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9月8日,诺贝尔文学奖出炉了,获奖者是美国的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因为她那毋庸置疑的诗意声音具备朴素的美,让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很多人都问为什么是她?很多人笑一些作家又陪跑了一次。而在我看来,能够获奖的作品,一定是新颖的,一定是写出了时代特征的。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时社会融合在一起”。时隔莫言先生获奖8年,走过来中考、高考,我终于在大三这一年,有幸读完《蛙》。这是我唯一读过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我们中国人创作的作品,我的感触很深。
虽然我只读过这一本,但是我却看到了上个世纪那段疯狂的历史,这是几代人的悲哀!全文以第一人称的角度,用写信的形式,讲述了在高密东北乡,当50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故事。读完整本书,我的脑海里也已经有了一个骑着自行车在结了冰的大河上疾驰的女医生形象,一个为了抓计划生育在村口与顽固分子抗争的女医生形象,一个在手术台上挥刀接生的女医生形象,一背着药箱、撑着雨伞、挽着裤脚、与成群结队的青蛙搏斗着前进的女医生的形象,一个可以随时骂脏话,会叼着打烟,敢爱敢恨的女医生形象……打破我对妇科女医生的认识,打破了我对上世纪中期的女人的认识。
一、
1953年,村民们对新的接生法还很抵触。”老娘婆“认为新法接生的孩子会得风症,其实是怕断了财路。“她们用擀面杖挤压产妇得肚子;她们还用破布堵住产妇得嘴,仿佛孩子会从嘴巴钻出来一样;她们甚至把胎儿和子宫一起从产道里拖出来。”姑姑作为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妇科医生,在接生第一个小孩时,遇上了“老娘婆”,她的情形是这样的:“她扔下药箱,一个箭步冲上去,左手抓住那老婆子的左臂,右手抓住老婆子的右臂,用力往右后方一别,就把那老婆子甩炕下。在接生完之后的情形又是这样的“姑姑咬着牙根说:什么这活儿你干了一半?你这个老妖婆子,你以为女人的阴道像老母鸡的屁股一样,用力一挤,鸡蛋就会蹦出来?姑姑飞起一脚提中老婆子的下巴,踢在老婆子屁股上。”在被大队长说了之后,她又是这样回复的:“什么老人?老妖怪,害人精!多少人死在你手里,老娘手里有枪,立马儿就崩了你!”
姑姑还给牛接生,给快奔六十的超高龄初产妇接生。
电视剧看多了,自然不会觉得以前的接生婆有多好。可是姑姑,这位勇敢地与旧传统对抗的女医生,更形象地让我看到了19世纪中期,中国小地区女性不一样的魅力。
二、
“她们俩,都是没结过婚的变态女人,看到别人夫妻双双她们心中嫉妒,所以发明了绝户计。”
1959年,遇到了粮食短缺,全社大饥荒,公社四十多个村庄,没有一个婴儿出生。1962年秋,那片几乎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生产。于此同时,生育率也上来了。1963年冬,高密东北乡迎来了建国之后第一个生育高潮。那个时候国家奖励生孩子,尤其是没有生出男娃的家庭,更是疯狂怀孕生子。1965年,急剧增长的人口,让新中国实施了建国后的第一个计划生育。
姑姑已经是公社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姑姑不留余力地抓计划生育,给女人发避孕套,却被用来吹气球,成了孩子地玩具。于是他们给女人发避孕药,却被那些女人用手指或筷子探喉吐出来。于是男扎技术便应运而生。为了给公社地男人做结扎手术,顶着被骂这技术是姑姑们自创地压力,跟男人们对抗。
这都不够,姑姑为了落实计划生育,给已经生过一胎地女人放避孕环,这是我第二次听说放环。小时候,听到我的母亲跟大人们聊天,说到放环取环什么的,我都不知道是什么。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什么是节育环。以上的这些,都没有讲完姑姑的传奇故事。
三、
“张拳蹲在地上,双手抱着头,呜呜地哭着说:我张拳,三代单传,传到了我这一代,难道非绝了不可?老天爷,你睁睁眼吧……”
“陈鼻颓然垂首,仿佛泄了气的轮胎,他痛苦万分地说:天绝我也!天绝我也!老陈家五十单传,没想到绝在我手里……”
“王仁美从车厢里探出身子,高声喊叫:郝大叔,您帮我捏两个娃娃,男的,要一模一样的”
为了保持公社不发生一起超生计划生育,姑姑的小组勒令男人要结扎,要么女人要戴环。印象很深刻的有三个片段,一个是姑姑抓东风村的张拳家的计生,另一个是抓侄子家的计生,还有一个抓是陈鼻家的计生。因为这三家的孕妇,已经怀上了,只有流产,才能解决问题。可并不是那么容易。逼得张拳家的老婆跳河逃跑,最终母子双亡。动用了车队到侄子岳父家拉倒房子,邻居的房子,邻居的百年老树,只为打压非法怀孕的侄媳妇,最终也搭上了侄媳妇母子的命。为了抓怀孕六个多月的王胆,下地洞,游大河,将整个村庄掘地三尺,王胆还是个侏儒人……
这些非法怀孕的背后,是所谓的“传宗接代生儿子”,女人们生了三胎,也要继续生,只为一个儿子。正是有了这个旧思想,让偷偷取环,代孕这些非法手段获得牟利。也因此,导致了现代社会的男女比例失衡。光棍越来越多,女性的选择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不均衡的匹配是不会幸福的。我们没有办法再去追究过去,我们也没有办法改变我们的原生家庭,但值得庆幸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可以对过去的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
《蛙》坐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重要作品,不仅仅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我从来没有见过抓计生是这样子的。记忆里,母亲曾经参与过抓计生,她说,那些人很狡猾,早上把小孩抱出去,这样就查不到了。于是每天早早地出门,天没亮就在超生家庭的门口等着。二胎计划前的非头胎孩子,也许都经历过躲计生。去外婆家,去叔叔家,去别人家,反正就是不得回家。生育政策实施到现在,早已变成了二胎政策。可是那段历史,对过去几代人的影响,绝对是重大而深远的。
五、
关于一个在手术台上挥刀接生的女医生形象,一背着药箱、撑着雨伞、挽着裤脚、与成群结队的青蛙搏斗着前进的女医生的形象。对这个形象的描写,我再一次感叹文字的魅力,尤其是汉字。
“姑姑说,那天晚上的蛙声如哭,仿佛是成千上万的初生婴儿在哭。”
“无论她跑得有多快,那些哇——哇——哇——的凄凉而怨恨的哭叫声,都从四面八方纠缠着她。”
“姑姑说她感觉到了它们坚硬的嘴巴在啄着她的肌肤,它们似乎长着尖利指甲的爪子在抓着她的肌肤,它们蹦到了她的背上、脖子上、头上,使她的身体不堪重负,全身趴在了地上。”
“她说从耳朵上往下撕那两只青蛙时,几乎把耳朵撕裂。它们牢牢地叼住耳垂,像饥饿的哇哇叼着母亲的奶头。”
“姑姑在奔跑中回头观看,那景象令她魂飞魄散。千万只青蛙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叫着,跳着,碰撞着,拥挤着,像一股浊流,快速地往前涌动。”
“姑姑说那天晚上她原本穿着一条肥大的黑色绸裙,但那条裙子,被那些偷袭的青蛙一条一条地撕去了。”
对于姑姑,一边是“送子娘娘”,另一边是“杀人狂魔”。我们很难追究这些文字的真实性,但场面却栩栩如生,人物情绪淋漓尽致。这样的双角色,对于那个时代的女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挑战。
小说只是反映了中国一个公社计划生育的现象,还有许许多多像姑姑这样的计生干部,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他们不惜搭上名誉、家庭、性命,没有他们,就算有第二个袁隆平,也不会有今天的中国。
《蛙》的意义有很多,是大放异彩的母爱:有不顾自己身体坚持怀孕的王胆,有为了附中孩子铤而走险的张拳老婆。小狮子快六十岁了还渴望一个亲生孩子。是不同男性角色的生育观:“我”想要一个儿子,也可以没有。张拳生了三个女儿也要再生只为一个儿子。是新旧更替的婚姻观:王肝痴迷于大几岁的小狮子。中俄混血儿陈鼻与侏儒人王胆的结合。姑姑对叛徒前男友的憎恨与感恩。我与小狮子的自由婚姻……《蛙》里的一切,无一不在指示着“生命”二字,象征性和夸张性的手法,将小说推到了高潮,我们应该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2019年暑假我到来宾市博物馆参加全国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讲解活动,博物馆里,青铜鼓上有几只青蛙,老师的讲解说了青蛙是古人崇拜的动物,寓意吉祥平安,多子多福。其实那时我不明白为何青蛙也能寓意多子多福,时至今日,我已明白。
“暂名青蛙的‘蛙’,当然也可以改成娃娃的‘娃’,当然还可以改成女娲的‘娲’。女娲造人,蛙是多子的象征,蛙是咱们高密东北乡的图腾,我们的泥塑、年画里,都有蛙崇拜的实例。”
关于对莫言的作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但关于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人的一个骄傲。因为但凡一个好的作品,艺术的,文学的,音乐的,建筑的……都离不开写实与创新。
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就是有着与其他生物不一样的特质,人类有思维意识,有语言文字有情感情绪。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最好的最高级的,在我看来,应是最接近人类心灵深处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不管怎么样,我们离不开爱与性,生与死。人类在这世上是很孤独的个体,偏偏这一生又很长,喜悦,悲伤,迷茫,顺利……为什么会有“网抑云”这个梗?虽然我本人不喜欢并且很鄙视那些不懂何为抑郁症却从中作梗的人,但是我不得不承认,确实上面的热评实在是太击中人心,加上长夜会把寂寞放大,评论就会与人的无意识相勾连,于是各种情感涌上心头。
在回不去的纸笔年代,在如今的快信息时代,我们的确需要文字来给予力量,与其互相取暖,还不如在文字中寻找共鸣。这也许就是露易丝·格丽克会获奖的原因吧!
可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别忘了,其实我们并不寂寞,在这个星球上还有亲人和朋友,还有千千万万心地善良、温暖至极的人,这就是爱啊!
“房间安静。
这是说,房间安静,但相爱的人在呼吸。
同样地。夜晚黑暗。
夜晚黑暗,但群星闪烁。”
[美]露易丝·格丽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