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探索

自主创新,是指创新主体独立地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进行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行为,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自主创新道路,是指实现自主创新目标所选择的路径、方法、策略的总称。自主创新的顺利推进和成功实现,需要科学的指导方针、有力的领导力量、有为的参与主体、良好的激励环境、有益的体制机制等要素,这些要素的选择构成了自主创新道路。

1995年,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2006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指出,“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一时期将我国自主创新道路进一步开拓,并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概念。2007年中共十七大再次强调,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理代化建设各个方面。2012年,中共十八大又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再次强调“增强言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2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岁伐”。“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对自主创新道路做出夯实自主创新物质基础、建设创新基础平台、在国家上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部,自此的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日渐发展成熟。

(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特点

实行赶超战略。由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这种约東越来越强,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要实施赶超战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人类社会发展形式历史性交汇中,抓住战略机遇,立足创新前沿,结合我国创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优势,在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短板领域打开新的突破口,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坚持超前部署战略。自主创新要着眼长远、谋划全局、统筹未来,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领域、在引领世界发展的前沿技术研究领域、在事关科技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研究领域,要未雨绸缪、超前部署、提前准备,才能保证我国在重大、尖端、前沿科技领域不亦步亦趋,有机会实现追赶跨越发展,才能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一区域一产业一一企业”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差异和企业个体差异明显,因此,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要构建由企业创新体系、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四个层面组成的立体化、网络化结构体系,形成多层次的创新体系和多主体参与的创新道路,以整合全国范围资源,实现创新突破。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创新理念。自主创新不是全面开花,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必须重点攻关,对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科研命题必须重点突破,对于关系科技长远发展的基础科学需要重点投入,实行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的科技创新。

(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要求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オ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原始创新是指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最根本的、最基础的创新。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有效组合,形成新的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长远需要,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你可能感兴趣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