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带班│关于班级积分的思考2

二、班级管理积分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4、并非越细越好

是不是积分办法越细就越易操作呢?

当然,也不是这样。如果积分制度订立过细,班主任在操作上反而会陷入忙乱中,并且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锱铢必较、斤斤计较”的小气风气,不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奥卡姆剃刀原理”,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

在班级管理中,我要尽量遵循这一原理,不然,班级规定再细化,大家不会凡事都翻制度,众多条款,不仅增加管理成本,也会让制度流于形式,成为废纸一张。

康老师带班│关于班级积分的思考2_第1张图片

5、小组捆绑式积分尝试

为了减少对学生的管理时积分管理过分琐碎化的考量,我们曾经尝试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捆绑式的积分制,效果不错。

一般情况下,班级积分管理是针对个人的,这样的好处是能做到有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精准到人,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但弊端也很明显,就是人数太多,缺乏操作性,容易中途流产。

毕竟,天天记录全班五、六十个人的积分,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即使分散到班级每个小组里,也会出现挂一漏万的情况,一旦有一两次积分不能及时记录,就会让数据失去连续性、客观性,对积分制度的贯彻,是一个打击。

为了解决定一矛盾,我们尝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积分管理办法。

即不再针对个人进行积分,而是在全班只记录、公布小组的总积分,采用“一人表扬、全组加分;一人受批,全组连累”的捆绑式管理。

一个班级,分为六到八个小组,这样计积起分来,就容易多了。

如果哪位学生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到奖励加分或惩罚扣分,在小组内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或“讨伐”,这也可以利用小团队的力量去影响人、教育人。

同时,这样的捆绑式积分,也减少了班主任或班干部的管理成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我们一直在坚持着这样的小组积分制。

有学生在寝室午休,睡过了头,到第一节下课,才被发现还没到教室,组长去寝室叫回。

对于这样的行为,虽然是偶然,但此风不可长。一则,本人要处理,得让他知道无故旷课的危害;二则,作为同寝室的室友,居然也没有提醒督促,也有自私的行为。

我们就采用同寝室全部以积分法来处理的捆绑式。本人扣5分,其他室友扣2分,寝室长扣6分的处理。这样的处理,也想告诫大家一方面每个人都要有时间观念,以学习为主,搞好作息;另一方面作为寝室的小团队,相互提醒相互帮助,才是正确的做法,而不是各人顾各人的小我思想。

6、积分的物质性转化

积分制的管理办法,在心理学上可以算作代币制,是把最直接的奖金奖励转化为间接的货币(积分)形式,以避免直接以金钱奖励让学生感到过分物质化、利益化。

其实,在一定的时候,完全可以把积分重新回到货币上来。

比如,九年级上学期,我们班换了新的教室,面对空白的教室,我和学生一起商量如果重新布置一下教室文化,让教室重新焕发文化的气息,并在九年级冲刺中考的过程中,给大家以精神的激励。

我就与班长商议,各小组承包教室一定区域,进行班级文化布置的承办。

我们把班级理念的四个关键词“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细化为八个方面分到八个小组,分别承包教室的八块区域,进行设计装饰。

学生提出布置班级文化的材料从哪里来?资金从哪里来?

我们就想到把各小组的积分,转化为相应数额的基金,让学生用以购买材料,制作版面。同时,也设置了一定的限额。

为了避免浪费,我们约定布置的版面要进行评比,凡达标的小组全额补贴所需要费用,不达标的限期整改,之后,再报销。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平时的积分也在这次活动中,变为实际的资金,让学生看到实际的利益反馈。

你可能感兴趣的:(康老师带班│关于班级积分的思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