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思维》-3 拥抱失败 才能不断成长

为什么学习这部分

阻碍我们从错误中学习有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外在因素来自于别人的谴责,内在是人们心中对失败的恐惧,这会带来对自我的威胁,会对我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在这一部分内容,我们会看到如何克服这两种对进步造成重大阻碍的因素。我们会看到为什么有的人或机构能够直面失败,他们又是如何从错误中学习的。最后通过贝克汉姆的故事,我们也会见证他是如何在一次次的挫折和挑战面前保持热情,而不是放弃的。

两种思维模式

《黑匣子思维》最后一部分介绍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有些人则不能。根本的区别在于我们如何认识失败。成长型思维者认识错误的方式与固定型思维者完全不同。他们认为,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努力推动的。他们用一种用清醒的眼光看待失败的态度:失败不是能力不足的证明,而是学习进步的机会。他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错误上并从中抓住学习的机会。

而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成功是由天赋和先天智力决定的人更容易被错误吓倒。他们会觉得失败证明自己不具备足够的能力,而且以后也不会有,他们认为先天条件无法改变。他们会更害怕面对别人的评判,失败让他们感到如芒在背。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企业工作的员工会担心失败,害怕被谴责,认为人们应该对错误守口如瓶。他们会认可“公司里有很多欺上瞒下、走歪门邪道的行为”或“员工们总是藏匿信息、保守秘密”的说法。

在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公司里,氛围则会更加坦诚,人们乐于合作,对过失的态度也积极得多。他们会认可“公司真心支持我去冒险,即使失败了也会支持我” “就算有人犯了错,公司也会把从中学习的机会当成‘附加价值’”或“这家公司鼓励人们进行创新——这里欢迎创造力”等说法。

如果文化氛围对错误的态度是不健康的,谴责就会盛行,掩饰会很普遍,人们会害怕面对合理的风险。只有当这种态度有所转化,人们才不会急于谴责别人,公开透明的机制才会得以建立,掩盖错误的行为也会显露出其本来面目,它们不过是肆无忌惮的自我伤害。


重新定义失败(新的想法)

该是对失败进行重新认识了。失败有多重含义,在不同背景下也需要不同的应对方式。但无论错误以何种形态出现,都具有帮助我们进步的无穷价值。当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失败,成功也会同时具有令人振奋的新意义。能力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伟大的个人或集体才具备的固定优势,而是动态的,会随着我们拓展知识边界的努力而越变越强。我们不会再为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而骄傲自满,不会再在别人指出我们知识的漏洞时产生抵触情绪。

汉伯里说: 没有人是生来害怕失败的。害怕失败不是一种本能,而是随着我们长大而逐渐发展出来的观念。很小的孩子是完全不怕失败的,他们很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学习速度非常快。我们要做的是让失败有价值,要善于失败。我的意思是要去冒险,如果行不通,也要从中学到东西。在失败后假装一切正常或者谴责别人都是无益的。那样做只会浪费了解自己,并在自身的技能、经验和资格等方面发现问题的机会。而一旦抓住了学习的机会,你就能行动起来,有所作为。


来看一个试验。参加试验的是一群学生,像大多数人一样,他们在遭遇失败后表现不佳。其中一半学生去参加一门课程,在那里,他们会获得持续的成功。课程中的问题都很简单,学生们答出问题后也很高兴。可想而知,他们会开始建立对自己智力的信心。

另一半学生则不会体验到这种成功。他们会学到如何重新解读自己的失败。他们有时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同时也会被告知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失败不会被当成他们智力不够的证明,而是增强理解力和领悟力的机会。

在各自的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要解答同一道难题。那些屡获成功的孩子们又变得像之前那样,一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了。他们对失败过于敏感,导致表现失常,过了很多天才慢慢恢复精神。有的孩子变得比以前还要胆小,再也不敢冒险面对挑战了。

而另一组学会重新解读失败的学生则大不一样。他们处理难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很多人在遇到失败后仍然表现优异,在回到学校后还会向老师争取更多的挑战机会。在可能失败的挑战面前,他们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这个实验说明: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儿失败的经历,就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成功,那么他的这种成功也是脆弱的。光环戴得太久,人会高估自己的智慧。在面临措手不及的意外时,这些人的抗打击能力甚至会弱到不及常人。

进化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但如果我们在遭遇失败后选择放弃,或者故意忽视错误,那么不管我们多聪明,都无法再进步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先进的进化机制一起帮助我们释放潜能,形成了驱动个人和组织进步的框架。


文中提到贝克汉姆在遇到职业低谷的时候,是如何面对失败,调整自己的。贝克汉姆在一次世界杯上,面对对手的恶意挑衅犯了小错,被红牌罚出,却被当成罪犯对待,遭到英国媒体的口诛笔伐。很多评论者对他是否能坚持到赛季结束都表示怀疑,一名记者写道:“贝克汉姆的足球生涯令人担忧。没人指望他能从这次危机中复原。”在接下来的那个赛季比赛中,贝克汉姆获得了一次任意球的机会,这对贝克汉姆来说是一次重大考验,因为当时距圣埃蒂安的红牌事件仅有几个星期,贝克汉姆整场比赛都面对着对方球迷的嘘声。他后来说,他在摆放皮球时非常紧张,但当他后退几步,准备罚球时,他感到一切都变了。他说: 准备踢出任意球时,我感到自己的意志力变强了。当时我很可能会沮丧消沉,担心结果,但我感到了内心的坚强。部分原因是(曼联球迷)给我的巨大支持,但也是因为我多年的刻苦练习,我在风雨中踢过的几万次任意球。是那种练习给了我信心。

很少有人能像贝克汉姆那样面对天下皆知的逆境。要抗争逆境、从失败中站起,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挫折。失败是为了证明我们能力不足吗?失败了就意味着我们没本事完成任务吗?这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才会有的反应。他们在阻碍面前气馁,丧失了求胜的意志。他们千方百计地逃避挫折,即使这些挫折能让他们获益。

但如果你把失败看成学习的机会,相信练习的力量能帮你在困境中成长,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就不会被任何困难动摇。你会向失败敞开怀抱,把它当作进步的良机。无论是改进吸尘器、创建科学新理论,还是展开大有前途的足球生涯,都是如此。

“被罚出场很倒霉,但我学到了宝贵的一课。”贝克汉姆对我说,“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自我妨碍的悖论

书中这一部分还提到了一个自我妨碍的悖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在事后找借口。自我妨碍行为不是事后草草拼凑的理由,而是事前就精心安排好的。这是一种未雨绸缪的策略,目的是减轻失调感。即人们会因为要做的事情太重要,而太害怕失败,所以他们会在事前故意发生一些小错误,并为最后可能的失败寻找借口。一名心理学家表示:“人们更愿意承认自己的小毛病(醉酒),来逃避承认更加严重的错误(我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聪明)。”


这部分给我的最大收获有两点:

1)认识到自己在固定型思维的一种表现(这部分以前没有觉察到)。这部分表现形式是:自认为自己积极学习,工作经历比较丰富,于是在工作中看到团队里各种不合理的现象,然后就会觉得别人不思进取,不知道改变。将别人的能力看作是固定不变的,而不是动态的。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一种“愤青”的感觉,关注在错误,而不是成长的机会。

2)生活是个万花筒,失败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从容对待失败,同时加强练习,相信练习的力量能帮我们从困境中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匣子思维》-3 拥抱失败 才能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