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知道对孩子发火不好,可就是忍不住怎么办?

知道所有的人生道理,也不见得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我就是一个脾气火爆的妈妈,而我的火爆又来自我的父母。

我相信很多家长像我一样,看过太多的方法教你如何对孩子不发火,看过太多的道理告诉你对孩子发火的危害,可惜收效甚微。虽然内心无比认同沟通比发火有用,也认真的剖析过自己发火的原因,但是,一看到孩子拖沓磨蹭,一顿饭能吃一天,看到孩子一写作业就发呆、口渴、尿频尿急、头疼脑热,还是会让你瞬间破功,暴跳如雷。

我也知道对孩子发火不好,可就是忍不住怎么办?_第1张图片

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不妨试试和我一样接受自己的情绪,但是把伤害降到最低。

别克制你的愤怒

愤怒是我们为了掩饰害怕、受伤或者悲伤所产生的一种保护机制。当我们感受到被挑衅、威胁或者伤害时,大脑会迅速通过愤怒让我们进入备战或者逃跑的状态。比如愤怒会让我们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和血压上升,心跳速度加快等。

愤怒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正常情绪,并且在人类的生存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作用,只有在愤怒失去控制的时候,才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害。

所以我们不是要克制愤怒,而是要思考,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试图用愤怒掩饰的害怕和受伤的感觉究竟从何而来?是什么让我们的愤怒不断升级?

1.你竟敢不听我的!

有的父母希望在孩子面前拥有绝对的权威,我说什么你就照做,孩子要是“犟嘴”,就让被冒犯的父母立刻火冒三丈。藏在这种愤怒背后的,是父母对孩子逐渐失去控制的恐惧。父母习惯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或者唯命是从,突然有一天孩子开始质疑自己,甚至反抗自己,这种在亲子关系中失去主导地位的感觉让父母极为不适,所以引发了愤怒。

这种对孩子绝对控制的父母自己也可能曾被自己的父母控制,于是这种父母权威不容侵犯的模式就一代代的传递下来了。

如果你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愤怒,那么,在你的愤怒升级之前请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就是孩子早晚会摆脱你的控制,而且这也正是教育的目的。让孩子有一天能够离开自己,独立生活。而孩子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反抗权威。

在《亲爱的安德烈》里,安德烈对自己的妈妈说:

“你到今天都没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与你的‘别人’ !”

我也知道对孩子发火不好,可就是忍不住怎么办?_第2张图片

如果你的孩子开始反抗你的命令,你不但不该生气,反而应该高兴,说明你的孩子有了独立的思想。那些可以在家里自由表达意见和不满的孩子,在学校被霸凌的几率也大大降低。所以,我们可以不用事事都听孩子的,但是我们应该给他们争辩的机会。

2.啥都做不好,你将来能有什么出息?

父母深知人生不易,担心自己的孩子一不小心,就被残酷的竞争甩在了后面。所以经常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把孩子的某个孤立的事件或者行为,通过不合理的联想无限放大,然后推出了一个自己无法承受的结局。

例如,因为孩子做错了题,联想到孩子在学校一定没有认真听课,又联想到孩子别的课肯定也没有好好听,甚至可能联想到了孩子这样下去肯定会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最后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一生惨淡。这些联想充满了父母对不可控的未来的担忧和害怕,最后这种焦虑就变成了愤怒发泄给了那个无动于衷的孩子,甚至用更加极端的方式试图唤醒眼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

我也知道对孩子发火不好,可就是忍不住怎么办?_第3张图片

如果认真分析上面这种情况产生的愤怒,我们不难发现,在父母整个失控大吼甚至大打出手的过程中,因为孩子做错题这件事本身所引发的愤怒其实占了非常小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认清楚自己生气的时候,哪些是客观事实导致的,哪些是自己的不合理联想导致的,那么至少可以将自己的愤怒控制在合理的、就事论事的范围内。

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它没有孩子眼中的那么美好,但也不一定有父母眼中的那么可怕。事实上,我们在愤怒的时候做出的这些不合理假设,90%都没有发生,或许永远都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要及时的阻止这种不合理的假设,不要让这些杞人忧天的假设干扰我们的生活,连累自己的孩子。

3.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有些父母的愤怒是因为心里住着个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所以对自己的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够成绩优异、能言善辩、多才多艺,结果发现自己的孩子资质平庸还不求上进。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你感到很挫败,所以希望通过自己的严厉管教能帮助孩子尽快的变成你心中期待的样子。

这种情况下,父母其实是把对自己生活的不满转嫁到了孩子身上,自己如此平庸,所以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自己无法实现的那个辉煌的梦,希望孩子可以帮自己实现。看着孩子离自己的期待越来越远,所以越看越气。

可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用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真的没有什么意义。很多历史上的名人都曾是别人眼中的那个平庸的孩子。爱因斯坦三岁才学会说话,周杰伦小时候成绩太差,连高中都考不上。可这些缺点并没有妨碍他们成就自己独特的人生。

我也知道对孩子发火不好,可就是忍不住怎么办?_第4张图片

我们一直被教导要“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可是这样的别人有千千万万,我们不停的追逐别人的长处,反而让自己的长处无处施展。其实我们的人生,只需将那个“己之长”发挥到极致就已经足够精彩了。

无论是上面的哪种情况,我们盲目的克制愤怒都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觉察和克服的是藏在愤怒背后的那些不安和恐惧,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把自己的愤怒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请克制你的行为

虽然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有些时候难以控制,但是你愤怒之后的行为却是可以控制的。

你可能有过这样一个讨厌的上级。功劳都是他的,黑锅都是你的,让你加班,但不给加钱。面对这样的领导,你生气吗?当然生气?你会对他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吗?当然不会。那么为什么你可以忍受上司的百般折磨还能以礼相待却对自己孩子作业本上一个错字无法忍耐?因为前者的代价太大,所以你给自己的行为设置了绝不可触碰的红线,但是后者软弱可欺,所以你才会肆无忌惮。

“软弱可欺”这个词可能会让很多父母感到不适,但是,这是事实。谁都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但是请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父母因为一点小事失手将孩子打伤打死的新闻屡见不鲜。去年那个因为无法承受妈妈的责骂,纵身跳下上海卢浦大桥的男孩至今让我胆战心惊。请父母们将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深深的刻在脑子里,并在每次发火的时候回放。这样,为了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我们就可以给自己的行为设置红线,即使在最生气的时候,也不能做出让自己后悔的行为。

这个红线可以按照个人的情况设定,也可以在自己的控制力有所提升的时候,逐渐加强。

例如,你可以设置批评孩子时不能用人身攻击,或者侮辱性语言的红线。比如骂孩子是“笨蛋”,“没出息”,“废物”等等。也可以问问孩子,每次父母发火说过的话里哪些对他伤害最大,那就把这些话最先列在你的红线清单里。

你也可以要求自己坚决不能动手打孩子,或者不做出任何让自己或者孩子处于危险中的行为。例如,上海的一个妈妈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而气到跳河轻生。这样不理智的行为是一定要首先列上清单的。因为她不仅让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还给孩子做了一次很不好的示范。

我也知道对孩子发火不好,可就是忍不住怎么办?_第5张图片

发火后和孩子主动沟通

如果你能够将自己的愤怒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能够在愤怒的时候不做出任何过激的行为,那么,你已经将愤怒的破坏力大大降低了。如果你能在每次情绪失控后及时的安抚孩子的情绪,那你就可以将愤怒的影响降到最低了。

你需要告诉孩子,愤怒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并且告诉孩子你会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告诉你的孩子,父母的愤怒丝绝不会影响父母对他们的爱。

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疗愈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还可以让孩子理智的分析父母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从而让孩子在面对别人的不良情绪时,能有更强大的抗压能力。

堪称教育典范的电视剧《家有儿女》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爸爸夏东海因为写剧本不顺利而非常的疲惫和焦虑。这时候,刘星和小雨因为闹矛盾把家里搞得一团糟。于是,夏东海这个好脾气的爸爸也忍不住对他俩发了很大的火,而且给了他们很严厉的惩罚。到了晚上,当夏东海冷静下来的时候,他主动的找刘星小雨道歉,并且说明了自己发火的原因,而且也帮孩子认真的分析了他们白天的矛盾应该怎么处理。面对这样诚恳又暖心的老爸,刘星和小雨自然欣然的接受了爸爸的道歉,并且原谅了爸爸,也理解了爸爸的情绪。

我也知道对孩子发火不好,可就是忍不住怎么办?_第6张图片

如果自己就是个火爆脾气,没办法和孩子好好沟通,让自己的伴侣帮你完成这个任务也是可以的。比如去年热播的《小欢喜》里,方一凡妈妈的教育方式也是非常粗暴的,非打即骂都是信手拈来。可是方一凡却是几个孩子里面性格最好、最开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有个聊得来的老爸。他和爸爸之间无话不说,爸爸对他极大的包容和接纳让他感受到了父亲的爱,从而也有力量去包容妈妈的刀子嘴豆腐心,理解和接受妈妈的坏脾气。

警惕愤怒的前奏

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只要是发火的时候没有出格的行为,并且发火之后和孩子及时沟通,我们就可以随便发火了?当然不是。任何事情有了量的积累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如果你天天发火,大事小事都发火,时间长了,一样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孩子发火的次数。

如果你仔细的回忆以往大发雷霆的过程,一定能找到那些总能触发你愤怒的前奏。比如你工作不顺,回家来却发现老公在玩手机,家里还一团糟。你早就已经怒火中烧了,这时候再看到孩子看着作业本发呆,你根本搂不住火。

当你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不是很好,有发火的前奏,就想办法把自己和孩子隔离开。你还可以提前告诉告诉孩子,自己今天情绪不佳,需要独处的时间。然后,给自己做点好吃的,找一本好看的书或者电视剧,懒懒的摊在沙发上,做一只慵懒的咸鱼,平抚自己的情绪。

我也知道对孩子发火不好,可就是忍不住怎么办?_第7张图片

我们是父母,但也是我们自己。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有力气对付那个状况百出的孩子。相信我,你少辅导一次作业、当一天缺席的妈妈并不会比冲着孩子暴跳如雷带来的伤害更大。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妈妈觉得自己的儿子性格孤僻,不爱交朋友,还总是被其他的孩子欺负,于是她经朋友介绍找了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医生,希望能帮助她的孩子。可是这个医生听了妈妈的描述以后并没有给他的孩子提出什么改变的建议,而是让这个妈妈去和自己已有数年隔阂的父亲和解。一开始这个妈妈非常不理解,但是当她真的与父亲和解以后,惊喜的发现自己孩子的问题也没有了。

或许孩子还是原来那个孩子,只是在妈妈与自己和解了以后,她对孩子也有了更多的包容;又或者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快乐,自己也变得开朗起来。

像这个故事里的妈妈一样,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孩子的问题,其根源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无法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或许是因为我们也在过分苛责自己的不完美。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和这个普通的、不完美的自己和平共处,并且能够偶尔自私的取悦自己,我们会发现孩子似乎也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也知道对孩子发火不好,可就是忍不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