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为钱奋斗,自己怎样才能做个有“财”人?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没有仔细读过《红楼梦》的人可能很难猜到,上面这句话竟然出自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之口,向来不经管账目只知多愁善感的林妹妹竟然还有如此心计,连人精凤姐都不得不暗自惊叹。
    
      虽说钱财被冠冕堂皇地喻为“身外之物”,但关起门来,看着存折上不断累积的数字,谁心里又不暗自欢喜呢?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带领人民共同富裕,大家都在努力致富,谁要是落下了队,那也实在愧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塔木德》箴言提到:身体依靠心灵而生存,心灵则依靠钱包而生存。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金狗旺财金猪聚财”,托“狗狗猪猪”们的福,从年底到如今这几个月来,眼看着股市、基金日日见长一路上扬,指数大盘春回大地遍地红花,于是众人都开始蠢蠢欲动,谁都不想错失这为财富增值的大好时机。借着这股喜气洋洋来势迅猛的“财富风”,前程无忧的“做个有财人”专题也顺势推出,和职场中人一起来为自己的“财富”做个盘点,问问自己:“我到底是不是个有财人?”

       “做个有财人”网上调查历时一个月,共收到2278份有效样本。男性受访者略高,占59%,女性受访者占41%;17-29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占绝大多数,高达97%;北京市的受访者居各省市之首,占22%,上海市与广州市的受访者均为12%;43%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30%;民营/私企工作的受访者占30%,在外商独资企业工作的受访者占24%,国企/上市公司工作的受访者比例为10%。

调查一:钱的意识和第一次赚钱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面……”这是童年时代必唱的歌,而且一唱就是几十年。“钱的意识”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植入每个幼小的心灵中去,只是有些人意识得早,有些人意识得晚而已。“在金钱上我从小就喜欢以万和千万为单位,即使是在身无分文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位温州商人说,“我们一般从小就确立了赚钱的志向,而且把目标定在1000万元以上。”当然,这话看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也并不诧异,毕竟如何赚钱已经融入到温州人的血液里。有人统计,美国《财富》杂志每年所列的全球最富的100个人,其中有95%以上的人从小就有发财欲望,57%的全球巨富在16岁之前就想到了要开自己的公司,43%的全球巨富在成年之前已做过第一桩生意。都说“三岁看到老”,那对照这些英雄豪杰,我们对钱有意识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2278位受访者中,儿时、中学时代就有赚钱意识的占37%;而大部分人都是在大学乃至工作以后才有了赚钱意识的。当提及第一次赚钱的经历,81%的人都是靠自己的体力或脑力为别人打工得来的,只有小部分人是靠买卖交易赚来第一笔钱。也难怪,像传奇富商菲勒小小年纪就靠捡来的玩具车轻松赚钱的人毕竟还是凤毛麟角。

       而依靠“中大奖、投资投机”赚第一笔钱的人仅有3%。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天上是会掉馅儿饼的,只不过很少有人能捡到而已。

       当你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并不是先天就有“赚钱”的潜质时,也没有必要感到懊恼。财神爷并不会因此而不来眷顾于你。相反,先天不足后天来补,成为有财人也是指日可待的。
 

               同样为钱奋斗,自己怎样才能做个有“财”人?_第1张图片



调查二:是否有小金库?

        因为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设计了这道问题。当获得有效样本数据的时候,笔者内心的窥探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小金库”历来就是让人备感神秘的话题,它可能是幸福生活的根源,也有可能是引发家庭战争的导火线。不过,根据本次调查发现,如今的职场人,想要有个“小金库”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近一半的受访者都坦言“没有小金库”,其中35%的受调查者表示“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够花”谈何小金库?12%的受访者十分老实地将小金库如数交给家人。其实,在受调查者中,不少人的月薪并不低,但是为何还他们还叫嚷着“钱不够花”呢?学者李小芳给这些相对富有,可仍频繁打出贫困旗号的人群起了个名字——新贫族。他们有疯狂的消费热情,前卫的消费理念,用的是最现代化的消费品,始终跟随着潮流和高科技的脚步,有趣的是,要他们立即掏出的现金可能还没有那些工资并不高的人来的多。有专家称,此人群其实是“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大众传媒鼓噪”三种力量夹击下的试验品。不管给他们的定义是什么,正如马太福音说: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高薪穷人们无不把这句话当做心灵的指引和经济学原则,并身体力行着。长期如此,这些智商超群财商为零的新贫族们很有可能在若干年后就成为罗伯特•T•清崎眼中的“穷爸爸”了。

       31%的人说自己有小金库,并且经常往里面存钱。但是常言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存银行虽说是最稳妥的财富积累方式,但这些财富是你可以预见到的,要想有惊喜?除非银行利率一夜间失去理智地抬高,当然,这样的几率实在太小。
 

                     同样为钱奋斗,自己怎样才能做个有“财”人?_第2张图片


 
       “到底该怎么样去理财”?这并不是我们这个专题里所要讨论的,我们只是想告诉这些没有小金库或是让小金库在睡觉的人们,理财是值得大家去学习探讨的功课,聪明的职场人不仅会赚钱,还会让钱生钱,为自己的幸福、为家庭的幸福,理财其实就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幸福。

       在本次调查题目中,还有一题是“如果给你一万元奖金,你会做什么”?46%的人选择,会用做投资理财,23%的人选择是“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两种理财方式代表着两类不同的人群,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让钱生钱,已经是大多数人正在努力去做的。在他们眼里当机遇与风险同在之时,选择挑战是最好的方式,“血染风采”和“红旗飘扬”的概率是同等的。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当问及会用自己总资产的多少做风险投资时,有55%的人愿意拿出自己总资产的一半,39%的人愿意拿出总资产的20%以下,5%的人愿意拿出所有资产甚至更多来做投资,当然还有不愿意做投资的。

      是要做“穷爸爸”还是要做“富爸爸”?是要一辈子为钱工作还是让钱为你工作?You decide!
 
调查三:获取财富主要靠什么?

       当我们步入职场,走入人生新的旅程时,我们对获取财富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获取财富到底靠什么呢?30%的人选择了“智慧”。所罗门在梦中向上帝祈求智慧,于是他成为最终的宠儿,尊享了人生的一切,他的聪明才智也成为犹太人永远值得骄傲的“遗传基因”。在当下头脑风暴刮起来的“职场江湖”中,加薪途中狭路相逢,勇者PK智者,后者取胜的几率要大很多,智慧创造财富,知识就是力量,武装自己的头脑,你离财富就更近一步。

        另有30%的人选择了“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很多人常常在错失机遇之后悔恨不已,期盼上帝再给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发誓定会牢牢把握一百年不变。但是,机遇也并非时常光顾,有运气的人会抓住机遇,没有运气的人会去创造机遇,然后再抓住。或许一个其貌不扬的询问者就会是你下一个大客户!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个可能成为机遇的细节,相信你定会成为机遇眼中的真心人。


       除此,还有19%选择了“勤奋”;11%的人认为是“钱”,怎样让钱再生钱是他们所关心的;9%的人选择了“人脉”;只有1%的人选择了“运气”!

                  同样为钱奋斗,自己怎样才能做个有“财”人?_第3张图片


 
调查四:到底哪种财富你更看重?

       在调查的最后,笔者突然很想知道,到底在每个人心中,一提及“财富”二字,首先会让你想到什么呢?调查结果显示,35%的人都马上想到了钱以及钱所带来的物质享受,17%的人认为是“遇到的挫折和磨难,收获的阅历与经验”,还有的则认为是幸福的家庭,健康的身体。在我们开放的空格里,也有人写上了很温馨的留言:一切值得我珍惜的东西……

      所有的答案都没有对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在本期专题的无忧沙龙上,当主持人问及大家这个问题时,一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财富就是money,但当主持人又罗列出其他的选项时,许多人都纷纷改变了主意。“家庭”、“健康”、“知识”、“挫折”等等,成为大家对财富的又一种定义。有一首压韵诗,颇有感受:

    金钱可买房屋,却买不到家庭;
    
    金钱可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

    金钱可买时钟,却买不到光阴;

    金钱可买书本,却买不到知识;

    金钱可买地位,却买不到尊重;

    金钱可买药品,却买不到健康;

    ……

      是啊,财富是什么?除了钱,我们还有很多。

      调查的最后,我们让受访者写一句和钱有关的话。有人揭露了钱的本质、有人公布了自己创造财富的秘籍、有人默默祈祷多些钱、还有大声呼喊“我要钱”的……两千多句,真是千姿百态众生相。

      中国有句古话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西方也有句谚语是“当金钱说话时,真理就静默了”。其实,钱财是中性的,价值的好坏在于我们如何去对待它。


    不要故作清高,标榜自己不屑去追求财富,真正的有“财”人,应该是“财”商与“财”德并存。创造财富可能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但应当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做个有财人,你准备好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薪酬,职场话题,财富,赚钱,小金库,机遇,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