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生活 -

(一)走进托勒草原。

        为什么那么的割舍不断,为什么那么的想往?因为这片草原,虽然给了我们磨难,但是我们在这片草原上成长,我们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思想的境界。磨砺了我们的精神。我们永远的怀念这片草原,托勒草原,让我们知青的友谊远远的流淌。

  知青在那个时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的写照。知识青年这个名字主要的也就是讲文革期间,1966,67,68届的,高中和初中毕业生响应了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到牧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我们在城市里生长的这些孩子离开了学校,怀着美好的理想,在1968年年底和包括我在内的44名同学来到了青海省海北州托勒草原。从省城西宁启程后,越往北走,就越来越荒凉了,当时是冬天,虽然说是去牧场,但是牧场不通公交车,没有公路,长途汽车只通到祁连县城,第一天我们乘坐两辆长途汽车出发,牧场另外派来一辆解放牌汽车专门拉我们的行李,因为路不好走,还要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大坂山,还有海拔3700多米的俄博景阳岭,第一辆车从西宁到祁连县县城天就黑了,另外一辆汽车是半夜才到了祁连县县城的。当时的祁连县城只有一条街,不到300米长,在十字路口,有一个2层楼的商店,其余的就都是平房了,牧场在祁连县县城有一个转运站,所有去往牧场的人员和物资全部都是由牧场里的四辆解放牌卡车来运送。我们只好在祁连县城修整一天,第二天分乘两辆牧场里的大卡车去往牧场,去牧场的公路都是石子路,像搓板一样,很不好走,从祁连县城出来要经过黑河大峡谷,简易公路沿着峡谷的半山腰艰难的行进中,一边是陡峭的山崖,一边是深邃的峡谷,公路十分狭窄,沿路常有险峻之处,有一处被称为老虎口的地方听名字就十分险恶,山上常有碎石滚落,夏季经常出现塌方,被雨水冲断道路导致交通中断。出了大峡谷过了野牛沟就再没有一棵树了,远处是白皑皑的雪山,两边的群山之间就是宽阔的高原草滩,黑河出了峡谷以后就在这广阔的草原上逶迤地流淌着,牧场离祁连县城还有二百多公里,途径一个叫沙龙滩的大草原,沙龙滩就像一个荒芜的戈壁滩,天阴沉沉的不时就飘起雪花,牧草都枯黄了,显得十分荒凉,荒无人烟,我们乘坐的大卡车上蒙上了篷布,大家挤坐在车厢里,盖着从转运站上带的几条棉被一路前往。翻过热水大坂丫豁以后,汽车就只能在山沟里的河滩上,曲曲折折的行走,一些简易的公路都已经被河水冲的坑坑洼洼的。当时出发的心情已经瞬间就跌落了,不知道前途是什么样的。只记得当时这段路程走了将近一天,到牧场时天都快黑了。

我的知青生活 -_第1张图片
黑河大峡谷,当年的条件非常的差,简易的公路经常被落石堵塞,被河流水冲断,路面是坑坑洼洼的搓板路。

     来到托勒牧场的时候是严冬,远处的雪山泛着阵阵寒光,近处的牧草被风吹的东倒西歪,一条大河从场部旁边流淌着,川流不息,裸露出的河床被一些密密匝匝的黑刺林覆盖着,场部背靠着连绵不断的山岗,羊群和牧人使这里显得更加悠远和安静,不时有个头很大的乌鸦追逐吵闹着。 我们的到来受到了牧场领导和职工的热情欢迎,他们早就为我们在场部的四合院里安排了很好的住宿,每个房间都烧起了暖烘烘的大炉子,炉子里的煤炭就像浇上了油的木材一样燃烧着,把炉筒都烧的半截子通红。我们都十分惊讶,在这偏远的牧场里还盖有这么好的四合院,场部里的四合院内部是封闭式的,都是双层玻璃,有天花板,铺的是木地板,听说是当年苏联专家设计的图纸。经过了半个多月在牧场场部里的学习和修整,我们聆听了牧场的领导和一些牧场职工的介绍,了解到托勒草原,曾经是国内最大的牧场,有马牛羊和野生鹿各种牲畜10多万头,分为四个大队,还有一个野牲队,是专门在山上拉起了铁丝网,圈养着一些野生的青鹿和黄鹿,当时牧场有不到2000人口,主要是藏族,还有蒙古族,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牧场里还有自己的加工厂,有汽车队,有木工组,有铁匠房,有皮匠房,还有毡匠房,等等。当时牧场革委会有一个副主任叫陈新,他是在托勒气象站工作,他就告诉我们,你们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托勒草原上,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就要安下心扎下根,他说他以后就会在草原上战斗一辈子,死了以后就埋在这个气象站旁边的草原上。印象深刻的是,牧场三大队的大队长赵智虎给我们讲过的一番话,赵智虎是甘肃人,他说牧场里的贫下中牧都热情的欢迎我们来,会给我们最大的关怀和帮助,也希望我们能够安下心来扎根在草原上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开始可能会有不习惯,你们有知识有理想,慢慢地就会适应的,牧民们也需要你们的帮助,前些年来了一批河南支边青年,现在都已经安家落户了。他的这番话,也让我们这些刚离开学校的青年学生充满了憧憬,也都是想着扎根在草原上,做出自己的贡献,那时候的理想还是非常的美好的,因为草原,在我们的心目中就像歌里唱的那样,美丽宽广。

  在场部里的生活,比起城市来,那还要好一些,特别是每天都有大米饭吃,因为当时在城市里还要供应30%的粗粮,在牧场里这些粗粮都换成了青稞,青稞被牧民们买回去做成了炒面,就是后来我们吃到的糌粑。所以在场部的食堂里面,就是全部都是细粮。生活上大家比较习惯一些,因为是集体的生活,吃的是食堂大灶,但是环境上,那个条件就是非常的艰苦,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有些时候都是难以接受的。就说厕所吧,就是非常简易的,在空旷的道路边上和四合院的房屋后面荒滩上各盖了个土房子,高高的搭上几块木板形成蹲坑,四处又漏风,那是滴水成冰的季节呀,上个厕所,冷风吹得屁股眼儿都发疼,好像要把大肠头子给揪出来一样,小便尿到地上马上就会结成冰。当时牧场里只是靠柴油发电机,在晚上7:00发电到10点,出了房间就是黑乎乎的一片,没有一盏灯,厕所也没有灯,很多的小鸟都会在厕所的麻柳编织的屋顶上宿营,如果拿上手电一照,那就会啪啦啦的飞出来四处乱串。这些小鸟和城里的麻雀不一样,非常的漂亮,有红色的,黄色的,彩色的羽毛,我们在城里面就根本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小鸟。星期天休息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去场部前面的河滩里玩耍,大河滩里的黑刺林密密麻麻的,一人多高,很难穿行,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这里的黑刺从来不结沙棘果。黑刺林里面有非常多的小动物, 肥大的野兔子不时的窜了出来,有成群的嘎啦鸡,漫天飞舞的野鸽子,还有黄色的沙狐和红色的野狐,我们也去场部旁边的山上爬山,看远处的牧场雪山,感觉景色异常壮观。月初,常有牧民们来场部领工资,买口粮,到场部的商店里边买日用商品,他们都是骑着马赶着牦牛来场里的,这些马对我们知青同学有非常大的诱惑,常有同学想去尝试骑一下,有时有的牧民比较热情,会拉着马让同学们骑一下,更多的时候只是大家围在旁边看。看见牧民们骑马在草原上奔驰,就会想象着我们也骑着马在草原上放羊,大家都向往着能尽快的去到畜牧队上尝试一番。


我的知青生活 -_第2张图片
牧场场部,这是八十年代初期的照片,场部里的房子增加了一些。70年代因为修建战备公路河边的黑刺林被砍伐的伤痕累累了,大片的河滩裸露了出来。

后续的故事需要慢慢的回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知青生活 -)