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了,
有了更多的想法,
除了妈妈的陪伴,
也需要爸爸的更多的支持和教育。”
在现代普遍的家庭分工里,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大部分是妈妈的责任。爸爸们则由于忙于工作、出差等原因,长期处于缺席的状态。「丧偶式育儿」,似乎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家庭教育的常态与无可奈何。
而在一项关于「家庭教育中父母参与度」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如今的家庭中,超过半数的妈妈们在唱“独角戏”,肯把心思花在陪伴孩子身上的爸爸,更是凤毛麟角。
但其实,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爸爸和妈妈扮演迥然不同的角色,好妈妈永远代替不了好爸爸。而在有些方面,爸爸教育孩子的优势,比妈妈来得更大。下面这三件事,如果爸爸能够参与其中,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规矩无处不在的。培养规则意识,是一个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根基。
可是,在面对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妈妈往往会心软答应孩子,原则性较弱,显得过于宠溺。
但是爸爸不一样,在代表威严的爸爸面前,孩子通常会带有一丝敬畏之心,会不自觉收敛自己的坏脾气。
如果说妈妈的作用是让孩子感知温暖与关爱,那么爸爸的作用,更多是给孩子在一定规则下的自由感。同样的一句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妈妈的50倍。
就像弗洛伊德曾说的:孩子眼中的父亲是集法律、约束力、威严、权力于一身的超人。的确,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成长阶段,爸爸的角色就显得特别关键。
规矩和爱从来都不是对立面,让孩子在界限之下,用社会允许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只有这样,孩子的成长之路才能走得更顺利。
和孩子一起做运动
爸爸们的“运动细胞”,往往比妈妈们更发达。所以陪孩子做运动这件事,若是让爸爸参与其中,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前段时间,一位爸爸因为“要求儿子每天户外玩1个小时,没玩到时间不准做作业”,引发网友热议。当同龄孩子奔波于各类补习班时,这个九岁男孩却在爸爸的引导下,开始尝试皮划艇、滑雪等体育项目。
在罗爸爸眼里:“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工作压力大,每个礼拜抽半天时间来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还是可以做到的。”除了学习各式各样的户外运动外,小罗汉的文化课成绩也相当不错,利用课余时间做运动,并不会影响学习。
心理学研究曾发现:孩子所有的智力发展、心理的发展,都建立在身体发展的基础上。适当的运动,对于大脑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体魄。
所以,就算工作再忙,爸爸也请一定要记得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运动。在各类体育项目中,学会勇敢、坚持和自律,也有助于拉近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对于孩子认知的形成、安全感的建立、人生的选择,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所言:“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也正是这样一种特别的力量,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也被亿万人士尊称为“先生”的杨绛,是很多眼中的才女。可是当谈及对她影响最大的人时,杨绛回答道:“是我的父亲”。
她在《回忆我的父亲》里写道,自己的父亲不善言辞、不苟言笑,却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子女的一生。他鼓励子女自力更生,又给予孩子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他告诉子女拥有“说不”的勇气,却也选择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
可以说,在爸爸陪伴下成长的孩子,对待事情的态度也会更加理性、客观,不会感情用事。这样的孩子活泼开朗、充满活力,独立且自信,能够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步入社会以后,也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收获人生的幸福。
在一些爸爸看来,事业和家庭无法兼顾。于是,他们对孩子疏于陪伴,心想着等赚够了钱,再好好陪伴孩子。可是忙了一年又一年,停下来才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而孩子的成长,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事业上再大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子女心头的缺憾。
可以说,父亲角色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忧愁,是孩子的悲伤,也是社会的潜在不安定因素。教育无法重来,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也请爸爸们负起责任、亲力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