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如何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第一、二模块学习感悟

                                刘琳慧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触摸一体机、电子白板等软硬件已基本普及到每一所学校,随着教育现代化加快的步伐,如何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我们的教师需要具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这个暑假,我校组织教师们共读王绪溢博士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的书并收听了陈蕾老师音频分享。结合我的教学工作实践谈一下我的感悟与收获。

      记得刚入职时,在新师考核课上,我上了一节三年级信息技术课《太空之旅》,在课后评价中,我的导师就说了句,课上没有用上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我当时非常疑惑,我不是一直在用电子白板设计了很多教学互动环节了吗?今日拜读了王博士的书才得到解答,王博士提出:老师上课只使用PPT、纯粹利用投影仪投影计算机画面,或单纯使用电子白板,这些并不列为真正的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它只是某个教学活动的替代,因为这些应用未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性。那么什么才是真正好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呢?在学习中我了解到,好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应该是:以生为本以教学为核心,教师能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全面的获取课堂活动的数据,在生本互动中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结合数据适时的调整教学策略。这便是生成性教学而非单纯的传授。缺少了它就无法达成这样的教学境界。

      理论说起虽简单但实质倒是不那么容易。首先,教师必须要能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其次,在教学设计中要思考在什么环节采用什么样信息技术手段,去创设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效果更好。比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中低段的学生多能积极举手,但进入高段的班级里,愿意举手回答的学生数甚少。是他们都不会吗?就信息技术课上,我发现那些学生不爱发言,但抛给他们的任务都能做出不一样的效果,编辑出的程序作品比教师的脚本更简化。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常是请那些举手发言的学生,而往往忽略了那些不愿举手的学生。由此,我们不容易与孩子思维碰撞,甚至错认为班级里的学生对这个知识都掌握了。在王博士书中第三章中《互动课堂的四项要素》里提到四种互动课堂的方式:个人抢权、随机挑人、小组计分板、全班IRS问答。这四项活动确实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即使是平时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因为信息技术挑人的随机性,又在小组合作中同伴同学的促使下,他也不得不认真的去思考问题。使学生的被动思考变为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由此,这两个模块学习内容,给了我教学上的许多思考。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教师教学为主改变为生本课堂?如何减少老师的讲述、操作演练的时间,节省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去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求真理的能力? 在今后教学中将更多的从生本课堂中去思考教学设计。

    总之,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学与教的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需要老师边学边思考,认真研究学科课程,研究新的教育技术的运用,研究课程与技术之间的无缝连接。只有这样才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如何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第一、二模块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