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有书: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 关于本书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本亲子沟通领域的畅销书,在本书中,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认为,只有先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和孩子产生共情,孩子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和忠告,父母和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 关于作者 ·——

本书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她们都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也是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阿黛尔·法伯是教育学硕士,曾在纽约市的高中任教8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伊莱恩·玛兹丽施,本科毕业于纽约大学,是专业的画家和作曲家。两位作者都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并且被收入美国名人录。

——· 本书金句 ·——

1.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2.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3.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4.做父母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


——· 音频文稿 ·——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是一本亲子沟通领域的畅销书。全书中文版大约270页,我会用大约25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解书中精髓: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愉快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听书名你就觉得很亲切,这不就是很多父母面临的困惑吗?重复多次的要求孩子就是不听,甚至还会跟你对着干;你一开口孩子就嫌你啰嗦,三句话没说完就烦透了;想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却什么也不愿跟你讲;又或者孩子开口才说了两句,就以“算了算了,说了你也不懂”而结束。

事实上,亲子间的很多冲突,都是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你说的话孩子不愿听,孩子从不主动跟你倾述,这不是孩子叛逆,而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在说和听上面犯了错。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本书,就是解决亲子间的沟通问题。说和听是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说和听都很重要。沟通是门技术,是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的。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中的技巧浅显易懂,每个人都能一学就会,快速上手。运用书中的方法,不仅能化解亲子间的冲突,也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沟通问题。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他们的感受,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才会主动地和父母沟通,父母和孩子才能建立亲密关系。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分别是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阿黛尔·法伯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也是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阿黛尔本科毕业于美国皇后学院戏剧专业,获学士学位,后又在纽约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她曾在纽约市的高中任教8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伊莱恩·玛兹丽施,本科毕业于纽约大学,是一位专业的画家和作曲家。这两位作者都曾师从已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俩人还共同创建了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协会,同时两位作者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们均已被收入美国名人录。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80年,之后就一直畅销不衰,销售量超过300万本,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一度成为父母们的“育儿宝典”。书中总结出的方法非常有用,能够帮助父母化解和孩子的冲突,使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和忠告。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来为你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第一个问题,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

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称赞才有效?

第三个问题,当孩子犯错时,有哪些方法可以代替惩罚?

好,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

亲子沟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父母经常否定孩子说的话。妈妈,我好饿。你不是刚吃过饭吗,怎么又饿了。妈妈,我困,我要睡觉。你不是才睡醒吗?你肯定又想偷懒。父母否定孩子的话,是因为他们从心底不认同孩子的感受。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就无法和孩子产生共情。而没有理解的沟通,自然无法顺利进行。

可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不简单,因为父母小时候有太多的感受被忽略了。多大点事,不就是个玩具嘛,你没必要这么难过。回想一下,父母就是听着这些话长大的。很多父母连自己的感受都不能了解,更不会表达,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去教孩子。结果就是,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他们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同时也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这样,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中,长大后很多父母成了小时候自己最讨厌的父母。所以,家长学会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疏导孩子的情绪。

父母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会有各自真实的感受,这些感受只有不同,但没有对错。当我们伤心难过时,最不想听到的就是讲大道理或者提建议,那样只能让我们心情更差。过分同情让我们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们产生防范心理;最让人生气的是说我们的感受毫无道理,是小题大做。这时候你一定觉得没有沟通下去的必要。孩子和大人一样,会有伤心难过,如果父母忽视这些情绪,孩子内心的委屈得不到解决,就会变得烦躁不安,你说再多话孩子也不愿意听。即使孩子的某些行为是错误的,父母也要先接纳他们的情绪。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专注于让自己伤心难过的事情上。当孩子越小,就越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他只会通过跟你对着干来发泄内心的不满。这时候,就更需要父母的引导。

怎么帮助孩子理解他们的感受呢?阿黛尔和伊莱恩在书中总结了四个帮助孩子摆脱苦恼的技巧:全神贯注地倾听;用简单的话回应他的感受;说出他们的感受;最后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其实,相比较语言的技巧,父母发自内心地态度更重要。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孩子都觉得那是虚伪的。只有父母真正在乎他们的感受,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

这四个技巧,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倾听孩子情绪的宣泄,并说出他们的感受。这需要我们真正放下自我,走进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描述中理解他的真实感受。

孩子从小学到的都是小汽车、苹果这些具体的词语,说出“我很伤心”、“我好委屈”这些抽象词汇,对他们来说很有难度,这需要父母和孩子不断刻意练习。一旦孩子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感受,就能集中精力处理手上的问题。现实中很多父母都是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这会让孩子感到气馁。如果家长能真正用心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心平气和地表达他们心情。

相反,当孩子被责怪、提问或者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如果父母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嗯”“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语言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讲述的过程中,理清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有些父母可能会担心,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恰恰相反,当孩子听到父母说出自己的感受,他们会感到开心,因为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现实中我们也有类似的体验,当有人理解你的痛苦时,你好像也没那么痛苦了。

在接纳孩子的情绪时,父母需要在搞清楚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并让孩子明白:他们有权表达自己的愤怒,但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而且这种表达不能伤害到别人,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在感情上。正如阿黛尔和伊莱恩所说:孩子所有的情绪都应当被接受,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好了,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接受孩子的负面感受,允许孩子表达伤心难过。父母和孩子存在冲突的重要原因是,双发都带着情绪去沟通。正确的做法是先照顾好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亲子间的沟通才会有好结果。孩子越小,越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父母的引导。父母可以通过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然后用简单的话回应他的感受,比如啊,哦等;接下来说出他们的感受,最后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好,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如何赞赏孩子?

教育学家发现,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想要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真实的自我形象,就要多多赞赏她们。夸奖孩子很重要,但是孩子从外界得到的批评多于赞赏,因此父母就应该承担起这个重要责任。同时夸奖孩子,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时机。正如阿黛尔和伊莱恩在书中所说:“除了衣食住行外,我们对孩子还有一项义务就是肯定他们“做对”的事情。”

但通常我们会觉得,表扬孩子不需要技巧,只要是赞美的话,孩子都爱听。但赞赏需要谨慎,善意的赞赏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拒绝。阿黛尔和伊莱恩认为,表扬孩子要落到实处,尽量不要使用“太好了”、“你真棒”这种空泛笼统的评价,而是多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去肯定他们的行为、努力和过程。因为孩子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薄弱环节,所以并不喜欢空泛的赞美。当他们希望得到评论时,其实是希望有人认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用完全敷衍的语气说“你真是个天才”。这就是为什么,你的表扬不仅是无效的,还会带来负面效果的原因。但是,赞赏是需要谨慎的。有时,善意的赞赏会招致意想不到的反应。赞赏可能会让被赞赏的人产生怀疑。赞赏可能会导致否认。

赞赏孩子的技巧并不难,阿黛尔和伊莱恩把他们总结为以下步骤:先描述你所看见的现象,接下来描述你的感受,最后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我来举个例子,你会更加直观了解。10岁的小女孩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打扫了自己的房间。这个时候,孩子的妈妈可以这样说:哇,地板很干净,床也很平整,连你的书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上。这就叫做描述你所看见的。接下来描述你的感受,你可以这样说:走进这间房间,我感觉很舒服。舒服就是你看到干净整齐的房间的感受。最后,你可以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比如你可以说:孩子,你把笔都分了类,将彩笔、钢笔放在了不同的盒子里。这叫做“有条理”,宝贝,我为你高兴。

这种表扬方式非常有效,因为它是一个真正在看,在听,在注意,然后大声说出你所看到和感受到事物的过程。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会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这种描述方式不仅在夸奖孩子,还给出了夸奖的理由。从我们对孩子细微处的描述中,孩子们会不断重复这些行为,从而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孩子发现他可以把杂乱的屋子收拾干净,他乐于助人,他懂得分享,他很有耐心,他能做到守时,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所有这些行为都会存储在孩子的内心,会伴随他长大。当孩子受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这些经历会给他安慰和鼓励,也都会成为他日后成功的基石。

上面讲的,就是今天的第二个问题,怎样的夸奖才是行之有效的。总结一下:经常得到夸奖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而孩子很难从外界得到肯定,因此学会正确地赞赏孩子是父母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孩子的夸奖要真诚而具体,不能浮于表面。夸奖孩子的技巧有:先描述你所看见的现象,接下来描述你的感受,最后再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这样的夸奖是一种认真听,认真看,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对孩子真诚而细微的夸奖,会成为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好,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孩子犯错时,有哪些可以代替惩罚?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惩罚孩子。比如,一位妈妈带七八岁的小男孩去超市,孩子见到什么东西都要摸,不管他妈妈怎么说,孩子就是不听。到处乱跑,妈妈怎么拉都拉不住,还撞倒了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这时候妈妈已经忍无可忍,一顿狂骂,孩子哭了一路,妈妈也被气得不轻,原本给孩子买的冰淇淋也被没收了。

面对孩子,我们能想到的办法似乎只有惩罚。如果不惩罚孩子,似乎孩子就会变坏。可问题是,孩子并不会因为受到威胁、惩罚,就变得更加听话、懂事。为什么家长喜欢惩罚孩子呢?其实他们是在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怒。但这种惩罚往往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还会带来新的麻烦。比如说,孩子不愿意吃饭,就要玩小汽车。你怎么说他就是不听,这时候你劈头盖脸一顿狂骂,孩子是不玩小汽车了,但他开始嚎啕大哭。这时候让孩子吃饭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你还面临孩子哭闹的新问题。其实孩子犯了错误,他内心也会很愧疚,此时他最希望在心态平和的情况下得到大人的帮助,以便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而不是无休止的指责。一味地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相反,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和你对抗上。

既然惩罚不起作用,孩子犯了错,父母该怎么做呢?阿黛尔和伊莱恩的老师吉诺特博士说,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这样能让他感受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什么叫做承担承担行为的自然后果呢?比如说那个超市撞到老奶奶的孩子,妈妈可以陪他一起送奶奶回家,并且承担起照顾老奶奶的责任,从自己的零花钱中给奶奶付医药费。如果你只是惩罚孩子不吃冰淇淋,孩子会感到困惑,因为撞到老奶奶,和吃冰淇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孩子继续违抗你,惩罚也是没有用的。阿黛尔和伊莱恩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而且简单易操作,一学就会。这七个技巧分别是:请孩子帮忙;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表达你的期望;提供选择;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采取行动;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这七个技巧,我们来一一了解。

请孩子帮忙这个技巧很简单,比如孩子去超市跑来跑去,父母就可以让孩子帮忙写购物清单,并且找到清单上的东西,帮忙推车、装货、卸货整理货物。孩子有好多事要忙,所以也就没时间到处闯祸了。当你不再把孩子看作麻烦的制造者,而是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时,孩子就会更愿意配合你。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你还可以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比如说你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不喜欢他这样,因为小孩子在过道上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一定要注意的是,只评论孩子的这种行为,不要评论孩子这个人。孩子做错事,可能是他也不知道正确的行为是什么,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比如,告诉孩子,你要么好好走路,要么坐在购物车里。如果孩子确实犯了大错,那就让他体验不正当行为带来的后果。举个例子来说,孩子到了吃饭时间,孩子就要玩小汽车,就是不愿吃饭。那就不愿理他,让他承担不吃晚饭饿肚子的后果。让孩子记住饥饿的感觉,他下次就会好好吃饭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几步就足够唤起他们的责任心了。

这个方法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当我们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彼此的对上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而是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努力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每个人需求得到满足。

上面讲的,就是今天的第三个问题,孩子犯了错,有哪些方法可以代替惩罚?总结一下:孩子并不会因为受到威胁、惩罚,就变得更加听话、懂事。相反,惩罚孩子实际上会错失孩子修正自己错误的机会。阿黛尔和伊莱恩给我们介绍了代替惩罚的几个技巧,可以请孩子帮忙;并且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能攻击孩子的人格;同时说出你的期望,或者给孩子提供选择;如果错误很严重,要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接下来去采取行动。还有一种方法是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好了,说到这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里主要的内容就讲完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第一个问题,我们说到孩子的行为和感受密不可分,只有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才能理解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感受。感受只有不同,却没有对错之分,孩子所有的感受都应当被接纳,尽管他们的某些行为是错误的。

只有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才体会到被理解和尊重,他们才会集中精力处理自己的情绪。父母可以通过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然后用简单的话回应他的感受,比如啊,哦等;接下来说出他们的感受,最后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在接纳孩子的情绪时,我们需要区分清楚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并让孩子明白:他们有权表达自己的愤怒,但要使用恰当的方式,前提是不能伤害到别人,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在感情上。孩子所有的情绪都应当被接受,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接下来我们说到了夸奖孩子的技巧。行之有效的赞赏会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真实的自我形象,学会称赞孩子做得对的事情是父母的重要责任。阿黛尔和伊莱恩认为,赞赏是需要谨慎的,不恰当的赞赏可能会让被赞赏的人产生怀疑,也可能导致否认。因为孩子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所以空泛的赞美只会然他们感到虚伪。

相反,当他们希望得到评论时,其实是希望有人认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用完全敷衍的语气说“你真是个天才”。因此表扬孩子要落到实处,不仅要夸孩子好,还得说出好在哪。正确的做法是:先描述你所看见的现象,接下来描述你的感受,最后再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最后,我们介绍了几种代替惩罚的方法。其实孩子犯了错误,他内心也会很愧疚,此时他最希望在心态平和的情况下得到大人的帮助,以便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而不是无休止的指责。一味地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孩子犯错时,可以通过其他做法代替惩罚。

代替惩罚的技巧有:请孩子帮忙;当你不再把孩子看作麻烦的制造者,而是把他们当成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时,孩子会更愿意配合你,也就没有了到处捣乱的时间。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你可以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接下来你可以表达你的期望,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或者你可以给孩子提供几种选择。你还可以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如果孩子的错误伤害了别人,你可以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有书: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