐着步辇,看望老兵,一番话,让老秦人泪如雨下,:“诸位跟随我戎马一生,老了却还在这里吞风咽雪,老夫对不住你们”。

继位新君秦孝公任用商鞅贯彻变法,兵强马壮,仓廪富庶的秦国得以东出,逐鹿中原。

秦惠文王审时度势,重用纵横家张仪,对六国一一瓦解,逐个击破,最终化解了六国的合纵之谋。

秦昭襄王文有范睢,武有白起,一文一武,几定乾坤。

秦庄襄王虽然在位三年,一是重用吕不韦为相,攻克韩国的军事重镇成皋和荥阳,秦兵可以直达魏国都城大梁;二是利用赵国和燕国的战争,攻取赵国三十七座城池,进一步削弱了赵国实力。

“秦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这其中的艰难曲折甚至是屈辱隐忍,着实鲜有人知。

2

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范睢不是“小人”

《大秦帝国》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范睢不是“小人”_第2张图片

商鞅父母皆亡,列国漂泊。本是魏国丞相公叔痤的中庶子,公叔痤临终前嘱咐魏王要重用商鞅,魏王不以为意,无奈,公叔痤又建议魏王不用就杀了他,魏王却不屑动手除掉一个小小中庶子。上将军庞涓却大为惊骇,生怕这个商鞅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百般打探,最终还是放过了商鞅,认为他不堪大用。

商鞅辗转来到秦国,与秦孝公一见如故,恨不得跪在地上相互给对方磕头,商鞅遍访秦国各地,甚至深入秦国偏远的地区,同时,他也对列国各自的优劣了然如心,他提出的变法主张:奖励农耕以富国,激赏军功以强兵,统一治权以正吏,化俗齐风以聚尾。

自春秋以来,贵族封地世袭,天子打仗都要依仗他们出钱出力,商鞅废除贵族封地,瓦解与之相辅相成的特权,使得权力回归中央。

商鞅的变法非常彻底,除了开刀贵族,还整治民风,秦国民俗荒蛮,大损秦人身体,商鞅颁布法令,除夫妇外,男女一律分局,取缔寒食和脏乱痼疾。

变法后的秦国,建立了新军:三万精良铁骑,两万勇猛善战的步兵甲士,秦国终于可以纵横天下。

商鞅这样的旷世奇才,怎会不懂“鸟尽弓藏”的道理,他的使命已经完成,已经展示了自己的为政信念,完成了自己的治国志向,变法也走向了正轨,按理说,商鞅是可以全身而退,可是为什么最后落得个车裂之刑的下场?

秦孝公到死都视商鞅为知己,君臣二人并无二心。但是继位的太子秦惠文王跟商鞅可是有很深的芥蒂,这个以后有机会展开讲。

商鞅的死是自我成全,并没有惶惶不可终日,也没有跪地求饶,更没有鸟尽弓藏的悲凉。商鞅知道自己在老秦人心目中的地位,死了的商鞅,比活着的商鞅更能够稳固变法成果,老秦人对商鞅的爱戴,会更上一层,所以他坦然赴死。秦惠文王车裂商鞅,只是给秦国老贵族一个交代,但是最终却没能满足秦老贵族的愿望,继续拥戴商鞅的变法,着实腹黑心狠。

《大秦帝国》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范睢不是“小人”_第3张图片

白起发于卒伍,做卒长的时候便是铁鹰战士,骑战步战,以及各种器械无不精通,战场算计之精到,战法部署之高明,杀敌勇气之丰沛,决断胆识之果敢,几乎都是样样精通。

三十多年来,只要白起领兵,任是大战,恶战,秦军战无不胜,久而久之,秦军士兵都将白起说成是“战神”。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军降兵20万,(有人说是45万,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秦赵大军对峙,各领兵约50万,双方在长平互砍,手起刀落,41天以后,被秦军围困,断水断粮的赵军,怎么可能还剩下45万?)。

范睢和秦王甩锅给了白起,杀降命令是白起下的,但是他也是别无选择。20万赵军放回去,这场灭国大战白打了。20万赵军放逐巴蜀,保不齐日后又跑回齐国,还是白打了,抓起来,这光吃饭也得把秦国吃垮,自古燕赵多有志之士,赵国人又血性,有骨气,早晚秦赵还有一场血战。

好了,小伙伴们,这个问题如果换成是你,请问该如何自处啊?

秦王关键时候让白起退兵,煮熟的鸭子到嘴边了,又让人端走了。

白起杀降后,心力憔悴,一病不起,披头散发,一代战神,从此隐退。

以下这段话摘自《大秦帝国》,论述为何不能杀降,请大家拿出小本本记一下,日本人当年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如果真的有天谴的话,估计还没开始。

“人世间的事,总是要有极限的,一旦你跨越了这道极限,即便强力不能将你立即摧毁,那骤然齐心的天道人道也会将你埋葬。诸多极限中,战场不杀降,是最为醒目的”。

秦王向来倚重白起,当年自己的舅舅魏冉把持朝政,白起坚定的站在国家这一边,力挺秦王夺权,“朋而不党” 是范睢对白起的评价,白起这个人看似听命于太后,听命于魏冉,听命于秦王赢稷,但是他真正关心的永远是大秦的子民。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魏冉为了扩充自己的封地,出兵攻齐,白起却拒绝了领兵出战,最后魏冉亲自带兵出征结果大败而归,损失秦国5万将士。

白起是一个有血有肉,胸怀天下的勇士,是个真君子,“人屠”这个称号对他来说太不公平了。

《大秦帝国》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范睢不是“小人”_第4张图片

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范睢是个有大才无大德的人,但他却不是一个小人。

秦王赢稷18岁继位,但是朝政一直都由母后宣太后和舅舅魏冉把持,其实这两个人对于自己的继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宣太后死后,舅舅的举动简直让赢稷寝食难安,他公器私用,调动大军攻打齐国扩充自己的封地,朝中培植自己的亲信。

但是撼动魏冉必要一击即中,否则自己小命不保,范睢的出现,让赢稷一扫阴霾。在范睢的周密计划下,趁着魏冉外出打仗,联合白起,夺权,这其中的惊险刺激,权谋杀伐,等有时间,在跟大家细说。简单点说就是没有范睢,赢稷不可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范睢对内替赢稷夺回权力,对外劝诫秦王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瓦解六国实力,深得秦王的信任。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毁在了,“睚眦必报,一饭之恩必偿”的老套伦理上。

范睢作为秦国宰相,国之柱石,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可是他“谋国夹带私仇,恩仇之心过甚”,力荐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两个人,但是这两个草包,坏了秦国的大事。

郑安平曾经两次搭救范睢,助其死里逃生,范睢深知,秦军无军功不授爵,所以总是瞅准机会让郑安平立功,可算是等来了机会,秦将王龁领兵攻邯郸,不敌,十余万大军伤亡逃散,郑安平率军两万增援,兵败被俘。

身为主将的郑安平投降了,可是两万铁骑拒不降赵,凭借山谷激战三日,几乎全部战死,只有三千余伤兵做了俘虏。秦军有规定,打仗的时候,主将战死,领兵五百以上的将领斩首,身边的护卫军全部自裁,所以秦军打仗的时候被称为虎狼之师。可是谁也没想到,主将投降了,真是笑到头掉。

另外一个恩人是王稽,向秦王力荐范睢,算是伯乐吧,范睢举荐他出使各国游说,意图瓦解各国合纵意图,但是王稽居然见钱眼开,收受贿赂。最后被斩首。

秦法有令,举荐人和被举荐人是相互连坐的,任何一方犯了错,另一方也难辞其咎。

我在这里今天重点要讲的不是范睢如何功亏一篑的,相反我要夸夸范睢与君王相处有道。

范睢自知难辞其咎于是向秦王提出辞官,秦王向来喜欢范睢,相对于范睢做出的贡献,区区举荐两个蠢货,这个可以既往不咎,我不禁要感叹,为人臣,能够做到向范睢这样,也是很让人羡慕了。

不但秦王不责备他,还认真的向他讨教储君的人选。秦王认为太子赢柱身体不好,而且不具备当君王的魄力,想要废除太子另立储君,想让范睢出面,重新审核现有的皇室子弟。找出一个更合适的来。

各位,各位,如果是你,该当如何?

这是个跑断腿,费力不讨好的活,得罪未来储君是个什么后果,商鞅已经给范睢演示了一遍。范睢不愧是范叔。

历时一年,范睢再见秦王,给出的建议是“储君暂不能更换”,范睢对秦王说“子平看后”,或许赢柱资质平平,但是据范睢观察,赢柱的子女中,有几个堪当大用。秦王赢稷一扫阴霾,喜笑颜开,和范睢对饮直至大醉。

各位,范睢才是洞察人心的鬼才,常伴君侧,洞悉君心,赢稷是真的打心里想要废了赢柱吗?他担心的不过是秦国能够一直保持列国霸主的地位,一个合格的君主无疑是这一切的保障。

果不其然,赢柱在位三天便一命呜呼,儿子继位,名唤嬴政。

范睢的结局算是很体面,赢稷亲自奉上饯行酒,君臣到最后一刻仍然心心相惜,范睢已经老了,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何必拘泥于死法。后世都会记住他身为人臣,为帝国立下的汗马功劳。

2

看《大秦帝国》质疑起了花木兰

《大秦帝国》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范睢不是“小人”_第5张图片

小编只是实话实说,各位得饶人处且饶人。

《大秦帝国》中记述魏国大将吴起训练的魏武卒的情况:

身穿铠甲三层,头戴铁盔,腰佩短剑,身背二十强弩并带箭五十支,肩扛长毛一支,背三天余粮,日行一百里后仍能保持战力,整体装备约五六十斤。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花木兰虽然不是身处战国,但无论哪朝哪代,身为步卒也好,骑兵也罢,盔甲,武器,整个重量下来,五六十斤不在话下,成年男子要想背负这些行头,百里行军,仍然保持战力都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花木兰一个女子,真的很难想象。

重甲骑兵向来是军队里最精良的力量,选拔的士兵都要身强体壮,身穿重型铠甲,手持长毛刀剑,头戴铁盔,一个女子作为普通士兵征战沙场尚且吃力,真的很难想象,她还能身先士卒,领兵打仗。

匈奴粗粝彪悍,以骑射为能,远则射箭,近则弯刀拼杀,电影《蒙古王》对于草原骑兵的装备和彪悍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从秦一统华夏开始,匈奴始终为患,直到清朝才彻底解决。

虽然《花木兰》这种艺术加工可以让全世界的女性看的拍手称快,但相比较于女性以这种方式叱诧风云,个人倒是觉得孝庄皇后,更胜一筹。

孝庄一生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康熙亲征噶尔丹,身染恶疾,危在旦夕,为稳朝局,孝庄拄着拐杖,出现在金銮殿,满朝文武瞬间俯首称臣,不敢造次。

女性和男性在力量上不具备可比性,尤其是金戈铁马的战场,更不具备优势,但是女性的魅力和能力,不应该受到质疑,历史告诉我们,女性是可以担当大任,并且做的比男人更出色。

花木兰可能在军队里当个普通士卒,征战多年仍然活着,也是个奇迹了。

2

吐血推荐

有两本书,一本书是《大秦帝国》,一本是《明朝那些事》,都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给读者讲历史,语言风趣幽默,内容细致深沉。

其实相对于把时间浪费在抖音,微博,等快时尚平台,不如静下心来,多沉淀一些内容,碎片化的娱乐方式,并不会给大家带来真正的平和,更多的是放下手机后的空虚和焦虑。

END

关于本文:

作者:劈柴喂马,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的原创。

读完了不点赞,你是魔鬼吗?

猜您还喜欢:

台湾电影《大佛普拉斯》“在人间即无间”

海边的曼彻斯特:我们终究无法还清欠下的

《大秦帝国》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范睢不是“小人”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秦帝国》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范睢不是“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