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新商业进化论》专栏·第154篇
文| 马畅审校| 马畅
音频录制| 李盐值班编辑| 胡铁花
第 5437 篇深度好文:5548 字 | 8 分钟阅读
革自己的命,从来都是世界上最难的事。
没有人能帮你的企业成长,创业者唯有自己革自己的命,才能不断开创、创新。
自我革新,一斧劈开创新者的窘境。
一、创业者的共同宿命,
就是遭遇窘境
大企业也会失败。 曾经名赫一时,如今销声匿迹的大企业不在少数,如柯达、摩托罗拉、王安电脑公司......《创新者的窘境》作者克里斯坦森认为: 过去成功的管理经验,阻碍了大企业的持续成长。 失败的大企业,各有各的问题,但普遍问题都是:不具备成长型思维。 没有成长型思维,所以思维固化,这样的企业总爱依赖过往成功经验,进化不出新的能力。昨日的成功,成为了今日跨栏路上的包袱。
图片
当下,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给了那些只想吃老本、不想转型的企业一记响亮的耳光。新时代里,转型是企业的必经之路,大企业也不例外。
但让一头巨象起舞,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例如科技巨头微软,就曾经迷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来,靠着现任CEO纳德拉推行的“刷新思维”,微软才重新崛起。要知道,在纳德拉2014年上任之前,媒体都在猜测微软的大限之日何时到来。
2014年之前的十几年里,人们都认为微软只会抄袭,乔布斯甚至说它“不会有什么起色 ”;而从2014年到2018年,纳德拉仅用短短四年,竟让微软市值创下历史最高点——7315.6亿美元,比四年前翻了2.43倍。
在中国,百度的命运与微软极其相似。
第一,微软和百度都经历过深渊的绝望,如今也都开始转型成功。
百度,曾在2005年上市时创造了中概股神话,首日股价涨幅就达354%。但从2018年至今,百度也如同当年的微软,股价坐了过山车,由高光跌落低谷,现在正从低谷反弹,抬头上升,呈U型曲线。数据显示:
2021开年前两周,百度股价保持上涨趋势,市值直攀800亿美元,相较10个月前翻了一倍。
很多人说是因为百度坚持了AI战略、大力开拓云服务等等,但只是说对了一半。
根本原因是,和微软一样,百度身上的二次创业精神越来越明显。
“以归零的二次创业心态,为未来去战斗。”李彦宏写在内部信中的这句话,让归零、二次创业成为了百度2020年的关键词。
上市15年间,百度市值跌宕起伏不断,但不仔细分析的话很难发现,一个个V型反转、U型上升的股价曲线背后,有两条线常年稳定上升:一是研发费用,二是营收。
图片
2010到2020年十年来,百度研发总费用增长超过25倍;2019年,研发费用已经占总营收16%以上。同样,研发投入也极高的华为,在其2019年年报中显示:华为全年营收为人民币8588亿元,净利润627亿元,而研发费用高达1317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15.3%,较2018年增长29.7%。
这让人联想到,2010年的11月22日,那时股价长期低迷的微软,当日股价又下跌了15%;投资者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建议微软分拆公司,他们认为,即使微软分拆后的部分价值之和,都要大于当前的整体价值。直到2013年底,微软市值跌到了3000亿美元以下。
纳德拉清楚这一切,但新上任的他没有着急一口吃个胖子,而是有节奏地推动转型:在内部,他反复对微软所有员工强调AI的未来价值,随后用制度促使他们执行引入AI的新战略;在外部,他做了一件百度也在做的事,把微软内部共享的技术也对外开源,以更前瞻的方式寻求机遇。
图片
——对于股价变动,短期看有人唱衰、有人喝彩,但是,只有从长期来分析才有意义。百度与微软都是传统科技巨头,虽然有自己雄厚的核心技术实力,但在新的科技浪潮中谋求新发展,动作难免有些迟缓。
复杂是所有大企业成熟的代价。不过,只要长期面向用户,不断夯实核心能力,将产品打磨极致,守正就能出奇。
第二,微软和百度的转型,全都是文化先行。
李彦宏的归零思维,纳德拉的刷新思维,本质都是二次创业精神,目的是让增长缓慢的公司重获活力。
二次创业精神,实际上属于企业文化,其含义很好理解,就是:再出发、再探索、再创新。
百度该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这是李彦宏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0年,李彦宏首次提出了“百度论语”29条(后补充至36条),来诠释百度文化,外界也得以一窥百度内部的价值观,如:
每个人都要捡起地上的垃圾;百度不仅是李彦宏的,更是每一个百度人的;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愿意被挑战;说话不绕弯子;百度没有公司政治;让产品简单,再简单;打破部门樊篱;只把最好的成果传递给下一环节;从可信赖到可依赖......
在百度最不被理解的时候,创始人的性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员工,百度人低头努力地做着“冰山下面的事”。2020年年初疫情期间,百度仍有许多团队身处零下几度,坚守在一线岗位,为了公众安全,反复调试人体测温产品。
图片
同样的是,《中欧商业评论》曾写道,微软重回聚光灯下,和任何战略、任何产品都没关系,而是因为纳德拉从根儿上重塑了微软积病已久的文化。
卓越企业之间,存在文化共性,比如百度和微软的价值观中,都强调“包容开放”。
纳德拉曾在一次发布会上,公开使用iPhone的手机,这是历代微软CEO和高管都不敢做的事情。因为在以前,如果这样做,就会被鲍尔默(纳德拉的上一任CEO)痛骂。
但纳德拉的行为,是在鼓励微软员工打破封闭的思维。不使用别的公司的产品,就无法更好地了解别的公司,还会失去合作机会。逐渐地,纳德拉凭借自身性格中的谦逊、包容,也让微软文化变得更有包容性与更加多元化。
公司无论大小,转型的核心都是企业文化。文化决定了一个组织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又决定了决策者会如何决策。
文化的缺失,将会直接导致组织心智模式的错乱,进而导致决策失误,以及企业之后的一系列失败。
组织是存在心智模式的。《经济变革成长论》作者理查德·尼尔森和西德尼·温特说:组织通常更擅长在一个恒定环境中,执行自我维持性的任务,而非应对重大变革;它们更擅长沿着一成不变的方向实施变革,而非执行其它类型的变革。
70%以上的变革都以失败告终。它们之所以陷入难以继续增长的窘境,正是因为忽视了最本质的事情——文化。
企业转型,文化先行。能够取得转型成果的企业,都是高度重视了企业文化建设,譬如英特尔、IBM、微软、百度。
图片
二次创业的精神文化,不仅意味着决策者要改正过去的错误,更意味着要不贪恋过去的成功。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面对刚刚拉开反弹增长序幕的百度,李彦宏用归零思维来提醒自己:
创业者要有朝不保夕的危机感,当下的路是新长征。
笔记侠成长无终点,创业也如此,始终创业,始终奔跑#创业#笔记侠#新商业视频号
二、进化!未来属于成长型组织
每一次转型的挑战,都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内部的人、内部的思维观念。
CEO劝诫式的文化布道,只能一部分地推动文化转型,企业文化的真正塑造,既需要具体的理念,同时也需要显著的、明确的行动,来影响到企业里的每一个人。
转型还是要人来实现。文化转型是个艰难的过程,最难的地方在于,没有一个人能够拯救一家企业,能让一家企业不断进化的,一定是一群人。
1.成长型组织特质一:修身养性
微软转型期间,纳德拉第一件事便是让大家都去阅读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当时在微软,即使是不同的操作小组,大家也会扯皮、争抢资源,自以为聪明的人们相互对立而站,就像漫画里互相用手枪指着对方的形象。组织瘫痪,这导致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错失了多次机会。
图片
纳德拉认为,微软转型的结果,就是变成一个成长型组织,所以只有每个部门、每名员工都通过《非暴力沟通》学会和谐共处、沟通合作,整个微软才不会各自为政,争夺利益。
转型,改变大家过去固有的思维,没办法强拧。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起读书学习,打开自己封闭的认知。
从过去一年开始,百度内部发起了读书运动,百度高管定期在内部“度学堂”直播荐书,互相交流读书心得。
图片
(百度高管2020年推荐书单) 李彦宏爱读各类书,他人生中的第一场直播,就是谈读书。直播里,他对樊登坦言,创业路上,金一南的《苦难辉煌》对自己的启发非常大。
《苦难辉煌》描写红军长征前后,中国社会错综复杂而又恢弘壮阔的历史进程。从古至今,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充满苦难,这本书也花费了99%的篇幅来讲苦难,很少讲辉煌。
但是经历过苦难的人懂得,把苦难翻过来,背面就是辉煌。自古英雄多磨难,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
创始人及高管在公司里带头读书,不仅能让大家拥有共同愿景、共同价值观,更能促进公司向着成长型组织进化。只有成长型组织,才能扛过周期。百度书单里的书目,几乎都是成长型组织必读的书。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到,成长型组织要进行5种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加强团队学习、实现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进行系统思考。
书单中的《苦难辉煌》、《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旁观者》 三部书,都是在提供一种宏大视角。而从更宏观处思考,就有利于激发人进行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为什么重要?因为人组成了组织,所以每个人的系统思考能力,是一家公司进化为成长型组织的基础条件。不懂系统思考的人,会把组织当做一台机器;而懂系统思考的人,把组织看作一个生命体。
前者只聚焦于控制和完成业务目标(KPI),视每个人为机器上面的一颗螺丝钉,讲求只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这个时候,公司就容易出现部门间扯皮,员工只完成本职工作而不思考公司全局等情况。这是一种基于管理机器的机械化思考模式。在纳德拉接手公司之前,微软就是这样的松垮状态。
后者则更有全局观和格局观,对待同事和公司能够高效合作、多元思考、及时反馈、顾全大局。这种状态的公司,更容易抵抗突发变化的冲击,才是真正的成长型组织。
图片
成长型组织的本质,是每个成员都具备成长型思维。系统思考,就是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承认变化恒存,积极拥抱变化,把每一次不确定都视为机遇;而没有系统思考,就会形成固定型思维,认为包括自己的所有人、所有事都是一成不变的,拒绝主动改变(成长),但突发变化一来,就会束手无策。
因此,纳德拉认为,大家要从“我比你无所不知”转变成“我向你无所不学”;李彦宏认为,个人主义代替不了团队作战,“请大家时时记住Break all the wall(打破一切樊篱)”。
成长型思维的人和企业,领导力更强、格局更高。这类似《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讲的道理——
世间只存在两种游戏,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玩有限游戏的人,认为个体的胜利至高无上,所以他们缺乏格局,更加自我、自私;玩无限游戏的人,认为游戏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游戏中的人没有赢家,也没有败者,他们的格局更高,更能包容批评、挫折和变化,他们相信:“没有一个人能独自玩游戏。一个人不成其为人,没有群体,便没有自我。”
一家公司里,如果大多数人都在玩有限游戏,那么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公司政治就成为家常便饭;相反,成长型组织里的大多数人,都只在乎无限游戏,他们具有成长型思维,不把生活和工作的成果跟短期利益捆绑起来,而是关注长期主义,从长期的格局中获取幸福。
《旁观者》一书则是德鲁克大师的自传。阅读这本书,就像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阻隔,跟一个有系统思维、爱玩无限游戏的人连线对话。百度这份书单的安排用心良苦。
如果说上面三部书是“养性(性,心性、心智模式)”,那么书单中的《富爸爸穷爸爸》、《终身成长》、《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深度工作》、《弱传播》、《定位》这六部书就是“修身(身,言行举止)”。它们提供了具体方法论。
比如《终身成长》、《弱传播》中,谈论人与人之间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沟通方法,才能达到和谐、包容、有效的交流与合作。这也是成长型组织里的人际交往原则。
方法论是用来指导人的日常行为的。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思考得再多,还是要做出来才是真的。一家企业的命运,就把握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上。
图片
2.成长型组织特质二:新陈代谢这份书单背后,同时还透露出百度内部组织变化的3个信息:第一,百度高管正在加速年轻化。比如荐书清单里的不少高管,就都是80后;从2020年4月,百度公布的最新的“中层管理干部名单”中,也可以看出“年轻化”已成为百度新晋高管的显著特征。李彦宏亲口表示,百度将加速干部年轻化的进程,选拔更多80后、90后年轻同事进入管理层。第二,百度内部的人才培养制度,造就了一批领军人才。例如吴甜等人,都是从百度基层摸爬滚打,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百度内部晋升的高管,有个共同特点,都是凭着战功而非履历升上去的,全都在一线有打胜仗的经验。第三,百度也在不断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对高管层进行合理换血。如褚瑞松等人,都在其他知名大企业有过多年高管经验,如今被百度吸引;而侯震宇则是在2015年暂别百度后,2018年又强势回归,为百度多项业务作出过贡献。 任何一个组织,都像是一个容量庞大的词库,词库里包含着组织自己的技术、运作方式、经验、规则、文化等知识和信息。 但这个容量不会无限大,因此词库必须时常更新,根据用户需求、市场需求、组织内部需求、时代需求等因素不断新陈代谢。只有这样,组织才能持续发展、动态发展。否则,落后的词库就会反过来变成企业变革的绊脚石。“新陈”意味着企业要从多种渠道吸取内外部的新知识,例如引入新人才、并购新企业、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并要将新知识与词库内的旧知识相结合,激发新能力的诞生,也让企业有更好的适应力。“代谢”则意味着有时候,企业要刻意遗忘以往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因为这些过时的知识和信息,会让企业掉进“能力陷阱”。要让库存里的知识和信息永远都是最有效的,企业才能开放可塑。这也是成长型组织的要求。 ——从人到机制,从思维方式到行为,从个体到组织,全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打造成长型组织,必须从每个最细微的实处做起。
图片
尾声
不退缩,也不冒进,是最好的生长状态
有一种经营哲学,叫做“踌躇哲学”。踌躇,是退缩与冒进中间的状态。看上去,人是在原地打转,可实际上,是在那里痴迷地探究,持续挖掘用户需求背后更新的需求,是向更深处扎根。 在外界眼里,百度存在感越来越低,但走近去发现,百度也是在“踌躇”,暗自迭代,而非意志消沉。 李彦宏热爱植物。在纪录片《二十度》中,他讲到,跟动物不一样,植物比较安静,不是老在动,但动得越少的生物越长寿,所以植物可以活很长很长时间,生命力非常旺盛。 创业者不可能永远一路高歌猛进,却可以革自己的命,把每一天都变成崭新的一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